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着哪兒開炮?所以說這樣的城市,需要盡量避免。
你一進城就完了。
這樣一拖,就到了冬天。
又到冬天了,蘇聯人的季節來了。
蘇聯人一反攻,德國最精銳的第六軍團全軍覆沒,司令鮑盧斯投降。
因此,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戰場形勢轉折,可以看做是整個二次大戰的轉折,因為這個蘇德戰場抗擊的是德國,在三個法西斯國家裡,德國的實力最強,如果德國人的戰鬥力是一百,日本是十,意大利是負一百。
所以蘇德戰場又是抗擊德國的主戰場,這兒一轉折,整個“二戰”就出現了轉折,所以“負一百”就退出了戰鬥。
心酸的浪漫
占領北非之後的盟軍,渡過海峽,開始向意大利進攻。
首先進攻了意大利的西西裡島,島上有2個德國師和22個意大利師,兩個德國師且戰且退,。
撤退到了意大利本土,其中包括德國最精銳的赫爾曼-格林裝甲師。
22個意大利師,幾乎一槍不放,就投降了。
甚至出現過幾千名意大利軍人,在一個将軍的率領下,向一個棄機跳傘的盟國飛行員投降的事兒,這是戰争史上的奇迹。
盟國飛行員座機被擊中,弄不好是己方炮火誤傷,因為意大利人沒開炮。
飛機掉下來了,盟國飛行員就跳傘,一看跳到意大利人堆裡了,想完了,肯定被俘了,結果剛一下地,傘繩還沒來得及收呢,上來一個将軍給行禮,說請閣下接受我們投降。
幾千名意大利軍人就投降了,一個盟國飛行員抓了幾千個戰俘。
美國巴頓将軍的坦克,向西西裡的首府巴勒莫快速推進,坦克在行進過程當中,不斷有意大利軍人舉着白旗從兩邊的小道上擁上來要求投降。
巴頓煩了,弄一大喇叭廣播,意大利軍人,我們要快速進軍,沒工夫俘虜你們,請你們放下武器到指定地點集合。
都不用看着,西西裡島本土的意大利人,把槍和軍裝一扔,回家看歌劇、踢足球、吃冰激淩去了。
不在島上的意大利軍隊,也自發地組織起來,組織紀律性良好,放下武器,軍裝擱那兒,槍擱這兒,然後就等着盟國的軍隊來接收。
就這樣的國家,如果在世界戰争史上少了它,那戰争就真的顯得很殘酷了。
有它顯得多浪漫。
笃定乾坤是我赢
從1943年的9月到1945年9月,第二次大戰當中,所有的國際關系,都表現在這個階段。
首先,在太平洋戰場上,召開了著名的開羅會議,通過讓我們中國津津樂道的《開羅宣言》,中國的政府的領導人蔣中正跟英國的丘吉爾首相、美國羅斯福總統,在開羅開會,表示着英美兩國對中國大國地位的承認,我們也是反法西斯四大盟國之一了。
《開羅宣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台灣還給咱中國。
他那個原文上說我三大盟國進行戰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再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歸還中華民國。
等到1951年,美國單方面操縱,跟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的時候,海峽兩岸都沒有代表出席,所以,這《舊金山和約》上,日本放棄對台灣的統治權。
所以,今天有的台灣人,包括日本、美國人就說,你看《舊金山和約》講,日本放棄對台灣的統治權,也就是日本不要台灣了,可沒說給誰,所以台灣應該獨立。
我們跟他說不對,開羅宣言裡明确規定,滿洲、台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民國。
比如今天在台灣,馬英九先生堅持中華民國的法統,那麼你中華民國統治台灣,也是符合《開羅宣言》的,你要換成了台灣共和國呢?就是非法了。
然後,蔣委員長就回國了,捎帶手去了趟印度,視察視察遠征軍,然後回國。
他一輩子就出過這麼兩回國。
然後,羅斯福和丘吉爾飛到德黑蘭去會晤斯大林,召開了德黑蘭會議。
開辟了第二戰場,第二戰場是針對蘇德戰場,斯大林一再跟丘吉爾強調,說紅軍在抗擊着300個德國師,你們抗擊不到十個德國師,而且幾十個德國的精銳師團,在法國無所事事,所以有可能加入蘇德戰場,這不行,你們必須在法國登陸,開辟第二戰場。
結果,斯大林要讓丘吉爾開辟第二戰場,丘吉爾跟他的外交大臣,艾登勳爵交了個底,說我希望看到戰争的最好結局是德國人躺在墳墓裡,俄國人在手術台上痛苦地呻·吟,他希望蘇德拼個兩敗俱傷,都死了更好,最起碼死一個,殘一個。
因此遲遲不肯開辟戰場。
直到最後,斯大林急了,1944年五一以前,你要不開辟第二戰場,紅軍就不用你幫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