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回 古洞几千春 遍地香光开别府 滇池八百里 弥天霞彩斗癫师

首頁
     還有一個大妖徒可曾除去?”阿童随說前事。

     原來九姑因在解脫坡苦求寶相夫人,時經一年,終無回應。

    知道兄弟受盡磨折,心如刀割,惟恐誤事,四出求人相救,請托到昆侖派一位女長老崔黑女門下。

    滿拟對方乃昆侖名宿,必可相助,哪知崔黑女竟将她看中,意欲收徒,方肯出手。

    九姑生具潔癖,最愛幹淨。

    見黑女形容醜怪還在其次,最難受的是性情怪僻。

    自從乃師道成飛升,孤身一人,隐居小雲山錦楓谷旁崖洞之中。

    從此休說外人,連本門師兄弟也絕少往來,除有時裝作乞丐遊戲人間而外,常年洞内打坐。

    當地風景絕佳,山洞有好幾處,不是崇閡高大,便是曲折幽奇,盡可辟作洞府之用。

    她偏住在一個大小不足方丈的崖洞裡面,地勢卑濕,正當峰口,常年泥土塵沙布滿。

    偶然打坐日期較長,起身一看,通體塵封,簡直成了泥人,她也不加拂拭。

    崖洞本就污穢異常,黑女性又嗜酒,多半自釀,大壇小罐,滿洞都是,幾無立足之地。

    酒味雖美,那盛酒的器具全是山外拾來的破碎殘缺的人家棄物。

    看去和老年女花子所住的窯洞一樣。

    門下也無徒弟。

    九姑心性自然不投,她不知對方特意苦修,以此減消夙孽。

    當時受寵若驚,求人之際,還不敢過于堅拒。

    正想婉言推托,答話稍慢,對方便已大怒,将其逐出。

     九姑忍氣吞聲,含淚出洞。

    冤家路窄,飛出不遠,又遇見前在昆侖派,後被逐出的女仙陰素棠。

    因見對方遁光乃昆侖家法,人又美豔,不知底細,一見訂交,便露求助之意。

    陰素棠假說:“妖僧邪法厲害,勝他容易。

    無奈你姊弟二人,一個被困洞内,一個真形被他攝去,投鼠忌器,必須冷不防先破禁法,将人救出,再行下手。

    我有一至交金神君,煉就小阿修羅法,可以為你出力。

    ”随寫一信,令其往投。

    那地方正是妖僧所居入口暗谷附近,惟恐妖僧覺察,九姑先不敢去。

    陰素棠說:“無妨。

    我這裡留有神符一道,可供來往一次之用。

    但是此人性情古怪,最重恩怨,不論親疏,永不無故助人。

    他如有事相求,必須答應:否則,他也決不勉強,你的事卻無望了。

    ”九姑趕到一看,對方住在谷口外面山腹之中。

    裡面地勢廣大,石室甚多,布置得和仙宮一樣,到處珠光寶氣,明如白晝。

    心還暗喜,覺着此人法力必高,事情有望。

    誰知那人以前乃魔教中有名人物,自從教祖屍毗老人隐退多年,一班同道多半遭劫;加以身具特性,不喜與人交往,獨自一人帶了好些魔女姬妾隐居當地,終年享受。

    因和陰素棠相識,曾托她代為物色兩個有根器的美女。

    陰素棠知他前在魔教門下犯規被逐,屍毗老人乃他師伯,隐退以前恨其淫兇,為本門丢人,曾有除去之意,自聞老人近又出世,不敢出外。

    意欲借此結納見好,以便異日學他魔法地步。

     九姑哪知就裡,照着指點和那一道魔符,深入洞内,見宮室如此華美靈奇,隻是沿途未見一人。

    正在奇怪,朝着當中寶座恭禮陳詞,眼前一花,寶座上現出一個中年道裝男子,旁立好些少年男女。

    心想:“自己法力并非尋常,一路留意,竟未看出一點影迹。

    ”越發駭異。

    對方聽完來意,便取出一個晶球,令其自看。

    球上一片黃光閃過,立時現出兄弟雲翼在妖僧洞中受那風雷水人煉魂之苦。

    九姑心中悲痛萬分,跪哭求救。

    金神君道:“我雖在這一甲子内不離此洞,但我法力無邊,通行地底,如魚遊水,更能用我阿修羅法隐蔽行蹤。

    隻消煉法四十九日,救你姊弟,易如反掌。

    但我不白出力,可曾準備以何為酬麼?”九姑知對方将她看中,由各樣珠寶說起,一直說到分他一粒毒龍丸,俱都不要。

    最後還是對方吐口,明說心事。

    九姑心高好強,誓修仙業,聞言自非所願,但又不敢得罪。

    所幸對方還講情理,并不十分勉強,說道:“我由今日起,便為你煉法,以備開山入地。

    你兄弟的慘狀,你也看見了。

    你将來的身受比他更慘,如允嫁我為妾,立可轉禍為福。

    可自歸計利害,隻要在四十九日之内趕來回複,說明心意,絕不勉強。

     否則便算應允,到日不必你求,我自下手,将你兄弟救出。

    由此你姊弟二人同在我的門下,永享仙福,豈不是好?” 九姑無可如何,未置可否,退了出來,也未受到攔阻。

    回來越想越傷心。

    心想: “當年恩師黎母曾說自己根骨甚厚,如能改歸正教,成就尚不至此。

    因為師門恩重,尚不肯改投到别人門下。

    如今偏遇上一個妖邪對頭苦苦相逼,事還未完,又遇見這麼一個魔頭。

    ”悲忿之下,如非手足情長,兄弟未曾脫困,真形又被妖僧攝去,惟恐激怒,緻受形神俱滅之害,真恨不能毀容自殘,以免糾纏。

    九姑後來再四盤算,覺着還是妖僧可惡,仇深恨重,是起禍根苗。

    心想:“且挨過四十多天,寶相夫人再如堅拒不見,隻好拼着此身,等将兄弟救出,令其遠遁海外,然後自行兵解,保全清白,再去轉世修為。

    ” 不料一念之貞,災退福臨,七矮到來,允為相助。

    但那魔頭十分難惹,必須先行回絕,以免結怨。

    九姑去時,因妖窟密迩,本具戒心,但與七矮初交,羞于啟齒,未借隐遁神符。

    去時假托引路,與衆同行,自然無事。

    回時如在天明以前,也可無妨。

    偏生晦星還未退盡,到時魔頭正在宮中恣情作樂,九姑守到天明,方始得見。

    話說完後,對方倒也不曾作難,隻冷笑一聲,手揮處,一陣雷鳴之聲,九姑眼前一花,身已移出洞外。

    隻得自隐身形,向前急飛。

    心還在想:“不遇上對頭最好,如被發覺,在他限期以内也有話說。

    ”誰知二妖徒吳投無心發現,一面報知妖師,一面忙和韋蛟趕去。

    九姑想起邪法厲害,真形被攝,在此方圓三千裡内,休想脫身,無奈妖徒不由分說,隻得假裝回飛。

    沿途無甚動靜,心想:“妖僧居然言而有信!”心中慶幸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