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如來事則堪灌頂受法王位。
初雲陀羅尼自在王者即是通建阿字門。
見此真言王時即能于一切陀羅尼門皆得自在故以為名。
又以總時自在故成如來念覺如意三昧王。
能持萬佛國如彼龍宮秘寶能持大海不令泛溢亦能持之令無耗竭故曰念持。
已得如是念寶。
便憶本願普雨法财。
充滿法界遍施衆生名利益心。
已出無盡資财作無限大施。
而諸下劣衆生無心受用不肯求之。
為此興大悲心種種方便調諸窮子故曰悲者菩薩等。
言奉教者即是從此四門。
折伏攝受行如來事。
當知着雜色衣即是陀羅尼自在王所為事業。
滿願是念持如意寶王所為事業。
無所挂礙是大慈悲法施所為事業。
解脫是大悲方便拔苦衆生所為事業故名四奉教者也。
複次四寶所成瓶者即是毗盧遮那四德之寶。
置在中胎四角。
如上所說。
以不動明王作加持已。
複次四菩薩真言各持一瓶。
普賢是無盡願行寶慈氏是無盡饒益衆生寶。
除蓋障是無盡淨知見寶。
除諸衆惡趣是無盡大悲方便寶。
複次普賢是淨法界淨菩提心。
慈氏是此淨心于胎藏中發生根芽莖葉。
除蓋障是此淨覺樹王妙嚴華果顯現開敷。
除一切惡趣是收此果實。
後種一切衆生田中。
如是旋轉相生無有窮已。
故以四寶之瓶盛滿種種寶藥諸谷。
所漬性淨之香水用灌蓮華台中不思議法界心。
是故得名法王之子。
當知一種寶瓶還與一菩薩一金剛一使者機感相應以方位法門對之則可知之也。
凡欲灌頂時用辨事真言加持座物安置蓮華台上。
阿阇梨複為弟子如法護身。
先以不動明王用除諸障。
次用三種三昧耶加持三處。
金剛薩埵加持支分已。
令依吉祥坐法而坐。
其中所有塗香華燈阏伽水等。
先已如法加持一如上法。
阿阇梨先當奉彼香水。
次用塗香遍塗其身。
飾以華鬘冠飾其身以為璎珞。
次奉焚香薰之。
諸燈明布列其前并獻諸食。
凡此供養物總有十三坐。
謂四金剛四菩薩四使者并及弟子。
其弟子供物最令豐厚。
猶如供養本尊也。
亦可于大曼荼羅中置位供養。
至灌頂時但當持彼名号請。
加持弟子。
其四菩薩于第一院各于一方置之使者如來下狹門左右。
又備新淨白傘上懸華鬘及與白缯。
亦先用不動去垢除障。
以大日如來真言持之。
阿阇梨自執用覆其上。
複令餘人執淨[(犛-廠)-未+牙]牛拂及扇香爐。
皆以辨事真言加持。
又于箱中置衣并諸吉祥之物。
即是金箄·明鏡·輪寶·商佉之類。
并持四寶之瓶而以供養。
并奏攝意音樂。
此曲具在瑜伽大本中。
若獻塗香時即有獻塗香曲。
華燈飯食等皆亦如是。
一一歌詠皆是真言。
一一舞戲無非密印。
乃至無人解者阿阇梨當自奏之。
若不能爾不名兼綜衆藝也。
言攝意者如世人見美妙色聲心為之醉情有注不複異緣。
今此金剛伎樂能感人心。
亦複如是。
如馬鳴菩薩自奏賴吒和羅曲。
五百王子聞之同時舍家入道即其義也。
瞿醯中但雲若得辨者應作音樂。
經雲。
吉祥伽他等。
廣多美妙音者此頌凡有三種一名日吉慶。
二名吉祥。
三名極吉祥。
皆是阿利沙伽陀。
用此慶慰其心。
仍有加持之用。
阿阇梨當自說之。
次于下文且出吉慶一種。
于此方所用已粗周備耳。
說此偈時當自持白拂而拂其身。
贊誦畢竟(雲雲)
今檢瞿醯分别護摩品雲。
次阿阇梨觀其弟子堪授法器應灌頂者。
即當如法與彼灌頂。
其弟子先應頂禮請阿阇梨。
及與布施先辨新淨座。
以辨事真言持誦其座置于灌頂曼荼羅中。
又辨新淨白傘于上懸華鬘。
複懸白色彩帛。
以曼荼羅主真言持誦其華。
又于曼荼羅内置諸吉祥之具。
其阿阇梨與其弟子如法護身。
含坐中央。
其阿阇梨當以牛蘇與香相和。
用軍荼利真言持誦其香薰其弟子。
即将其傘蓋當于上。
複令餘人執淨[(犛-廠)-未+牙]牛拂及扇香爐。
箱中置衣并盛商佉及箸諸吉祥物。
令執其箱。
複執酪碗。
如是等物皆令人執。
若得辨者應作音樂。
又執四瓶令住傍邊。
其阿阇梨與誦吉祥諸妙伽他。
如是次第令但略說。
若欲廣作當依本法(雲雲)
私準義釋及瞿醯文編次第雲。
如前散華定尊處已。
弟子先與阿阇梨禮拜奉請及與布施。
次阿阇梨辨事真言加持座物安置蓮華台。
次為弟子不動明王用除諸難。
次用三種三昧耶加持三處(謂頂心臍)金剛薩埵加持支分(五處)次依吉祥坐法面向西坐。
令坐台上。
轉字輪品雲。
令住法界性大蓮華王中(雲雲)金剛頂雲。
于華台想有阿字上一圓點(雲雲)次與十三坐尊并修供養。
其弟子供最令豐厚如供本尊。
次獻阏伽(經雲阏伽)次用塗香遍塗其身(經雲塗香)次以華鬘冠飾其身以為璎珞(經雲華)次奉焚香薰之。
所謂牛蘇與香相和。
用軍荼利真言持誦薰其弟子。
次獻諸食。
次獻燈明。
次備白傘。
上懸華鬘及與白缯。
不動去垢除障。
大日真言加持。
阿阇梨自執覆弟子。
次令餘人執淨[(犛-廠)-未+牙]牛拂扇香爐。
箱中盛衣及金箄明鏡輪寶商佉(箄名筋也)複令執酪碗。
複得辨者應作音樂。
又令執四瓶。
令住傍邊(金剛頂雲。
其壇周圍界外。
想四月輪。
便四淨人持上寶瓶住月輪中。
如四菩薩)上來供養一一皆有音樂之曲。
具在瑜伽大本。
若無人解者阿阇梨自奏之。
次阿阇利自說吉慶伽他。
用此慶慰其心。
自持白拂而拂其身贊誦畢竟(金剛頂雲。
是人坐佛坐處故。
若有餘贊随意作之)
義釋次雲。
阿阇梨複當頂禮曼荼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