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第一

首頁
    受學沙門安然撰集 灌頂種類差别分第一(此卷出胎藏金剛二界灌頂種類不同。

    ) 胎藏界灌頂法略有二種。

    一阿阇梨灌頂。

    二傳法灌頂。

    如瞿醯阿阇梨相品雲。

    先蒙阿阇梨及與傳法二種灌頂(雲雲)其阿阇梨略有三種。

    一佛部灌頂。

    二蓮華部灌頂。

    三金剛部灌頂。

    如瞿醯補阙品雲。

    若于佛部曼荼羅中得灌頂者即應三部曼荼羅中得阿阇梨。

    若于觀自在曼荼羅中得灌頂者即于二部曼荼羅中得阿阇梨。

    若于執金剛曼荼羅部中得灌頂者即于一部及摩跢梨迦神諸曼荼羅中得阿阇梨(雲雲)傳法灌頂略有二種。

    如大日經具緣品義釋阿阇梨文雲。

    得傳教灌頂善解曼荼羅畫者灌頂有二種。

    謂于弟子法中得灌頂已。

    漸次進修乃至成就阿阇梨衆德。

    爾時得阿阇梨歡喜更為造曼荼羅作傳教灌頂。

    如法慰喻言。

    佛子。

    汝已于秘密藏中随順修學具足明了堪能教授于他。

    汝今已得善利。

    乃至諸賢聖衆亦皆稱歎。

    今已作灌頂竟。

    汝當以真淨心傳持流布使如來秘藏久久不滅。

    如是随其所應種種慰喻已。

    即應為人作曼荼羅阿阇梨也。

    複次行者于瑜伽中阿阇梨衆德成就。

    爾時深行阿阇梨為作心曼荼羅。

    爾時弟子了了明見得蒙大毗盧遮那以大悲水作心灌頂。

    是事下當更說。

    乃至地波羅蜜滿足時十方諸佛現前灌頂授佛職位皆名得傳教灌頂也。

    已得傳教灌頂不應作最後斷種人。

    應紹先師事業度諸弟子(雲雲)又瞿醯補阙品雲。

    是故阿阇梨應解都法及得灌頂許為傳法。

    然後方作曼荼羅法。

    若違此法作曼荼羅即不成法死堕地獄。

    其入彼者無利益。

    非但無益諸障難起。

    所謂饑馑疫病亢旱諸賊盜起國王相诤。

    其諸弟子被魔所損其阿阇梨必定緻死。

    (雲雲)又雲。

    大作曼荼羅時唯與一人受阿阇梨灌頂。

    自餘灌頂或三或五必不應雙。

    皆以各别供具而為灌頂。

    其得受明灌頂之人應教成就曼荼羅法。

    其得自餘灌頂者應教所得真言本法及手印法。

    若有愚人不入曼荼羅持誦真言雖滿遍數終不成就。

    後起邪見彼人命終堕于地獄。

    若有人與彼真言法者彼亦随三麼耶戒命終之後堕于噜羅婆地獄(雲雲)又雲。

    若有愚人不解教法作曼荼羅如犯五無間重罪。

    所堕之處彼亦如是。

    若有如法以求功作曼荼羅彼大菩薩生于淨土。

    其有入彼曼荼羅者不被鬼魅所著及諸蠱毒毗舍遮麼呼羅迦羅刹種種羯羅诃。

    并諸魔難悉不能傷。

    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不堕惡趣。

    所持真言皆得成就。

    不久得成大菩提果。

    其阿阇梨以慈悲故應當殷勤教一弟子通解都法令持明藏。

    若以法與弟子者先教明王真言手印。

    及大手印。

    諸曼荼羅。

    然後方與此秘密法(雲雲)或阇梨灌頂之前亦有持明灌頂之法合為二種。

    如大日經供養法雲。

    若依此如來行者當于大悲胎藏生曼荼羅王得阿阇梨灌頂。

    乃應具足修行。

    非但得持明灌頂者之所堪也(雲雲)或于傳法灌頂之外亦有結緣灌頂之法合為二種。

    如大日經具緣品義釋建立弟子文雲。

    若為作傳法灌頂使流通大法。

    若但結緣受法則非所論(雲雲)又偈中雲。

    或十或八七或五二一四者。

    是一期道場作阿阇梨灌頂之限數。

    此中約超數取之謂從一至二從二超雲于四。

    從四至五從五超至七從七至八從八超至十人。

    是故一曼荼羅中不得同時為三人六人九人灌頂。

    蓋如來密意阿阇梨。

    不釋所由。

    又同大方等陀羅尼經不得過十人已上也。

    過此以外恐阿阇梨心量有所不周。

    當待後緣别為作法。

    又此十人以下者謂俱時發心各舍内外所有供養三寶同共成辨曼荼羅故得同時作法。

    若人因遇道場便雲法緣難值乞并為濟度者未合為作阿阇梨灌頂也。

    若複數過此若但求結緣于一門本尊法中受真言印者則不依如是劑限。

    阿阇梨亦亦當發起大悲随有能發少分善心者皆為發生立菩提種子(雲雲)又雲。

    謂造立此曼荼羅是随有見聞觸知下至舉手低頭一念随喜皆必定成阿耨菩提。

    故阿阇梨雖不得差機誤授為作具支灌頂。

    然系珠毒鼓之緣豈當已乎。

    故當大悲務令廣給也。

    複次如人家有秘寶。

    恐為盜賊所窺故掩以弊衣。

    今此法門亦如是。

    以秘密之藏不可直宣說。

    故回轉密意覆以有相方便。

    今言限以十人者乃是世谛曼荼羅耳。

    然阿阇梨自當平治心北畫作大悲曼荼羅。

    普眼度人多多益善。

    勿得如言而解也(雲雲) 若此二種并前二種自為四種。

    一傳教灌頂。

    二阿阇梨灌頂。

    三持明者灌頂。

    四結緣灌頂(雲雲)或為四種。

    如瞿醯補阙品雲。

    凡入曼荼羅必有四種灌頂。

    一者除難。

    二者成就。

    三者增益己身。

    四者得阿阇梨位。

    如是灌頂之法前已廣說。

    次今當成受明灌頂。

    入曼荼羅随所得明欲成就者。

    以彼真言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