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就鋼镚兒了。
一萬日元上印着一個人,叫福澤谕吉,這個人被稱為日本的伏爾泰,是明治維新的思想理論家。
他指導明治維新,所以日元最大一萬上印的是他。
五千上邊印的是1898年用英文寫《武士道》一書的人——新渡戶稻造。
一千是夏目漱石,五百才是天皇呢,天皇最不值錢,才輪到五百。
這個福澤谕吉的主張就是四個字兒——脫亞入歐。
與歐美強國共進退,完全學歐洲。
他認為我們日本是亞洲國家,但是亞洲太落後了,我們不能跟亞洲一起成長繁榮,而是要學習歐洲,特别是他在對外政策上提出來了施之歐美,取之鄰國。
英國在我們這兒有不平等條約,有治外法權,那我們也到朝鮮、到中國弄這玩意兒去。
歐美國家怎麼對付我們,我們也怎麼對付其它亞洲國家。
把我們定位成歐美國家的一員。
這個思想對日本的影響根深蒂固,一直到現在,也許還有将來。
從明治維新到現在140年了,140年的歐風美雨,已經使得日本人在心理上完全不是亞洲人了,他們永遠是背對着亞洲。
你看日本向來給自己定位,西方七國成員,他在地理位置上最東。
他這時候不說自己是日出之國了,給自己定位成西方七國成員,太平洋沿岸國家,隻是地理上位于亞洲,堅決不承認自己是亞洲國家。
咱們中國人頭發染得跟鹦鹉似的,眼珠給弄藍了,最早這種風氣是從日本學來的。
你要到日本銀座那地方,吓死個人了,我去一趟回來老做噩夢。
這是人嗎?男男女女渾身上下都塗黑了,嘴唇也黑,哪兒都是黑的,你一看跟幽靈似的,特别可怕。
小日本講文明開化,就是什麼都跟歐美學,說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以前,我們講一千多年,日本人是不吃肉的,日本人一千多年都不吃肉,隻吃糧食和海産品,它就是白肉可以,飛禽走獸都不吃,因為有佛教信仰。
明治維新之後,說身體素質不好,不能總是一米五啊,就是因為不吃肉。
于是天皇帶頭,早點吃牛肉、牛奶,不吃壽司了。
你說天皇愛吃那玩意兒嗎?你要是一直不吃肉的話,猛地嘗到肉的味道,還真接受不了。
天皇說我們老吃海産品容易得霍亂,我們争取得瘋牛病,大家一起吃肉吧。
再有,日本人現在都穿西裝,武士把發髻都剪掉,都改西裝了。
日本的建築物也都仿效西方,你看日本國會,蓋的跟凡爾賽宮似的,全都效仿法式的,文藝複興式的,巴洛克式的,一概西化。
有人跟天皇講,應該廢除日語,以英語為國語,咱們日本2009年全民說英語,應該這樣。
天皇覺得這主意可以啊,就開始推廣了。
一推廣發行,不行,日本人的舌頭短,舌頭構造有問題,所以很多發音也發布出來,你像“see”,日本人就說“細(發音)”,但是即使是這樣,日本人也堅持說英語,隻不過它說的老外都聽不懂。
有一笑話,說日本的大使在聯合國發言,主席是英國人,越聽越不爽,說你能說英語嗎,那大使說,我說的就是英語啊,英國人無語了;英國人越看他越别扭,說你能站起來發言嗎,他說我一直站着呢。
當然這個是笑話,甚至還有人跟天皇建議,禁止日本人通婚,就是不許日本人跟日本人結婚,隻能跟白人結婚,改變人種。
天皇可不幹了,那得跟皇後離了,這很困難,你說你男的要是一米五,女的一米八,太不配套。
但是不管怎麼講,日本的文明開化,全面學習方,最後成為帝國主義六強之一,如果從人種的角度說,抛開國家的民族的概念不談,證明了黃種人不比白人差。
你看我學的你,我用的你的玩意兒,結果我也不比你差,這個真是挺了不起的,所以有時候善于學習比善于傳播更重要。
咱們老說我們發明了指南針,人家利用指南針,有了地理上的大發現;我們發明了印刷術,人家利用印刷術,搞文藝複興,啟蒙運動;我們發明了火藥,結果你讓人家打成這樣。
什麼都是你發明的,你都沒玩好,都被人家玩了之後戰勝了你。
而且小日本文明開化裡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超乎想象。
你看日本人,在明治維新前識字率就達到54%,武士階層識字率就達到100%。
所以它對教育非常重視。
1904年日俄戰争爆發的時候,日本就普及了小學,“九·一八”事變爆發的時候,日本普及了初中,當時連英國都做不到。
英國三百年的殖民帝國都做不到,1904年普及小學,1931年普及初中,日本做到了。
所以日本的軍隊在二戰的時候,就是抗日戰争、侵華戰争爆發的時候是40萬了,抗日戰争轉入相持階段是60萬,投降的時候是130萬。
1944年以後日軍的素質已經很差了,精壯的都在太平洋戰場戰死了,130萬一直保持在中國戰場上進攻的事态,到它投降的時候都保持一種進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