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農場,一個“大”字,就是規模大。
規模一大必然要用機械化生産,機械化程度越高,規模越大,這樣占用的勞動力就越少,農業發展速度就快。
你想這一個國家資本主義工業和工業發展都需要原料、勞動力、市場,能提供充分的原料、勞動力和市場,甚至也能提供一些資金,為工業發展提供充分的資金市場、原材料和勞動力。
這是大農場,跟它相反的就是小農制。
小農制咱們前面講過的一個國家就是法國,它是通過分地确立起資本主義的小農制的。
俄國也是資本主義小農經濟。
1861年廢奴,一廢奴,農民可以得到一塊地,你這份地還得高價贖買,這不是扯嘛,農民你自由了,國家還會讓你得到一塊份地,這個地國家沒有,地主給你這地,你要是地主的話你會把什麼地賣給農民?連仙人掌都不長的地,我賣給你,很貧瘠嘛,不好種。
有的可能是森林,有的是沼澤,我給你了,給了你之後你要高價贖買,你沒有錢,得國家貸給你,但是你要還高利貸,49年還清。
農民1861年借了6.5億金盧布,就是價值6.5億盧布的黃金嘛,它為了币值穩定,到1910年還清了25億金盧布,你說盧布不是貶值嘛,金盧布是不貶值的,25億是幾倍?4倍,國家大撈一筆,然後地主把最沒用的地給了農民,最慘的還是農民,你弄了一塊連仙人掌都不長的地,你怎麼謀生呢?你怎麼還清國家的欠款呢?還得去租種地主的土地吧。
也就是說,俄國是典型的小農經濟,甚至你都很難說它是資本主義的小農經濟,因為它還留着地主。
當然大家注意,俄國因為它太大了,地廣人稀,開車開300公裡你能看見鄰居就不錯了,可能農民占有的土地面積并不小,擱中國全是地主的水平,但它确實是小農經濟,你占了那麼大的地你的機械化程度越低,你那地反而是越種不過來,這是一個。
小農大農的較量
最後還剩一個國家,日本。
日本确立小農是允許土地買賣,保證新興地主的土地所有權。
這個時候正是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保障新興地主的土地所有權,農民還是沒有土地,他要種的話又隻能租種地主的土地,所以這就是典型的小農經濟。
日本為什麼要保障新興地主的土地所有權?日本明治維新為什麼能夠成功?中國不管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在中國任何想觸動傳統制度的改革最後全失敗了。
因為兩國的社會結構有明顯的不同,日本并不同于中國,日本像歐洲,所以它很容易成功,我們看到了,法、俄、日三國是很典型的資本主義小農制,法國最典型,俄、日都很難說,而英美德則是典型的大農場。
小農制的特點就是跟大農場對着的。
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占用大量勞動力,農業發展緩慢,無法為工業提供充分的資金、原材料和勞動力。
你說中國現在是大農場還是小農制?典型的小農制。
可能是毛澤東時代人民公社占點大農場,但是它生産力水平達不到,所以老百姓出工不出力,他想把農民組織起來進行生産。
而現在是典型的小農制,當時咱們入世談判最擔心的就是中國農業的崩潰,還不是汽車業,你占了2.65億畝地的農民,你怎麼跟人家美國那幾千英畝的農場主的農産品競争,咱最擔心的是這個。
這個東西它對于今天中國的借鑒意義,你也沒法确立,7億多人你怎麼确立大農場?你隻能說工業更多地吸收農村勞動力,然後農村的人均耕地面積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