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障悉得清淨。
又觀字字句句猶如鈴铎風梵。
不斷入身遍其體内。
又句中義即本尊體。
先想本尊。
次想己身同于本尊内外明了。
字真言觀是真言身。
聲真言觀即真言主。
句義觀體即真言心。
三事等故自同本尊。
故名世間成就。
然後入學出世真言之行。
次觀住彼極淨月輪中觀字輪。
次當觀佛随彼所欲各有像類。
白黃赤等坐起身印如上。
先觀字觀聲觀尊然後觀佛。
三種都合方成種子必當得果。
(雲雲)彼文所言字觀。
聲觀。
尊觀之後。
次觀月輪中觀字輪者即同此中所言如是成身遍布字輪之義。
彼約四字念誦之法故雲心明月輪觀字。
今約五字念誦之法故雲自身四處布字。
又前轉字輪壇悉地出現品中行者心置阿字。
頂置暗字。
眼置啰囕。
以觀自身成大日尊造曼荼羅。
此品作壇義釋文中亦引此觀以成自身。
今此壇意布四處輪。
以成三部造曼荼羅。
又彼壇雲。
行者觀心未熟。
先畫妙蓮兼置阿字。
外處見已回觀自心。
如阿字者麼等諸字例可解也。
今此壇中亦布壇上。
又前壇雲。
弟子心置阿字頂置暗字。
胸置啰字。
投華灌頂。
今此壇中亦想弟子布四處輪。
下灌頂文阿阇梨身作四重壇。
弟子投華随示尊位。
然于三部四處布字。
對受三說不同。
一雲。
須以寶冠舉手印而右行觀想三部四色四字。
各連迦等三十三字各成四轉。
唯成二色輪布四處。
額咽心臍。
亦以伊等一十二字唯用一轉。
各亦成二色。
于四處輪各布身外。
三部四字一一如王。
三十三字各如眷屬。
一十二字各如光焰。
并皆右旋布如車輪。
每布四處誦四真言而加持之以成自身。
言寶冠舉手印者内縛五股印也。
觀念字輪以印右行。
言三部四色四字者。
●(黃上額)●(黃白引咽)●(黃白平心)●(黃黑入臍)是如來部●(黃上額)●(黃白引咽)●(黃白平心)●(黃黑入臍)是蓮華部●(黃上額)●(黃白引咽)●(黃白平心)●(黃黑入臍)是金剛部。
言迦等三十三字各成四轉唯成二色者。
黃白(一●○●)随●三部王字輪布額上以為眷屬。
黃白(二●○●)随●三部王字輪布咽上以為眷屬。
黃白(三●○●)随●三部王字輪布心上以為眷屬。
黃白(四●○●)随●三部王字輪布臍上以為眷屬。
言伊等一十二字唯用一轉亦成二色者黃白(●○●)随●等●等●等輪布身外以為光焰。
黃黑随●輪布身外以為光焰。
每布四處用四真言。
随誦其一者。
●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引)●冒●地●阿。
每布●等已誦此真言而加持之。
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引)●左●裡也(二合引)●阿。
每布●等已誦此真言而加持之。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三●冒(引)●地●暗每布●等已誦此真言而加持之。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涅●?嚩(二合)●拏●惡。
每布●等已誦此真言而加持之。
四處布字即是菩提心。
菩提行。
成菩提。
入涅槃之義也。
法全本涅槃真言注雲。
曼荼羅三重。
内金輪。
二三同中位。
惡字第三重。
黃黃白色黑色。
方便一切處者。
内者大日院黃色也。
二三同中位者。
第二第三院合為第二重。
黃白色也。
惡字第三重者第四院黑色也。
方便一切處者遍在四處。
方便惡字(長聲)。
字體黃色。
角點白色。
傍點黑色也。
第二第三院合為第二重者。
遍知印與釋迦院合為第二重也。
文殊是第四院為第三重也。
下方便準之。
布字已竟。
結羯磨印加持四處。
額喉心臍。
各三轉。
外縛二火入月。
相撚二地二空端各相跓。
誦大真言王雲。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
(引)●阿●三●忙●缽多(二合)●達●磨●馱●睹●蘖●登●蘖●多●喃。
●薩●嚩●他(引)●暗●欠●阿(上)●阿(去)●暗●惡●糁●索●唅●鶴●(口*藍)●?●鑁●嚩●娑嚩(二合)●賀●吽●(口*藍)●落●诃啰(二合)●鶴●娑嚩(二合)●賀●(口*藍)●落●娑嚩(二合)●賀(引)。
有雲。
減暗欠下阿(上)阿(去)二字。
五佛各二。
又吽(口*藍)落為身。
诃啰(二合)鶴為語。
(口*藍)落為意也。
此大日院說。
又有雲者香志說也。
二雲。
亠師二說。
一雲。
先以外縛五股印安頂上。
想頂上置五智寶冠。
次以此印安心。
觀布四處字竟。
第四輪終總誦四種真言。
次以羯磨印于身三分觀布十二真言王字。
布竟七遍誦真言加持四處。
師說以右押左。
作外縛拳以二火輪入月内合面。
二空二地合豎開掌即成印也。
于身三分以頂二耳項為上分。
二肩心咽是為中分。
臍腰腿足是為下分。
大真言王中●除初暗劍二字從初●字至終●字凡十二字如次布置十二支處。
然此大真言王亦名三道真言。
始自●暗字至●嚩字名身真言。
次●等五字名語真言。
後●(口*藍)●落二字名心真言(此青龍寺義真阿阇梨說也)又說從初●暗字迄後●暗是地輪。
次四字是風輪。
次二字是火輪。
次是水輪。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