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選讀(二)
正念得呼吸:《入出息念經》(4)
(4)巴利經典《中部》第118經英譯中:廣淨法師
諸比丘!持續不斷修習入出息念,能獲大果,能緻大譽。
持續不斷修習入出息念,可令七覺支修習圓滿,持續不斷修習入出息念,可令智慧解脫完成。
諸比丘!如何修習入出息念,如何持續不斷修習,能獲大果,能緻大譽?
諸比丘!如此,比丘或往林中,或往樹下,或往寂靜處,結跏跌坐,端身正直,系念在前。
息入知正入息,息出知正出息。
(吸氣,行者知道他正在吸氣;呼氣,行者知道他正在呼氣。
)
一、觀身
1.吸入的氣很長,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長息”;呼出的氣很長,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長息”。
2.吸入的氣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短息”;呼出的氣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短息”。
3.“我正在吸氣,同時注意到息的全身。
我正在呼氣,同時注意到息的全身。
”行者努力練習。
4.“吸氣我令息的全身甯靜祥和,呼氣我令息的全身甯靜祥和。
”行者努力練習。
二、觀受
5﹒“吸氣我感到喜悅,呼氣我感到喜悅。
”行者努力練習。
6﹒“吸氣我感到快樂,呼氣我感到快樂。
”行者努力練習。
7﹒“我正在吸氣,同時了知我心理的活動。
我正在呼氣,同時了知我心理的活動。
”行者努力練習。
8﹒“我正在吸氣,同時了知我心理的活動甯靜安詳。
我正在呼氣,同時了知我心理的活動甯靜安詳。
”行者努力練習。
三、觀心
9﹒“我正在吸氣,同時察覺到我的心。
我正在呼氣,同時察覺到我的心。
”行者努力練習。
10﹒“我正在吸氣,同時使我的心愉悅祥和。
我正在呼氣,同時使我的心愉悅祥和。
”行者努力練習。
11﹒“我正在吸氣,同時集中我的心念。
我正在呼氣,同時集中我的心。
”行者努力練習。
12﹒“我正在吸氣,同時疏解我的心結。
我正在呼氣,同時疏解我的心結。
”行者努力練習。
四、觀法
13﹒“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諸法無常的本性。
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諸法無常的本性。
”行者努力練習。
14﹒“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諸法離染。
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諸法離染”行者努力練習。
15﹒“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諸法解脫。
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諸法解脫”行者努力練習。
16﹒“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諸法出離。
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諸法出離”行者努力練習。
諸比丘!如是修習入出息念,如是持續不斷練習,能獲大果,能緻大譽。
五、圓滿四念處
諸比丘!如何修習入出息,如是持續不斷練習,能令四念處修習圓滿?
(一)身念處
諸比丘!當行者專注于呼吸,吸氣,行者了知“我正在吸氣”;呼氣,行者了知“我正在呼氣”;呼出長息了知“我正呼出長息”;吸入長息,了知“我正吸入長息”;呼出短息,了知“我正呼出短息”;吸入短息,了知“我正吸入短息”。
當出入息時,了知一切身,了知“我正令全身甯靜祥和”。
行者堅持安住觀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執著、憂患。
行者如此專注于入出息修習四念處的第一念處——身念處。
(二)受念處
諸比丘!當行者專注于呼吸,吸氣,行者了知“我感到喜悅”;呼氣,行者了知“我感到喜悅”;吸氣,了知“我感到快樂”;呼氣,了知“我感到快樂”;呼氣,了知“我心理的活動”;吸氣,了知“我心理的活動”;吸氣,同時令心理的活動甯靜祥和;呼氣,同時令心理的活動甯靜祥和;行者堅持安住觀受在受,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的執著、憂患。
當出入息時,了知一切身,了知“我正令全身甯靜祥和”。
行者堅持安住觀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執著、憂患。
行者如此專注于入出息修習四念處的第二念處——受念處。
(三)心念處
諸比丘!當行者專注于呼吸,吸氣了知其心;是其心愉悅祥和和集中心念;令心解脫。
行者堅持安住觀心在心,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執著、憂患。
諸比丘不修習入出息念則不能得到任何禅定智慧。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出離。
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出離。
行者努力練習。
(四)法念處
諸比丘!當行者專注于呼吸,照見諸法無常、離染、解脫、出離的本性。
行者堅持安住觀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之執著、憂患。
諸比丘!如此修習入出息念,如此持續不斷修習,能令四念處修習圓滿。
諸比丘!如何修習四念處,如何持續不斷修習,能圓滿安住于七覺支?
諸比丘!若行者恒堅持觀身在身,觀受在受,觀心在心,觀法在法,無分散意,可令念覺支堅固,念覺支堅固故,念覺支能過趨于圓滿。
若行者住于念(專注,禅定狀态)無分散意,能審視心中生起的諸法——心的對象,能令第二覺支——擇法覺支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