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首頁
    一種與衆不同之處,就是他的憤怒。

    當他生氣的時候,他自有一種令人懾伏的威力。

     一怒而天下皆驚,這句話說過的人很多,聽過的人也不少,但從沒有人能了解它實在含意所在,而且,光是照字面解釋,也很難使人知道那種驚人的威力,究竟是怎麼樣的情形。

    它既不狂烈,也不強大,但是卻給人一種窒息之感,使人被壓得透不過氣來。

     剛才,李世民隻是被劉文靜釘得很煩,在話中表達了他不耐煩的怒意,卻已經使人有了窒息的感覺。

     這不但是被斥的劉文靜有此感覺,李靖和其他的人,也都有着類似的感覺。

    劉文靜低頭不再作聲,默然地退了出去,李世民這才釋然一笑道:“先生,現在我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談談了。

    ” 李靖點點頭,然後才道:“劉先生在唐公前很受寵?” 李世民點點頭這:“是的,這個人頗有點小聰明,心計深而工,他的一個妹子,最近為家父納為妃子,他就有點恃寵而驕,在我面前,老喜歡拿出長輩的架子。

    ” 李靖又笑了一笑道:“看來世子并不喜歡他。

    ” “是的,我很不喜這種人,我很讨厭工於心計的人,因為這種人既不甘雌伏,又永無滿足之日,終日鑽營算計去找尋打擊的對象,他是一個天生的謀士型人物。

    ” “何謂天生的謀士型人物?” 李世民笑笑道:“天生的謀士型很少,所謂謀士也者,即蘇秦張儀之流的縱橫家,他們以巧妙的心思,詭異鄉變的面目與手段,赢取當政者的信任,而後才施展其翻雲覆雨的手腕,使天下大勢在握……。

    不過謀士多半沒有野心,魄力不足,他們隻能站在幕後,依人而成事。

    ” 李靖欽服地道:“前人對某士固多铨釋,但從沒有像世子如此精謹透澈,入骨三分的。

    ”李世民微笑道:“那是因為我下過一番功夫去研究。

    ” 李靖哦了一聲道:“世子對縱橫之術很感興趣?” 李世民道:“不。

    先生說錯了。

    我不是對縱橫之術感興趣,而是對各式各樣的人感興趣。

    凡是在我身邊的人或我能接觸到的人,我都感到莫大的興趣,詳察他的談吐個性,作為研判他的趨向。

    像劉文靜,我就是根據種種的迹象顯示,判斷他是個天生的謀士。

    ” 李靖忍不住道:“在下對世子所說天生的謀士的含意,還是不甚了解。

    ” 李世民笑道:“這可怪不得先生聽不懂,這些名目都是我私拟的,不加解釋很難能叫人明白。

    謀士是因時勢的需要而産生的,春秋戰國之際,天下無主,五-之後,繼之七雄峙立,紛戰不已,這正是謀士們出頭的機會。

    ” 李靖笑道:“現在局勢也很像戰國。

    ” 李世民道:“但也有許多地方不一樣。

    那時的諸侯,确是一國之君,能得舉國之支持,現在興起的各路反王,卻隻是料合了一批人衆而已。

    ” 他笑了一笑又道:“而且這各地自立為王的英雄好漢們自己也都很有主張,不會聽他這個謀士的。

    他沒有辦法,隻有投到太原來,他們隻是因時代之演變而成為謀士,但這個劉文靜,卻天生是個謀士,因為他隻對出計謀搗蛋害人感興趣。

    本來家父給他的官已算得不小了,他情願放棄,要跟着我到軍中參贊,以便獻謀。

    ” 李靖這下總算明白那天生謀士是怎麼個人了,不禁啞然失笑,然後才誠懇地道:“世子,本來我還想向你進一句忠言,希望你能夠遠離此人的,此刻看來,倒是過慮了。

    世子想必早已胸有成竹。

    ” “胸有成竹是不敢當的,但我知道他是如何的一個人時,至少就不會受他之愚了。

    ” “不過世子仍然是會受點影響的,例如今天……” 李世民笑道:“今天的計謀雖是他拟出來的,但若非我也有這個意思,又怎會批準他的計劃呢?” “什麼?世子自己也有這個意思?” 李世民點點頭。

     李靖道:“世子是否也想考驗一下我這個人呢?” 李世民道:“不錯。

    我準備将先生推薦給父王,力争為一标之統帥,對先生不可不深入了解。

    ” 李靖點點頭道:“世子所得的結果如何呢?” 李世民高興地道:“十分滿意,因為先生的表現恰如我所盼。

    設若先生一開始就答應了,證明先生治軍,雖有紀律而無常規,随着本身的喜憎而改變,這樣的一個人,可為良将而不足為良臣,随波浮沉而無定見,世民就不敢領教了,因為世民求於先生者,非為一時而為千秋。

    ” 李靖略見激動,但仍平靜地問道:“假如在下堅持己見而不肯通融呢?” 李世民莊容道:“那世民就更不敢驚動了,或許會與先生好言商談一下合作退兵的事,但世民必然會提出以重利為酬,事完之後,兩不相欠。

    ” “李靖愚昧,能否請教這又是為了什麼呢?” 李世民道:“若先生能坐視故友知交受殺戮而不肯變通一下小節,則證明先生是一個刻薄無情的忍人,忍人若為将帥,雖可訓成鐵旅,但殺伐過度,暴虐不仁,有違天心,異日世民若能自主,必将首先讨伐先生,故而今日絕不願領先生之情。

    ” 李靖目注李世民,良久才道:“世子要我如何配合?” 這是已經答應配合出兵攻宇文成都了,可是李世民卻還沒有提出任何條件,也沒有問問李靖的條件。

     李世民十分高興,但仍然問道:“先生,我們之間就此說定了嗎?我對先生的條件還沒有提出來呢。

    ” 李靖道:“不必提了,李靖是為世子而投唐,世子若有所命,李靖無不遵從就是!” 李世民道:“多謝先生,但世民若不在唐呢?” 李靖道:“世子仁孝,必不會背唐公而他去,世子若不在唐,就是大事不妙了,世子必遭到不幸。

    ” 李世民道:“不錯,我領一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