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從苦難、害怕、恐懼中解脫。
我們必須摒除所有障礙,作為宇宙生命的一部分而活着。
人并非包裹在厚殼裡與世隔絕的孤立個體,能夠不受影響地自由穿越時空。
像那樣與世隔絕地活一百世、十萬世不能叫做活着,那樣的情形也不可能發生。
我們的生命中萬象紛呈,恰如我們自己也顯現在各種不同現象中。
我們是生命,而生命是無止境的。
也許可以這樣說,隻有過着世間生活,經曆别人的悲苦喜樂時,我們才算活着。
别人的痛苦就是我們自己的痛苦,别人的快樂就是我們自己的快樂。
如果生命無限,那麼組成我們的五蘊也是無限的。
宇宙的無常、生命的成敗,都無法再擺布我們。
了悟緣起的實相并深深契入後,就沒有什麼再能壓制我們了。
你解脫了。
全跏趺坐,覺察你的呼吸,在禅觀中體會普度衆生的菩薩。
我們要時刻修習緣起觀,不僅在靜坐時練習,還要讓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應當學會将眼前的人看成自己,自己就是那個人。
我們必須洞察所有事情的緣起與相互依存過程,包括那些已經發生和将要發生的事。
騎在生死的浪頭上
我無法略過生死問題不談。
許多年輕人或是其他人出于對受苦者的愛,挺身為他人服務,為和平工作。
他們都很清楚生死是最重要的問題,卻常常看不到意識不到生與死不過是同一實相的兩面。
一旦領悟這點,我們就有勇氣面對生死。
在我年僅十九歲時,一位年長的比丘指定我禅觀“墓園裡的一具屍體”這個意象。
可是我覺得很困難,抗拒這個禅修練習。
現在,我不這麼覺得了。
那時我覺得這種禅修應當留給年長一些的比丘。
然而在那之後,我看見許多年輕士兵一個挨着一個動也不動地躺着,有些不過十三、十四或十五歲,他們對死亡沒有任何的準備。
現在我明白了,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怎麼死,就不知道怎麼活,因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就在兩天前,摩比對我說,她認為一個人到二十歲就可以禅觀屍體。
她自己也才剛滿二十一歲。
我們必須直面死亡,辨識它,接受它,就像我們正視與接受生命一樣。
《正念經》談到如何禅觀屍體:禅觀身體的腐爛,禅觀身體如何膨脹淤紫,如何被蛆吃得隻剩下幾絲血肉附在骨頭上。
一直禅觀到隻剩下白骨,直至它慢慢朽壞、化為塵土。
像這樣禅觀,你明白自己的身體也将經曆同樣的過程。
禅觀屍體,直到你平靜安詳,直到你的心靈輕安,直到你的臉龐泛起微笑。
在降服厭惡與害怕的過程中,你會把生命看作無比的珍貴,每一秒都該珍惜。
不僅珍視自己的生命,每一個生命,每一個人,每一個存在,每一個實相,都應該受到珍視。
我們不會再被“為了自己生存,有必要毀滅他人”這樣的想法蒙蔽。
生和死是生命的兩面:沒有它們,生命不可能存在,就像一個銅闆必須要有兩面才能存在一樣。
隻有在當下,我們才可能超越生死,才可能知道怎樣去活,怎樣去死。
佛經說,菩薩洞徹了相互依存的實相,突破了一切狹隘的見解,能夠自由地出入生死,就像一個人駕着小舟乘風破浪,卻沒有被生死的浪頭淹沒或溺亡一樣。
有人說,如果以佛教徒的角度看實相,你會變得悲觀。
但是悲觀或樂觀的想法都太簡化了真理。
重點是實相真正呈現出來的樣子。
悲觀的态度,永遠不會讓安詳的微笑綻放,那是浮現在菩薩和其他證道者唇邊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