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基礎:《大念處經》(1)
(1)《大念處經》:譯自巴利經典《長部》第22經,經典主要在談四念處,即觀身念處、觀受念處、觀心念處、觀法念處。
我是這樣聽說的:有一次,世尊在拘樓國劍磨瑟達磨城中,與拘樓人在一起。
當時,世尊對比丘們說:比丘們!比丘們回答:世尊!世尊接着說了以下的開示:
比丘們!隻有一條路可以使衆生清淨,克服歎愁,滅除苦憂,獲得正道,體證涅槃,這條道路就是四念處。
是哪四念處呢?
比丘們!比丘就身體觀察身體,精勤、正念、正知,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欲和憂惱;就感受觀察感受,精勤、正念、正知,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欲和憂惱;就心觀察心,精勤、正念、正知,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欲和憂惱;就諸法觀察諸法,精勤、正念、正知,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欲和憂惱。
一、觀身念處
(一)入出息念
比丘們!比丘如何就身體觀察身體呢?比丘們!比丘到森林中,或到樹下,或到隐僻無人之處,盤腿而坐,端正身體,把注意力放在嘴巴周圍,保持覺知,覺知呼吸時氣息的出入情況。
入息長時,他清楚了知:“我入息長”;入息短時,他清楚了知:我入息短;出息長時,他清楚了知:我出息長;出息短時,他清楚了知:我出息短。
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感受(息之)全身,而入息;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感受(息之)全身而出息;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寂止身行,而入息;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寂止身行而出息。
比丘們!就像技術熟練的木匠或他的土地,當他鋸木做一次長拉鋸的時候,清楚了知:我做了一次長拉鋸;當做一次短的拉鋸時,他清楚了知:我做了一次短拉鋸。
比丘們!就像這樣,比丘入息長時,他清楚了知:我入息長;入息短時,他清楚了知:我入息短;出息長時,他清楚了知:我出息長;出息短時,他清楚了知:我出息短。
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感受(息之)全身,而入息;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感受(息之)全身而出息;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寂止身行,而入息;他如此訓練自己:我當寂止身行而出息。
于是他就身體内部觀察身體,就身體外部觀察身體,同時就身體内部、外部觀察身體。
因此,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于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身體!修成了隻有正念于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體觀察身體。
(二)觀姿勢
又,比丘們!比丘在走路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在走路”;在站立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站立着;在坐着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坐着;在躺着時,他清楚了知:我正躺着。
無論何種姿勢,他都清楚了知。
于是他就身體内部觀察身體,就身體外部觀察身體,同時就身體内部、外部觀察身體。
因此,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于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身體!修成了隻有正念于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體觀察身體。
(三)正知
又,比丘們!當比丘來回行走時,以正知而行;當他前瞻或旁觀時,以正知而行,當他彎下身體或伸展身體時,以正知而行;當他搭衣、持缽時,以正知而行;當他在吃、喝、咀嚼或嘗味,以正知而行;當他大小便時,以正知而行;當他行走、站立、坐卧、覺醒、說話或沉默時,以正知而行。
于是他就身體内部觀察身體,就身體外部觀察身體,同時就身體内部、外部觀察身體。
因此,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于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身體!修成了隻有正念與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體觀察身體。
(四)思維不淨
又,比丘們!比丘仔細思考這身體,自腳底而上,自頭發而下,皮膚所覆蓋的都是充滿種種不淨,他這麼想:在這身體中,有頭發、體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鍵、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