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時,你知道:我正淺淺地吸進一口氣。
淺淺地呼出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淺淺地呼出一口氣。
吸氣,了了分明地覺知整個呼吸,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呼氣,了了分明地覺知整個呼吸,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吸氣,讓整個呼吸平靜下來,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呼氣,讓整個呼吸平靜下來,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大約十到二十分鐘之後,你的心緒就會沉靜下來,甯靜得像一個池塘,水面上甚至連一絲漣漪都沒有。
數呼吸
讓呼吸變得平靜且和緩的方法,可稱為随息法(随順呼吸)。
如果這個方法一開始學起來有點困難,你可以用數息法(數呼吸)代替。
吸氣,在心裡數一,呼氣,在心裡數一。
再吸氣,在心裡數二,呼氣,在心裡數二。
這樣一直數到十,然後再從一開始。
這些數字就像一條繩子,把正念和呼吸系在一起。
在持續覺知呼吸的過程中,這個練習隻是起點。
可是如果沒有正念,你很快就會數錯。
忘了數到哪裡時,隻需要回到一然後繼續,直到你能夠保持正确地計數。
一旦你可以真正地專注地數,你就已經達到某種程度,可以丢棄數息法,隻專注呼吸本身。
在你心煩意亂或者思緒散漫,發現修行正念很困難時,請你回到呼吸上:有覺知的呼吸本身就是正念。
呼吸是覺照意念的妙方,正如某個宗教團體在它的教義中所說:“衆生不應在妄念中,或外在環境中,迷失自己。
修息以重新把持身心,修正念以生定與慧。
”
一舉一動都是儀式
讓我們想象一下:有一座高牆,站在牆的頂端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
但是卻沒有什麼工具可以讓人爬上牆頂,隻有一條從頂端往牆壁兩邊垂下來的細線。
聰明的人會在細線的一端,綁一條較粗的繩子,然後走到牆的另一邊,拉下細線,繩子就會被牽引到牆的這一邊來。
接着再将繩子的末端綁上牢固的粗繩,再将粗繩拽到牆對面。
當這根粗繩垂到對面牆根,并固定住時,我們就可以很輕松地爬上牆了。
我們的呼吸就像那條細線。
不過我們一旦知道如何運用它,它就會成為絕佳工具,幫助我們克服那些看起來無望的境況。
呼吸是連接身體和心靈的橋梁,能協調身與心,使身心得以合一。
呼吸與身心狀況是相呼應的,它能統合身心,既能啟發身與心兩者,又能帶來安甯與平和。
許多人與書都探讨過正确呼吸帶來的巨大益處。
他們說,一個知道正确呼吸的人懂得如何增進無窮的活力:呼吸強化肺部,讓血液通暢,使得身體的每一個器官充滿活力。
他們還說,正确的呼吸比食物更重要。
這些說法都很有道理。
多年前,我病得很重。
在吃了好幾年的藥并采取治療後,病情并沒有好轉。
于是我回過頭來用呼吸的方法,幸虧這樣,我治好了自己。
呼吸是工具,呼吸本身亦是正念。
盡管把呼吸作為工具加以運用,能讓人們受益匪淺,但是我們不應該把這些益處當作目的本身。
他們不過是正念覺醒後的副産品而已。
在為非越南人開設的小型禅修班裡,有許多年輕人。
我告訴他們,如果每個人每天禅修一個小時,當然很好,但那是遠遠不夠的。
你還要學會在行、住、坐、卧以及工作時,甚至在洗手、洗碗、拖地、喝茶、和朋友聊天時,都練習禅修。
不論你在做什麼,你都要練習禅修:
“洗碗時,你也許會想着待會兒要喝茶,因此盡快地把碗洗完,好坐下來喝杯茶。
但是,那意味着你在洗碗時,根本沒有活在當下。
在你洗碗時,洗碗應當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當你喝茶時,喝茶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在你如廁時,如廁就是你最重要的事。
”
就像這樣,砍柴是禅,擔水也是禅。
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要保持在正念中,而不是隻有在禅修、讀經或祈禱的一個小時裡如此。
做任何事情,一舉一動都要秉持正念。
一舉一動都是儀式、典禮。
将茶杯子舉到你的唇邊是一個儀式。
用“儀式”這個詞是不是顯得太沉重了?我用這個詞是為了警醒你,讓你理解“覺知”是件生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