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河底电台

首頁
    着吃,吃了一天一夜沒吃到一半,正吃得高興,不見了兩個人,到處尋不見,忽聽餡饽饽裡有人說話,揭開一看,那倆人正在餡饽饽裡掏餡吃呢,你們說這餡饽饽大不大?” 郭師傅說兄弟你這個餡兒饽饽不算大,為兄當年吃過一個肉包子,幾十人吃了三天三夜沒吃到肉餡兒,再往裡吃,吃出一座石碑,石碑上刻了一行字:“此地離肉餡兒還有三裡地。

    ” 胡同裡的孩子們平時就愛聽郭師傅講段子,挺平常一件事,從他嘴裡講出來就變得特别勾腮幫子,讓人聽不夠,那叫吃鐵絲拉笊籬——能在肚子裡胡編,胡吹胡編也有意思,這次又是說到晚上九點多才散。

     胡同裡隻剩下郭師傅和丁卯,當天晚上雲陰月黑,有點月光,但是非常朦胧,又是個像蒸籠一樣悶熱的天氣,郭師傅一看還有一堆紙盒沒糊完,他對丁卯說:“不早了,你先回去睡覺,我加點兒緊,把這幾個紙盒糊完了再進屋,等明天讓你嫂子去交了活兒,晚上咱改善改善……” 哥兒倆正說着話,胡同裡進來個騎着自行車的人,他們倆一打眼,認識這個人,是公安局的偵查科長老梁,四十來歲的山東人,車軸漢子一個,在戰争年代是抗過槍打過仗的軍人。

     郭師傅和丁卯說:“梁大人,是哪陣風把你給吹來了?”老梁說:“我今天晚上過來,是想找你們了解一些情況。

    ”說着話,把自行車放在一旁,到胡同裡坐下,說道:“老郭、丁卯,正好你們倆都在,我就有什麼說什麼了,你們在五河水警隊當差的年頭可不少了?” 郭師傅說:“老梁同志,你可别把我們撈屍隊想象成舊社會衙門口裡當差的,隻會盤剝老百姓,在海河上打撈浮屍無非是出苦力度日,根本沒什麼油水,也别看我們住在城裡,其實住的還不如你們鄉下寬敞,我們家住這地方叫三級跳坑,怎麼個三級?馬路比院子高,院子比屋裡地面兒高,不正好是三層大坑嗎?隻要一下雨,那水就往屋裡灌,院子裡都成河了,我為什麼會遊泳,全是在家練出來的,住這地方,不會水就得淹死,解放前下連下三天大雨,鬥姥廟胡同裡淹死過一百多人。

    ” 三 丁卯道:“誰說不是呢,但凡家裡趁點兒什麼,能指着到河裡撈死人掙飯吃嗎?巡河隊的這份差事,真是破鞋跟兒——提不上的玩意兒,要說苦我可比我二哥苦多了,我們家隻有半間小屋,連床棉被都置辦不起,寒凍臘月全家老小蓋一塊口罩睡覺,您說誰能有我們家條件困難?” 老梁不信,常聽人說“京油子、衛嘴子,京油子講說,衛嘴子講鬥,你有來言,他準有去語”,像郭得友和丁卯這号人,混在社會上不是一天兩天了,平日裡油嘴滑舌,跟他們說話是真有意思,可一不留神就讓他們耍弄了,所以沒敢接這話頭兒,他說:“你們倆想哪去了?我是覺得你們吃這碗飯的年頭多,熟悉各條河道的情況,所以有件事我要請你們幫忙。

    ” 郭師傅和丁卯這才明白老梁的意思,二人說道:“隻要梁大人你信得過我們,今後有凡是用得着我們哥倆兒的地方,盡管言語一聲,到時候你就看我們夠不夠闆,必定是光屁股坐闆凳——闆是闆眼是眼。

    ” 老梁聽完很高興,點頭道:“有你們這句話就行。

    ”接下來,老梁說了事情的原因,為什麼要找郭師傅幫忙,說出來有點吓人,因為近段時間,海河裡有出現了淹死鬼。

     海河是天津城裡最大的一條河道,沿河有大大小小不下十幾座橋,其中也有通火車的鐵道橋,抗美援朝戰争時期,為了支援志願軍在前線打仗,後方是全國總動員,臨近鐵道橋有個做棉被和膠鞋的軍需廠,工廠裡為了擴大生産,從鄉下招收了大批職工,不分晝夜加班加點連軸轉,朝鮮戰争進行到一九五三年七月,終于簽訂了停戰協議,廠裡的任務一下子減輕了,生産線停掉好幾條,但有些職工仍住在臨時宿舍裡待命,有兩個工人在河邊遇到浸死鬼的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那時廠裡管得比較松,領導隻叮囑不要到河裡遊野泳,廠區後邊挨着海河,那段河道的河面開闊,河水也深,河底還有淤泥,下去遊泳很容易出危險,可正好是三伏天,天氣悶熱無比,有倆年輕職工晚上熱得受不住了,趁着夜深人靜,溜出去準備下河洗個澡涼快涼快,出門這時間大概是夜裡十一點多,還不到十二點。

     這哥兒倆是一家來的親兄弟,鄉下名字,一個叫金喜一個叫銀喜,平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