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第二

首頁
    但依教而作。

    令弟子念誦祈境界交感之相。

    師亦自念誦若相應者弟子得境界。

    許受法時師亦自當知之。

    既得相應授其法行亦令如上念誦。

    此亦具有方軌也。

    更問。

    非時者亦如前法令修真言之行。

    當于其時而得成就也。

    然時法驗不成須作加行故名非時。

    時非時俱者雖如上受師言教然未得如法依行。

    未至成就之時此不在時亦不在非時。

    如在學地故名俱句也。

    俱非者但發心歸依然都未有次第。

    師雖已攝取之。

    然待時待緣有所未具。

    未得與彼真言法要故名俱非也。

    複次具足諸相者有二種。

    一者外相。

    謂支分等無有阙減。

    如前當廣說之。

    二内相者。

    謂具菩提心堪為法器等具有慚愧。

    聞師所教一一能如法修行。

    如佛教敕不敢違逆。

    如是等是内相也。

    佛敕者當知即是師教。

    以師順佛教作故更問也。

    然此四人皆在修學之地未滿足也(雲雲) 具緣品義釋雲。

    灌頂有二種。

    謂于弟子法中得灌頂已。

    漸次進修乃至成就阿阇梨衆德。

    爾時得阿阇梨歡喜更為造曼荼羅作傳教灌頂(雲雲)此文所言弟子法中得灌頂者即是四種弟子灌頂。

    所言乃至成就衆德得傳教者即是具足諸相灌頂(雲雲) 第二治地支分。

    亦有三分。

    一者擇地支分。

    具緣品雲。

     行者悲念心發起令增廣 彼堅住受教當為擇平地 山林多華果悅意諸清泉 諸佛所稱歎應作圓壇事 或在河流處鵝雁等莊嚴 彼應作慧解悲生曼荼羅 正覺緣導師聖者聲聞衆 曾遊此地分佛常所稱譽 及餘諸方所僧坊阿練若 華房高樓閣勝妙諸池苑 制底火神祠牛欄河彈中 諸天廟宮室仙人得道處 如上之所說或所意樂處 利益佛子故當畫曼荼羅 義釋雲。

    次明治地支分也。

    謂真言者數以善法發起其心令彼意樂漸得增廣。

    知彼堅住受教不移方為作曼荼羅。

    或瑜伽中見根緣已然後擇地也。

    金剛頂大本及悉地等經廣說地相。

    然其大意者今此世界自不如餘淨域坦然平正。

    但随下文所說諸勝處中擇取平正端嚴可造圓壇之處。

    辄使動作施為無所妨礙。

    便可充事。

    複次今造諸壇何處皆得。

    如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平正心地。

    方作大悲曼荼羅。

    但随所說勝處中有小分平正可淨治處便于中開出萬德曼荼羅。

    淺深重數準前廣釋也(雲雲)問曰。

    上明擇弟子中要具衆德堪為法器方乃教授。

    而今擇地義中乃至一豪微善無不傳者何耶。

    答曰。

    是中有二種弟子。

    若求傳法弟子堪紹阿阇梨位者則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若結緣弟子則舉手低頭之善無所不攝也(雲雲) 瞿醯簡擇地相品雲。

    我今次說地相善惡應作不作曼荼羅處。

     謂于高下及有荊棘碎髑髅片近崖坑坎枯井枯池饒有樹根及有蟲巢鹹堿炭灰饒石瓦礫自然幹土并發蟲饒如是等地應可遠離于一切事。

    諸曼荼羅于平正地清淨潤澤離如前過于東北方其地小下如是等處作曼荼羅。

    入為吉祥。

    先掘其地深量一肘。

    還以其土而填其處。

    土若餘剩當知好處。

    必得成就。

    若及此者及有前過即不應作。

    若強作者非但不成亦損己身。

    複有其地無如前之過周遍有水速得成就。

    無水不吉。

    或有處所地無前過。

    周遍有樹豐足華果枝葉郁茂足有乳樹。

    作曼荼羅亦為吉祥。

    地具諸德周匝有樹近有流水此地最勝。

    若作息災當白色地作曼荼羅。

    若作增益于赤黃地作曼荼羅。

    若作降伏于黑色地作曼荼羅。

    于山頂上或牛居處或于制底或有佛堂有舍利者。

    如是等處即作息災曼荼羅法。

    于恒河邊或于蓮華池或坦潭上或于海邊應作增益曼荼羅事。

    于其冢間或于諸麼跢羅天祠或空閑處或于空室或于荒穢之處應作降伏曼荼羅。

    或于八大塔及與聖迹。

    或意樂處或于清淨之處或于山頂如是之處應作上成就曼荼羅。

    或于開敷蓮華池中鵝雁遊戲側近之處應作求财及餘富貴諸吉祥成就曼荼羅。

    于高山上或于山側或于山谷或于山峰或于岩窟如是等處為成入修羅宮故應作下等金剛曼荼羅。

    于龍池邊或于山峰或于神廟如是之處為欲碎伏所著鬼魅之者應作金剛鈎曼荼羅。

    于大道衢上或于制底或執金剛前如是等處為辟除着毗那夜迦者故應作軍荼利忿怒曼荼羅。

    于八大塔及大聖迹應作佛部中無能勝等諸勝上曼荼羅。

    于蓮華池邊應作蓮華部中善住等諸勝上曼荼羅。

    于山頂上應作金剛部中避縛等諸勝上曼荼羅。

    已廣分别如是等處亦須分别三種差别。

    或若不獲如是勝處即應随得之處作曼荼羅。

    難得具足勝上之處。

    是故但于平正潤澤于東北賒側近水饒及有樹林意所樂處離其地過亦無障難如是之處作曼荼羅。

    皆得成就(雲雲)二者擇時支分。

     具緣品雲。

    遇良日辰定日時分宿直諸執皆悉相應。

    于食前時值吉祥相(雲雲)義釋雲。

    因擇地事便明擇時支分也。

    凡所為法事皆須與時義契合。

    今将擇治此地故于吉日驚發地神。

    餘法事例可知耳。

    良日辰者。

    謂作法當用白分月。

    就中一三五七十三日皆為吉祥。

    堪作曼荼羅。

    又月八十四十五日最勝。

    至此日常念誦亦應加功也。

    定日者西方曆法通計小月合當何日。

    若小月在白分内者其十五日即屬黑分不堪用也。

    又曆法通計日月平行度作平朔皆合一小一大。

    緣日月于平行中又有遲疾。

    或時過于平行。

    或時不及平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