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观中院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第五

首頁
    性慧。

    體中有啰字。

    遍自成智光。

    三角生炎光。

    燒藏大蘊等。

    二羽金剛拳。

    而舒于風輪。

    名淨法界印。

    真言歸命藍。

    三稱舉印頂。

    漸漸至于足。

    是為淨心地。

    故名字燒字。

    次觀阿字輪。

    色如黃金聚。

    其相普方等。

    名金剛地輪。

    加持于下體。

    (足臍)說名瑜伽座。

    即金剛寶界。

    真言歸命阿(引)印如金剛慧。

    加持金剛座。

    次觀金剛智。

    能生于鍐字。

    白色相圓明。

    如月光九重。

    在于輕霧中。

    名為定水輪。

    加持于臍輪。

    故名大悲水。

    真言歸命尾。

    印與蓮華同。

    得大悲三昧。

    次觀大悲定。

    能生于藍字。

    色赤如日晖。

    三角生威焰。

    名為慧火輪。

    加持在心位。

    故稱慧大威。

    真言歸命?。

    印同大慧刀。

    成實相火輪。

    次觀自性慧。

    能生于唅字。

    形如半月輪。

    青黑生威怒。

    成解脫風輪。

    加持在眉間。

    故名解脫風。

    真言歸命唅。

    印同軌法輪。

    成解脫風輪。

    次觀解脫性。

    體空含衆色。

    真空生欠字。

    想置于頂上。

    色玄相周普。

    名為大空輪。

    一切無障礙。

    真言歸命欠。

    印号尊勝空。

    加持等法界。

    佛入降伏四魔三昧說以滿足句。

    普通印五處。

     唵(一)薩(引)嚩他欠。

    嗢那蘖谛。

    薩回啰呬?。

    誐誐那劍娑嚩(二合)賀。

     能降伏四魔解脫于六趣。

    淨五蘊四大成五分法身。

    成器文雲。

    次結三昧耶。

    複入法界生。

    薩埵被甲胄。

    次淨器世界。

    前法界生印。

    在心位三稱。

    以印想燒地水火風有為成無為空界。

    二界同一空故名淨二界。

    真言歸命藍。

    真言者觀察有情界同大空。

    還依本性空建立無為界嚴淨佛國土。

    故大日世尊入法界俱舍莊嚴藏三昧以現于法界無盡莊嚴。

    故以真言門行度無餘界衆。

    次應念持地警覺地神偈。

    (定手執智杵于心慧手五輪安其地) 汝天親護者于諸佛導師 修行殊勝行淨地波羅蜜 如破魔軍衆釋師子救世 我亦降伏魔我畫曼荼羅 而說發生偈(長行五字) 能生随類形諸法之法相 諸佛與聲聞救世因緣覺 勤勇菩薩衆及仁尊亦然 衆生器世界次第而成立 生住等諸法常恒如是生 由具智方便離于無慧疑 而觀此道故諸正遍知說 如諸佛發生自性無為法 行者住等引觀十緣生句 次第成五輪清淨器世界 下方觀欠字圓滿遍十方 含融一切色色玄性無礙 故名大空界真言歸命欠 次上觀唅字形如仰半月 青黑有大力能持十方國 故名大風輪真言歸命唅 次上觀(口*藍)字三角生猛焰 故名大火輪真言歸命藍 次上觀嚩字形如月九重 光輪潔白色在于霧聚中 故名大水輪真言歸命鍐 次上觀阿字毛如黃金聚 其相方廣大力持刹塵國 名金剛地輪真言歸命阿 金剛滿足句三念普通明 加持成五輪真言同前說 加持器世界五輪皆成就 如諸佛國土種種寶莊嚴 遍滿法界中清淨極嚴潔 又法全本先亦成身。

    以字燒字觀羅淨地。

    五字嚴身首暗眼羅身同如來念滿足句(前無畏本虛空藏明為滿足句。

    此法全本五字真言為滿足句)次成器界唯出五輪。

    次念地持圖衆形像。

    成身文雲。

    爾時世尊又複宣說入秘密曼荼羅法優陀那曰。

     真言遍學者通達秘密壇 如法為弟子燒盡一切罪 壽命悉焚滅令彼不複生 同于灰燒已彼壽命還複 謂以字燒字因字而更生 一切壽乃生清淨遍無垢 以十二支句而作于彼器 如是三昧耶一切諸如來 菩薩救世者及佛聲聞衆 乃至諸世間平等不違逆 解此平等誓秘密曼荼羅 入一切法教諸壇得自在 我身等同彼真言者亦然 以不相異故說名三昧耶 (今雲。

    巳上是經文入秘密曼荼羅法品文) 現前觀啰字謂淨光焰鬘 赫如朝日晖念聲真實義 能除一切障解脫三毒垢 諸法亦複然先自淨心地 複淨道場地悉除衆過患 其相如虛空如金剛所持 此地亦如是(今雲。

    巳上是供養法供養儀式品中成器三輪前方便文。

    而阙彼中第二句雲。

    具點廣嚴飾。

    故彼文十四句) 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 等引而運想即同牟尼尊 阿字遍金色用作金剛輪 加持于下體說名瑜伽座 鍐字素月光在于霧聚中 加持自臍上是名大悲水 (口*藍)字初日晖彤赤在三角 加持本心位是名智火光 唅字劫災焰黑色在風輪 加持白毫際說名自在力 佉字及空點想成一切色 加持在頂上故名為大空 五字以嚴身威德炬熾然 滅除衆罪業天魔為障者 見赫奕金剛首中百光王 安立無垢眼觀身同如來 複念滿足句 曩莫三曼多勃馱喃阿鍐(口*藍)欠。

     廣本首中百光王句下加有心置無生句。

    胸表離染字之二句也。

    今雲。

    已上是供養法持誦法則品中大日具支念誦中文。

    然彼文中加以五支字句下有下體及臍上。

    心頂與眉間。

    于三摩呬多。

    運想而安立。

    以依是法住。

    即同牟尼尊之六句也。

    又故名為大空句下有此五種真言心。

    第二品中已說又此五偈傳度者頗以經意足之使文句周備也之一行并注文也。

    又彼文雲天魔軍衆等。

    及餘為障者。

    當見如是人。

    赫奕同金剛。

    又于首中置百光遍照王。

    安立無垢眼。

    猶燈明顯照。

    如前住瑜伽。

    加持亦如是。

    智者觀自體等同如來身。

    而今簡略以為五句。

    此中所言首暗眼啰是前悉地成就品中成身之文。

    廣本所加心阿胸啰是前轉字輪品灌頂之文。

    此文所言複念滿足句。

    五字真言者是前悉地出現品中滿足一切智智金剛字句五字真言。

    無畏本中滿足句者是彼同品無所不至。

    悉地法中三力加持句。

    心誦持真言。

    持此三轉随彼所生善願成就。

    供養法中亦用三力加持之處。

    成器文雲。

    安立器世間。

    空風最居下。

    次觀火水地。

    是輪同金剛。

    名大因陀羅。

    光焰淨金色。

    普皆遍流出。

    次應念持地而圖衆形像。

    今雲。

    初一行偈未見本文。

    但俱舍雲。

    安立器世間。

    風輪最居下。

    次上水輪深。

    十一億二萬。

    如是三輪具如彼論。

    今見語勢影響彼文。

    彼出五輪以為别也。

    次三句文是供養法成三輪已結地輪文。

    彼文初有一句。

    雲是輪如金剛。

    并此三句以為一行。

    後二句文經中秘密曼荼羅品成身五輪偈終成地五輪之文。

    今詳道理據準見文供養法中但說無所不至念誦于經四壇屬前二壇。

    次說三輪成器二字成身。

    前都會壇受持地中亦以五字亦以二字成大日身。

    故于此中亦說五字二字成身。

    而無四處三部布字如來發生四重字器界五輪大真言王三部四輪入秘密法以字燒字十二真言布師壇第一布字百光布字。

    此等并屬後二壇也。

    無畏法全兩本儀軌會四壇意彼此相成多用後三少用初一。

    但相承者未辨差耳。

    今此壇中且用五輪成身成器及成弟子。

    餘當各壇随而用之。

    對受成身五輪。

    其種●阿●鍐●(口*藍)●唅●欠。

    其處腰下臍上心上額上頂上。

    其色黃金極白日晖黑亦青種種。

    其形正方圓輪三角半月圓滿。

    其印金剛慧。

    (内外并得)蓮華座法界生轉法輪大慧刀印。

    處下分臍上心上白毫頂上。

    真言阿鍐(口*藍)唅欠并加歸命。

    各持三遍。

    用法下印。

    (一雲下散)外散亦此二印向下散。

    以地水沉下故外散(一雲。

    火風二印三。

    舉頂散)外散捧印。

    成身七法次第修習。

    故于五輪自為五七。

    其滿足印金剛合掌。

    别時說雲。

    用五股印成器五輪。

    七法同前。

    但改七中第二。

    其處以安下界。

    亦翻五輪逆下修習。

    亦于五輪自為五七成器界訖而加持之。

    真言阿字加歸命句。

    其印五股。

    有雲。

    器界不用印明(雲雲)。

     私謂。

    法身住法性土。

    法體法然身器本如。

    報身住受用土。

    因圓果滿身成器起。

    應身住變化土酬願利生土成身出。

    今娑婆等成劫時先器後情。

    蓮華藏界無成壞相。

    先身後器。

    今真言者修入内證故先成身而後成土。

    故發生偈雲。

    有情及器界。

    次第而成立。

    即其誠文也。

     爾時金剛手升于大日世尊身語意地法平等觀念彼未來衆生。

    為斷一切疑故說大真言王曰。

     南麼三曼多勃馱喃(一)阿三忙(引)缽多(二合)達磨馱都(二)蘖登(底孕反)蘖哆喃(三)薩婆他(引四)暗欠(引)暗惡(五)糁索(六)唅鶴(七)(口*藍)?(八)鍐(急呼。

    九)莎诃(十)?藍?(十一)诃啰(二合)鶴(十二)莎诃藍?莎诃。

     梵本雲。

     ● 無畏本同經本。

    但法全本雲(廣本有注略本無注) 曩莫三曼多沒馱喃。

    阿三忙缽多(二合無盡)達磨馱都(法界)蘖登(底孕反)蘖多(超越無盡法界)薩嚩他(一切)暗。

    欠。

    阿。

    阿。

    暗(地輪)惡。

    糁索。

    唅(風輪)鶴。

    (口*藍)(火輪)?。

    鍐。

    (水輪)嚩(入)娑嚩(二合)賀(下三道真言)吽(口*藍)?(此身真言)诃啰(二合)鶴(此語真言)娑嚩(二合)賀。

    藍?(此意真言)娑嚩(二合)賀。

     如來身口密法唯佛與佛乃能究了。

    今金剛手亦能知之位同大覺。

    為度衆生示為菩薩而相起發。

    此中身密即是四重大曼荼羅一一本尊各有密印。

    若觀此印即知所表秘密之法。

    語密即是諸尊所有真言。

    聞此真言即知此尊内證之法。

    意密即是本尊瑜伽之觀。

    與此相應即入如來意密之藏。

    略而言之如此經中所表。

    皆表如來身語意秘密之德。

    若如實了知同秘密主。

    真言曰。

     南谟三曼多佛陀喃(歸命普遍諸佛)阿娑摩補多(無盡)達摩馱睹(法界)竭帝竭多(超越無盡法界。

    超越即是歎于如來秘密身口意之德也)薩嚩他(謂于一切十方三世一切時一切方所超越無盡法界而能普門利益一切也) 暗欠暗惡此四字即是如上四輪也。

    第一字為地。

    金剛輪。

    第二字為水輪。

    第三火輪。

    第四風輪也。

    此阿字本體是金剛界體。

    次水輪者長聲是行。

    行即白色故名為水輪也。

    别本。

    文互故記之。

    火輪上有點。

    即空輪以為莊嚴也。

    次水輪者。

    佉是空義。

    亦有長聲是行。

    有點為空即大空也。

    召壇是半月形故亦當中置橛。

    先絣弓形次絣弦形。

    當如月字形作之。

    若成辨壇是種種形。

    亦唯一點無相形。

    唯心念作。

    然此五壇大日為主諸尊為伴互入中胎。

    若絣綖時亦須首起東北隅也。

     私謂。

    何故五壇相貌各别。

    應是阿等五字形貌。

    ●方。

    ●圓。

    ●三角。

    ●半月。

    ●方圓角月種種具足。

     文和五年(丙申)三月二十二日以他本校點了。

    杲寶(五十一) 東曼荼羅抄上雲。

    又彼灌頂文第七卷世不流布。

    故彼第三曼荼羅中秘密品之餘并第四曼荼羅之全。

    人未識之今皆示之(雲雲。

    私雲近代号第七卷流行于世敢不足取信疑僞書欤) 四十帖第十一雲。

    師曰。

    具支灌頂缺第七卷。

    是智證大師破燒給也。

    但持誦不同第七卷。

    是具也。

    然和尚有取思食以之顯彼也(雲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