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观中院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第六

首頁
    法界增身。

    共以一音說如來發生偈。

    以前字輪加持之力佛身出現四重諸尊。

    觀自心上圓明安立佛身四重種子形色。

     次觀五輪五字。

    以成自身弟子壇場三事。

    次以十二大真言王而為三部五種四輪以成自身。

    次拼方位。

    次畫諸壇。

    而諸說中或雲。

    四處輪後三十二相前用真言王加持字輪。

    或雲。

    若用三十二相字句勿用大真言王。

    若用大真言王勿用三十二相字。

    義釋為正。

    今謂前二壇中唯觀自心八葉阿字頂上暗字以成大日。

    今此壇中以阿娑嚩三部五字以住佛位。

    準抄記文阿等五字以為五佛。

    金剛手蓮華尊文殊等一切尊各各種子皆有五義。

    下真言王三部各有四輪五輪。

    随事别用。

    下圖尊中中胎三部四大菩薩釋迦佛等各各别壇互為主伴。

    準而論之諸壇可有各各布字各各地輪而今此中唯有三部布字地輪。

    就而論之既雲諸尊各有五義。

    故知前壇心阿頂暗。

    釋中已出五阿。

    即是中胎大日五義。

    此壇三部五字即是第一重中三部諸尊五義。

    亦須諸壇諸尊種以為字王。

    諸字為伴各作五輪。

    今三部王通用五股。

    應是大日成執金剛。

    行緣壇事義準若用三部别印于理通欤。

    又抄記中五佛五義菩提心黃是金剛性。

    次行赤是火義。

    成菩提白是水。

    入涅槃黑是風。

    中心空具一切色。

    是普門無所不有。

    是中胎色今此壇中三部五輪黃黃白黃黑黃白黑是三部輪。

    第一重色。

    更若别說第二三重五輪之色于理通欤。

    又都會壇界道五色白赤青黃黑色。

    如次五方五佛加持之色。

    又字輪壇彩色。

    五色亦同界色。

    别有五尊以為種子。

    此二五色是普通色。

    二者流出内證現曼荼羅者。

     秘密曼荼羅品雲。

    爾時薄伽梵毗盧遮那。

    以如來眼觀察一切法界入于法界俱舍。

    以如來奮迅平等莊嚴藏三昧以現法界無盡莊嚴故。

    以是真言行門度無餘衆生滿足本願故。

    時佛在三昧中。

    于如來無盡衆生界從衆聲門出随類音聲。

    如其本性。

    業生成就受用果報。

    顯形諸色種種語言心所思念而為說法。

    令一切衆生皆得歡喜。

    複于一一毛孔法界增身出現已等同虛空。

    于無量世界中以一音聲法界語表演說如來發生偈。

     能生随類形諸法之法相 諸佛與聲聞救世因緣覺 勤勇菩薩衆及仁尊亦然 衆生器世界次第而成立 生住等諸法常恒如是生 由具智方便離于無慧疑 而觀此道故諸正遍知說 爾時法界生如來身。

    一切法界自身表化雲遍滿。

    毗盧遮那世尊才生心頃諸毛孔中出無量佛。

    展轉加持已還入法界宮中。

     已說此字輪品了。

    次欲成就此字輪故複入三昧。

    此中經文從初至滿足本願故者是出三昧名也。

    前法未具故修真言行者不得速成無上道。

    今更決定悉令顯現故入此定也。

    于此定而現何等希有之事。

    前示字輪。

    今從法界輪中而現形聲。

    出已以一音聲說如來發生偈。

    一音即阿字門。

    等虛空滿法界。

    三世諸佛皆從中生。

    如上所說字輪欲表如來功德故。

    佛一一毛孔出妙音聲。

    說是字輪甚深之義。

    所謂能生諸佛之偈。

    若有衆生了知字輪之義即成菩提故雲一切諸佛從是生也。

    諸佛法身離一切相。

    然佛以加持用此字輪示如來秘密内證之德。

    由加持故因此有相方便生無相相。

    猶彼未了。

    因此字輪以為方便。

    漸能了達入阿字門究竟法身。

    偈文入阿字門故是平等法身。

    由此法身普現色身。

    非直諸佛從此而生。

    一切聲聞緣覺菩薩種種行位。

    乃至一生補處之位皆由阿字之理而生。

    非直生一切聖賢果。

    乃至一切有情世間及器世間種種差别次第增長。

    亦由此字義而生也。

    生略三種。

    上品生者真淨法身常住果體。

    次生諸佛菩薩二乘。

    随在何地而除彼障。

    下品生者有情及器世間成立。

    此中所說不同外道斷常之見。

    方便智慧具足得入字輪秘藏。

    此中法界生如來身即是毗盧遮那法身也。

    謂于一切法界自身表化雲皆遍滿。

    才斂念頃不用功力。

    廣大彌滿。

    諸毛孔中佛生展轉加持者。

    如來才入三昧頓現如來加持神力。

    展轉者互相涉入。

    從佛毛孔流出諸佛。

    後從諸佛流出本尊展轉相入。

    此義更詳。

    加持者如上所說。

    法界性字輪之所加持也。

    從佛自身一一毛孔出種種身雲。

    随其上中下分謂頭為内胎。

    心已上為第一院。

    臍以上為第二院。

    臍以下為第三院。

    即配前圓壇四位随彼左右前後上中下分而現本尊之身。

    各依本位出世界中施作佛事。

    從一一身展轉出化。

    時諸尊等既作佛事還從本位而入毗盧遮那之身。

    亦如出時位次無異。

    若有阿阇梨欲作壇。

    是先須住于瑜伽。

    如彼從佛身出一一位次。

    如其形已觀已于彼心上作圓明。

    于圓明中而觀彼種子。

    如是一一安置方成作法。

    若不如是者終不能加持建立彼諸弟子。

    亦不得阿阇梨名也。

     私謂。

    都會壇中佛入胎藏生三摩地。

    諸佛皆來次第證入。

    從諸身分發曼荼羅。

    轉字輪壇中佛念諸佛本初不生加持自身及金剛者。

    以我一切本初等偈而作加持。

    金剛菩薩能見勝願佛菩提座。

    佛諸身分皆出阿字。

    為一切種普現色身。

    今此壇中佛入三昧出諸形聲。

    以佛生偈而作加持。

    佛斂念頃出諸尊身現曼荼羅。

    欲令作未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