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須知菩薩以救苦為心,臨産雖裸露不淨,乃出于無奈,非特意放肆者比。
不但無有罪過,且令母子種大善根。
此義系佛于《藥師經》中所說,非我自出臆見,我不過為之提倡而已。
(《藥師經》,說藥師佛誓願功德,故令念藥師佛。
而觀音名号,人人皆知,固不必念藥師佛,而可念觀音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7頁 一函遍複)
女人臨産,要出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決定不至難産。
縱難産者,肯志誠念,亦決定即産。
此話光初不說,及後聞許多人或生幾天,或開肚皮,或由産死。
故常與一切人說,凡臨産若念,無一難生者。
平時必須恭敬潔淨,此時裸露不淨,出于不得已,有性命相關。
但取心中志誠,不必在外形相上論也。
若平時,則必須衣冠整齊,手臉潔淨,方可出聲念。
否則,但心中默念,則功德仍是一樣。
故睡眠、洗澡、抽解,或至不潔之地,均心中念。
唯女人臨産,須出聲念。
以心中念力微,故難感通,若或鼓力,恐緻受傷,故宜出聲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01頁 複姚維一居士書)
竊謂生産之不順利者,由于宿世殺業所緻。
倘能時常念佛,即臨産時亦志誠念佛,決無難産之事。
世人每以凡夫心妄生猜度,謂臨産念不得佛,不知佛以救度衆生為心,當此生死相關之際,正佛恩覆被之時,不得按平常道理論。
如兒女卧病不起,父母尚肯親喂飲食,親去便利,此病時之誼。
若無病而猶令父母如此服事,便應雷打。
理有一定,事無一定。
按事論理,庶為圓通。
光常與人說此義,而依之行者,皆無苦難。
以閣下知己,故為說其所以。
亦冀閣下善為社衆說之,俾一切少女,同離産難,則幸甚。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58頁 與江易園居士書四)
【313】女人臨産為什麼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菩薩救衆生之心,深切于世之父母愛兒女之心,是以臨産之婦,能朗念菩薩名号者,為極靈極效之最上妙法。
此義系釋迦佛于《藥師經》中所說,非不慧杜撰。
凡有念者,無不安然而生。
又念佛之法,于人之生與死,均有利益。
世獨知臨終助念之益,而不知臨産勸念之益,緻許多母子受無量苦,或緻殒命,無可救法。
女人能從小常念佛,及觀音聖号,後來決無産難之苦。
或一受孕即念,或将産三四月前即念,或臨産始念,均得安然而生。
若難産之極,将及殒命,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決定立刻即安然而生。
切不可謂此時裸露不淨,念之恐有罪過。
須知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譬如兒女堕于水火圊廁之中,呼父母以求救,父母決不以彼衣服不整齊,身體不潔淨,而棄之不救。
菩薩救衆生之心,深切于世之父母愛兒女之心,奚啻百千萬億恒河沙倍。
是以臨産之婦,能朗念菩薩名号者,為極靈極效之最上妙法。
不但無罪過,且令彼母子,同得種大善根。
此義系釋迦佛于《藥師經》中所說,非不慧杜撰。
凡有念者,無不安然而生。
近來難産者甚多,一因宿世惡業,一因現生不知節欲所緻。
然菩薩救苦,固不計彼之若何為因,而平等救之。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14頁 複周伯遒居士書)
【314】如何持念大悲咒咒水治病?以大悲咒、觀音聖号加持對藥效有什麼作用?
●大悲咒咒水治病,當發至誠懇切心,方有靈驗。
為人治病不得貪名貪利,唯欲救人病苦,則便靈。
貪名利或破戒,則便不靈矣。
凡事無一不以至誠為根本者。
●若念佛人以大悲咒、觀音聖号加持(病人所服中西醫藥),當更有效。
大悲咒咒水治病,當發至誠懇切心,方有靈驗。
每日持咒之先,先禮釋迦彌陀及常住三寶。
如圖簡便,即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十方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一拜),如是三稱三拜。
次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三拜,即念大悲咒。
初一遍右手作寶手印,(即右手大拇指,壓第二食指,第三中指,第五小指頭一節,舒第四無名指。
)畫梵書唵字于水上。
左手結金剛拳印,(左手大拇指,壓第四無名指下節。
第二食指,第三中指,第五小指,壓于大指之上。
如難常結,不結亦可,或初念時至将畢時結,亦可。
凡持咒時,均宜結此印。
)大悲咒念若幹遍,臨畢再結寶手印,畫字。
此在末後一遍大悲咒初念時畫。
大悲咒念畢,照大悲咒遍數,念部(上聲)林(去聲)二字若幹遍。
多念亦好。
念此部林字,以祈速得圓滿成就也。
不貪名,不貪利,唯欲救人病苦,則便靈。
有或持靈後,貪名利,或破戒,則便不靈矣。
凡事無一不以至誠為根本者。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58頁 複尹全孝居士書一)
【315】印光大師從什麼時候開始持大悲咒為人治病?
●民二十一年在報國關房及到靈岩以後。
光從前不持大悲咒,民二十一年在報國關房,西華橋巷吳恒荪之母,病勢危急,恒荪在北京,急打電令歸。
其妻令人到報國求光咒杯大悲水,光即念三遍,令持去,服之即回機,無危險相。
恐恒荪著急,急打電,雲病已莫要緊了,恒荪遂未歸。
其小兒九歲,生未兩月,遍身生小瘡,春則更厲害,經年不斷,醫亦無效,因求大悲水,服之即愈。
因是每有人求,日日總念幾遍。
後求者多,即用大器盛。
前年避難到靈岩,當家言大悲水還要持。
光謂現無瓶可買,且無買瓶費,當以米代之。
香灰,則前在報國亦備,以遠道水不能寄,灰則一切無礙。
若當地則不用灰。
無錫秦效魯三種病,醫不好,以大悲水吃擦得好,遂歸依。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33頁 複張覺明女居士書八)
【316】為什麼要念觀世音菩薩以救劫難?
●觀世音菩薩以悲心無盡,慈誓莫窮,故複于十方世界,現菩薩及人天凡聖等身,以施無畏,而垂濟度。
現在殺劫彌漫,全球皆無安樂之處,亦無安樂之人。
願中外同胞,同念觀音聖号,同以觀音救苦救難之心為心,同以觀音利人利物之事為事。
則人我念空,鬥争事息。
自可同享太平,共樂天常。
觀世音菩薩,于無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
但以悲心無盡,慈誓莫窮,故複于十方世界,現菩薩及人天凡聖等身,以施無畏,而垂濟度。
《普門品》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不但現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橋梁、道路、藥草、樹木、樓台、殿閣,亦随機現。
總以離苦得樂,轉危為安為事。
凡遇刀兵、水火、惡病、惡獸、怨家對頭、惡鬼、毒蛇,種種危險者,果能至誠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可蒙菩薩加被,轉危為安。
現在殺劫彌漫,全球皆無安樂之處,亦無安樂之人。
願中外同胞,同念觀音聖号,同以觀音救苦救難之心為心,同以觀音利人利物之事為事,則人我念空,鬥争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樂天常。
縱令定業難轉,喪身失命,亦可仗菩薩力,往生西方,則是因宿業而殒身命,蒙佛力而出苦海也。
凡我中外同胞,祈共鑒此愚誠。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2018頁 普勸全球同胞同念觀音聖号啟事)
***
⑴殆:音dài。
這裡是指大概、恐怕。
⑵五漏:亦稱五障、五礙,是指“女身五障”:女人身體有五種障礙,不能修得下列五種身:一者梵天王,二者帝釋(忉利天主),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
⑶圊廁:就是指廁所。
圊,音qīng,古時指廁所。
⑴陽焰空華:陽焰:大乘十種譬喻之一,又稱為飏焰或單稱焰,也叫陽光。
是指春初的原野,因日光映照浮塵而四散的虛景。
空華:是指由于無明妄動引起能見相和所見相(即境界相),這就是《大乘起信論》所說的“三細相”。
對于空中華有二種錯誤看法:一是認為虛空中确實存在着花朵,一是誤認為這花朵是由虛空所産生的。
⑵囹圄:音língyǔ,亦作“囹圉”,都是牢獄的意思。
⑶毒氣死光:是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最為兇殘的殺人武器,是被國際法所嚴禁的。
死光:也就是現代所謂的“激光”、“鐳射”,因為它有強烈的放射線,能對人體、物體有極大破壞性,在當時被誇大為“死光”,認為這種光能引起一切人、物的死亡或毀滅。
⑴庖廚:本意是指廚房,今引伸為可供佐餐的食物。
庖,音páo,一是指廚房;一是指廚師。
⑵桎梏:音zhìgù,是指腳鐐和手铐。
桎,古代拘束犯人雙腳的刑具;梏,古代拘束犯人雙手的刑具。
⑴馳骛:奔走。
⑵镬湯:十八地獄之一。
⑴泛然:浮而不實,表面化、輕描淡寫的樣子。
⑴體秉男質:受男子之體,大丈夫之體。
⑵器界:也稱器世間,是指一切衆生所居住的國土、世界,相當于依正二報中的依報。
⑴修途:長途。
⑵蟻垤: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垤,音dié,小土堆。
⑴畋獵:畋,音tián,一是指耕種:畋與佃通用,就是指耕種土地。
獵是指打獵。
⑵摴蒱:音chūpú,是古代的一種下等棋類活動。
⑴日中則昃:太陽到了正午正中後,就要向西偏斜了。
這裡說明了物極必反的道理。
昃,音zè,是指太陽西斜。
⑵罪薮:罪惡集中的地方。
薮:音sǒu。
是湖泊的通稱,也專指少水的沼澤地。
⑴無記:指非善非惡的心念。
⑴法界:指真如或指一切諸法。
⑵大千:三千大千世界。
⑴臆斷:主觀地判斷。
⑴五祖戒:又名師戒,宋代雲門宗僧,嗣雙泉師寬之法,為雲門文偃再傳法子。
據小說《三言》有雲,五祖戒曾犯色戒,是故未能得成正果,轉世為蘇東坡,仍犯色戒。
⑵草堂青:也稱草堂善清,宋代臨濟宗黃龍派僧,廣東南雄保昌人,俗姓何。
自幼參谒香雲寺法思禅師,後入晦堂祖心門下,并嗣其法。
政和五年,于江西黃龍山闡揚大法,曆住曹山、疎山、江西隆興泐(音勒)潭寺。
⑴偷心:苟且、因循、僥幸之心。
⑴猗欤:歎詞。
表示贊美。
⑵懿:美好。
⑴大寶銅鏡:能夠通鑒十方三世一切事物的大銅鏡。
寶,是指它無微不顯、無時不知,照徹十方、豎通三世,即是指佛性。
因為它具足如是功德,故稱為寶。
古代照物都用銅鏡,所以稱為大寶銅鏡。
⑵載籍:書籍、典籍。
⑴鑿死卯子漢:死闆教條不知靈活處理問題,一味按死章程辦事的人。
⑴讒口:說壞話的嘴。
⑴戒勖:儆戒、勉勵的意思。
勖:音xù,勉勵。
⑴四恩:依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指父母恩、衆生恩、國王恩、三寶恩。
⑵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義同三界。
又指現有、中有、後有。
⑴疫疠:疫:瘟疫,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的通稱,如鼠疫。
疠:是指瘟疫和癞病,也指惡瘡。
⑴輔弼:就是在身邊幫助自己做事的人,在古代是指君王身邊的輔佐大臣。
⑵冢宰:官名,在《周禮》為輔佐天子之官。
⑶崖闆會計:本是一件事,無端瞎分别作兩件事,是“頭上安頭”的另一種說法。
⑴劫濁:這是五濁的總體。
因為在劫濁中有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和命濁這四濁同時存在,所以是五濁的總體。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說:“舍利弗,諸佛出于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衆生濁、見濁、命濁。
”
⑵戕賊:就是殘害、殺傷的意思。
戕:音qiāng,殺害、殘害、傷害。
賊:這裡是指傷殘、毀壞,或是指虐害、殺害。
⑴隐逸:是指隐居的人。
隐居:退居鄉野,不出來做官。
⑴饑馑:饑餓,饑荒。
⑵妖魅:妖怪和鬼魅。
⑶假招子:虛僞、欺詐的招牌或幌子。
⑴畏途:危險、可怕的路途。
比喻為不敢做的事。
如視為畏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