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第一

首頁
    墨也(雲雲)入秘密位品義釋雲。

    師既自住瑜伽之座。

    以其身心而作佛海之會。

    獨自明了餘所不見也。

    次授弟子華合投師身上。

    供養内心之佛而觀本緣。

    随彼本緣而觀其法。

    若本尊攝受華中于彼師皆觀不謬。

    而弟子未得瑜伽者但見在其身上耳也。

    其華投處大略心為八葉之位。

    從臍至心為金剛台。

    臍為大海。

    從臍以下是地居諸尊位也(雲雲)又雲。

    上文說持誦者。

    觀其内身肉心八分作八葉作開敷。

    及啰字置目等。

    若行人不如是修行成就而能作此秘密度人無有得理也。

    要當先自成就堪住瑜伽師位。

    又為阿阇梨所許方能辨此也。

    今此所作雖是度人方便然行者若于自持誦觀照之時亦當如法習之。

    用此灌頂之法而自灌灑為除一切障速入佛會故也(雲雲)複有本尊灌頂并前為十。

    如蘇悉地羯啰經本尊灌頂品雲。

    複次先承事了。

    若欲真言主增加威德故應灌之。

    取以金瓶或銀銅等或新瓶盛滿香水置于五寶華葉果香五種谷子種種塗香或堅香末。

    以新彩帛系其瓶頸插諸亸樹枝或乳樹枝。

    用部尊主真言或用部母真言百八遍。

    然後灌其真言主頂。

    乃至具如彼品說也(雲雲) 若于傳法灌頂開為二種。

    及阿阇梨灌頂開為三種并此十種成十三種灌頂法也(雲雲)上來灌頂亦有三種。

    一印法灌頂。

    二事業灌頂。

    三以心灌頂。

    如秘密曼荼羅品義釋雲。

    灌頂有三種。

    一者但以印法作之離諸作業。

    此是入秘密曼荼羅。

    謂有弟子誠心殷重深樂真言行志求大乘。

    然資力乏少。

    若令一一具求衆事反當于道有礙。

    如是之人師當深起慈心觀彼心行而攝引之。

    然但得為此人而作之。

    不得多為人作。

    何以故。

    恐彼資力能辨者生怠慢心而不盡心損衆德本。

    故作時随力令辨小供供養三寶。

    此第一最勝。

    謂本尊身語意三合為一。

    三俱淨故以此印印之。

    此最勝也。

    師秘受其真言手印之類也(初但以手印。

    二具足法事。

    三在三昧灌頂也)二者以作事業而灌頂者。

    即是師及弟子皆先作事業也。

    謂先令弟子七日以來誠心禮悔之類。

    師亦于七日以來為其持誦秘求感應。

    及令辨諸供物香華之類。

    緣壇所須一一令作。

    然此之灌頂與前者不殊。

    但以有資力故令盡其所有于諸佛海會之中而作無盡供養。

    由此因緣福施之果不可窮盡。

    故須勸彼令具作也。

    三者但以心作灌頂。

    如是灌頂不擇時不擇方(謂向東設位。

    或向南等皆離也)由弟子已修真言之行。

    于秘密藏中有所堪任。

    令師心悅。

    此又最勝也。

    師弟子俱得瑜伽以心灌頂猶如摩頂受記也。

    能盡心承奉其師。

    于種種善事無有違越。

    以是因緣令尊歡喜。

    故為作心想灌頂。

    其灌頂法瑜伽阿阇梨先入淨室而住三昧。

    如前所說以身四分作四重曼荼羅位。

    亦如毗盧遮那所現之方位一一無異也。

    如是作已。

    以秘密加持故令彼弟子先在門外而待命者。

    自然而得金剛手威神加持引之令入。

    亦自然而解作印等一一如法。

    既入室已。

    以金剛手所加持故現睹曼荼羅諸尊之位。

    宛然現前一一本尊之形及印字等亦悉明了。

    爾時行者複以加持力故。

    手中自然蒙授妙華而以供養大衆。

    随所堕本尊之處其尊即起以妙音聲而安慰之為作攝授。

    爾時本尊取一一大會諸尊處甘露三昧之水而為彼弟子現前灌頂。

    爾時阿阇梨但座一處而入三昧。

    寂然不動而能成就如是勝事也。

    令尊觀喜相應。

    謂承事本尊本尊歡喜以。

    行者現前而為灌頂。

    以遍數及行具作故也。

    承事念誦令尊歡喜。

    現前說法如所說而作之也。

    準前例之如弟子能事師令歡喜師為灌頂教授也(雲雲) 私檢經文其事業灌頂如具緣品及轉字輪品。

    其手印灌頂如轉字輪品及入秘密品。

    其以心灌頂如入秘密位品。

    故具緣品義釋雲。

    凡造曼荼羅于七日内須畢等也(雲雲) 又轉字輪品義釋雲。

    複次造壇有上中下法。

    若弟子财力豐瞻堪能廣辨者師即當作畫色像之壇。

    為示本尊身印之相故。

    若力不能辨而作字壇即犯秘密法隐覆之罪。

    若觀弟子心極殷重乃至不惜身命尚能舍身而奉于師。

    何況當有所吝。

    然資力不辨者聽作字曼荼羅(雲雲)又入秘密位品義釋雲。

    然此秘密曼荼羅為師觀弟子深是法器誠心願求。

    而力不能具衆緣如上廣作者師得為作此法度之。

    自餘當須衆緣。

    不得同此也。

    然若弟子已得瑜伽師欲令入秘密佛會亦作此也(雲雲)羅字淨除者先已作阿字及羅字淨除。

    即如前法淨弟子也。

    即是如前方便觀于羅字之火而燒除彼障法積業令悉盡淨已。

    方複以甘露法水而灌灑之。

    得于火灰之中而生道芽也。

    是故次授^5□字也。

    師當住瑜伽之座觀阿子。

    上加點置弟子頂上十字縫中。

    當知此上有點即甘露法水用灌其頂也。

    胎藏界灌頂法差别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