削弱李秀成的力量,一方面想多撈些銀兩,竟然讓自己的哥哥接受犯了罪而懼怕李秀成懲處的陳坤書賄賂,賣給陳一個王位,是為護王。
此舉一發便不可收拾,其後,王爵大甩賣,一毛錢十一個。
“昭王”黃文英說,占領區不多的城鎮,有王爵的人“多如過江之鲫”,達到2700多個。
洪秀全兄弟甩賣王爵,将搜刮合法化,大建王府,大搞*。
這種自毀前程的事,恐怕也隻有洪天王能夠幹得出,而且覺得自己賺翻了。
天國完全沒有章法、制度可言。
上層因為毫無鬥志,貪圖享受,追求這些華而不實的爵位,而且互相争鬥,攻伐不休。
下層軍民則不堪搜括之苦,不勝負擔之重,苦不堪言。
洋洋得意的洪秀全不過是在自掘墳墓而已。
老虎住進城
太平天國王多,排場也大。
所有受封為王的,不論等級,不分有職無職,一朝受封,立即修王府,選美人,辦儀仗,出門時前呼後擁。
天國最低級别的兩司馬都是乘四人擡的黑轎,開個會,王爺多得數不過來,門口的車位更是沒法安排,王爺們轎子找個地方停靠大概不會方便,擡轎子服侍的人員可是多如牛毛,那場面何等威風。
至今浙江還流傳侍王李世賢出門坐54人擡的龍鳳黃轎,轎上可以召集部下開會。
因為當時王爺太多,百姓們迎不勝迎,流傳出民謠:“王爺遍地走,小民淚直流。
”
這麼多的王爺需要大量的雜役服侍,于是就抓兵拉夫,招降納叛。
反過來為了養兵,為了營造安樂窩,他們又巧立名目,橫征暴斂,諸如店捐、股捐、月捐、日捐、房捐、局捐、竈捐、禮拜捐、門牌稅、人頭稅、犒師費等達二三十種。
田賦則由天朝初時制定的每畝一鬥七升五合,兩年中即增加到每畝七鬥。
不怪農民要跟天國鬧,天國定都以後,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國庫。
國庫就是聖庫,全交給他們家,要不然他怎麼弄那麼大的皇宮,88個媳婦,靠什麼養活?那麼多王,還有王的美人拿什麼養活?那些曆來為人們歌頌的天國制度和口号不可信,“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給你地還不收糧,不收糧他吃什麼,而且還得比你吃得好,滿朝文武靠什麼養?無非是讓太平軍領導,讓農民成為戰時打仗,平時勞作的工具,農民除了自己的口糧,其他一切都要上繳國庫,盡最大可能地剝奪底層勞動人民的成果。
洪秀全想通過這個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社會。
按照當時的生産力水平,如果要建立,就是原始社會,那是開曆史的倒車,中國要是這麼實現了,麻煩了,就回到中世紀了。
不管是地皮刮下來,還是糧食,财寶,都進了大小王爺和地方官的腰包,太平軍的各個領袖都是财大氣粗,到處都是大興土木,講究排場,奢侈糜爛,有人曾經記錄下在太平天國王府的見聞,那些人的吃穿用度遠非農民可以想象,據說筷子、叉、匙羹均用銀制,刀子為英國制品,酒杯為銀質鑲金的。
“忠王有一頂真金的王冠。
以餘觀之,此真極美精品也。
冠身為極薄金片,镂成虎形,虎身及虎尾長可繞冠前冠後;兩旁各有一小禽,當中則有鳳凰屹立冠頂。
冠之上下前後複鑲以珠寶,餘曾戴之頭上,其重約三磅。
忠王又有一金如意,上面嵌有許多寶玉及珍珠……凡各器物可用銀者皆用銀制,刀鞘及帶均是銀的,傘柄是銀的,扇子、鞭子、蚊拍其柄全是銀的,而王弟之手上則金镯銀镯累累也。
”短短時間内,太平天國的“王爺”們個個富可敵國。
家家都關門
太平天國幹的事現今依舊無法想象。
太平軍所到之處,沒别的,孔廟、嶽王廟、關帝廟、佛寺一掃無餘。
尤其是洪秀全傾盡全城之力營造天王府,幾乎将六朝以來的古建築拆光,舉世聞名的南京大報恩寺塔,是被炸掉的,明代故宮被拆毀得隻剩一座破城門。
好多名家藏書樓藏書全給毀了,書不是燒了,就是澆了,或者扔糞坑裡,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冊掃蕩殆盡。
中國文化徹底給連根刨,多少名家藏書樓藏書毀于一旦。
洪秀全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完全是仇視的。
除了極少數他所需要的,其餘不分良莠一概加以掃蕩。
洪秀全掃蕩中華傳統文化,并不是不要文化,而是要用自己的一套取而代之。
而洪天王推崇的一套就是自己的那套《天條書》、《天父詩》,如此之流。
洪天王大量地造字,造詞,采用了很多的方言俚語,而且洪天王一直有一個宏願便是自己出題考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