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紫禁城里无帝王(辛亥革命) 3.帝国倒塌天注定

首頁
    有權頒布法律,發交議案,召集及解散議會,設官制祿,黜陟百司,編訂軍制,統率陸海軍,宣戰媾和及訂立條約,宣告戒嚴,爵賞恩赦,總攬司法權及在緊急情況下發布代法律之诏令。

    并且“用人之權”,“國交之事”,“一切軍事”,不付議院議決,皇帝接可獨專。

    另外,又以附則形式規定,臣民有納稅、當兵、遵守法律的義務。

    在法律範圍内,享有言論、着作、出版、集會、結社、擔任公職等權利和自由。

    《欽定憲法大綱》确認了君主立憲制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于君權強大,議院立法權和監督權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權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

    憲法第一條就是“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

    第二條是“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

    将君權神授的東西寫入憲法,連推翻都不能。

    立憲派一直盼着朝廷立憲,結果還是君權至上,因此他們對朝廷特别失望。

     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後相繼歸天,現在最新研究說是被砒霜給毒死的,光緒之死是清宮四大疑案。

    這個問題那腳趾頭都能想明白,皇上歸天的時候38歲,太後73歲,哪那麼好啊,兩人的死差了不到24個小時。

    據說光緒自知不免,臨終前他就見慈禧一面,說我死了以後再立皇帝的話一定要立長君,挑近支王公裡面歲數大的即位。

    結果他一死,太後下旨讓兩歲半的溥儀繼承大統,由光緒的皇後垂簾聽政。

    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沣為攝政王。

    一個30多歲的婦道人家抱着一個兩歲半的幼童治理堂堂四億五千萬的赤縣神州。

    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光緒帝的皇後成為繼慈禧之後的又一位皇太後,按照慈禧遺命,監國攝政王必須在太後前稱臣,遇到大事必須向她請示。

    但隆裕太後并不滿意,同攝政王之間矛盾重重。

     1911年朝廷裁撤軍機處,設立責任内閣。

    同年5月8日,清政府在立憲派國會請願運動的壓力下,頒布《新訂内閣官制》,實行責任内閣制,成立由十三名國務大臣組成的新内閣。

    以慶親王奕匡(宗室)為總理大臣,那桐(滿)、徐世昌(漢)為協理大臣,下設外務部、學部、民政部、度支部、陸軍部、海軍部、法部、農工商部、郵傳部、理藩部十部,以梁敦彥(漢)、善耆(宗室)、載澤(宗室)、唐景崇(漢)、蔭昌(滿)、載洵(宗室)、紹昌(宗室)、溥倫(宗室)、盛宣懷(漢)、壽耆(宗室)分任各部大臣。

    十三人中,滿洲貴族九人,漢族官僚僅四人,而滿洲貴族中皇族又占七人。

    這是一個以皇族為中心組成的内閣,人們稱之為皇族内閣。

    清政府根本無意實行君主立憲,隻是借立憲之名集權皇族,抵制革命。

     出任海軍大臣的載洵是皇上的親叔叔嗎,當時隻有25歲,清末内閣領導幹部真是年輕化。

    這麼一來,漢官離心,大清王朝可謂大勢已去,就如同一間搖搖晃晃的破屋子,隻要人在門框上踹一腳就塌了。

    其實,攝政王早已精疲力竭,多次向隆裕太後請辭,不在幹預政事。

    這個時候清王朝其實誰都得罪不起,卻把能得罪的全得罪了。

    你搞新政人民不幹了,你搞預備立憲,立憲派不幹,你來皇族内閣,漢族官僚離心了,漢族官僚也不跟你玩兒了,剩下的那些滿蒙貴族,整天提籠架鳥、票戲,什麼也幹不了。

    所以武昌革命爆發,就一不小心成功,随後迅速席卷全國。

     三鎮響槍聲 武漢三鎮是武昌、漢口、漢陽。

    起義為什麼能在這裡爆發?首先,武漢三鎮很早淪為通商口岸,資本主義經濟發達,資産階級力量壯大。

    其次,武漢有着很好的群衆基礎。

    而且有文學社、共進社這兩個革命團體,深入湖北新軍,宣傳組織。

    新軍完全按照西式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教科書都是從外文直接翻譯過來的,所以新軍招兵的時候不要文盲,沒文化不行,得具備初小以上文化水平。

    軍官大部分都是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回來的,年紀輕輕二十五六歲就能當上旅長。

     日本是同盟會的大本營,這幫人一到了日本,除了滿蒙貴族以外,漢人一去,基本上給同化,他們回來出任新軍的各級官員。

    朝廷練了這麼一支軍隊,是要給自己保駕護航,沒有想到給自己挖墳刨坑。

    特别是湖北的新軍第八鎮,鎮就是師,一萬多人,三分之一是革命黨。

    打響起義第一槍的新軍第八鎮的工程營四百多人,三百多号革命黨,起義前的工程營基本上已經被革命黨控制,前十次起義都不成功,參加者是人數不多的留學生、華僑、會黨。

    這一次起義是誰幹的啊?軍隊幹的,在清廷軍隊内部,如此一來,等于清軍嘩變。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竟然在無人領導的狀态下自行起義。

    按原定計劃革命黨人打算13号給清廷緻命一擊,結果回去自己做炸彈,做着做着炸彈爆炸,驚動了當局。

    革命黨人四散逃竄,但把名單留在了爆炸的地方,所有革命黨人都榜上有名,清廷照著名單上逮人,沒有逮到的都跑了。

    起義時間被洩露,起義眼看即将流産。

     于是新軍自行起義,領導人是熊炳坤和金兆龍,熊炳坤是正目,相當于今天軍隊裡的班長。

    非&凡⌒奉¨獻′新軍的編制是鎮、協、标、營、隊、排、棚,鎮就是師,協就是旅,标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