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的浴場,從西湖所引入之水可以洗冷水浴,也可以泡熱水澡。
西湖之中漂浮着幾百艘裝飾精美的畫舫,妓女之歌聲挑逗着在湖岸散步的人們……
所有的一切都是再也接觸不到之光景。
如果想再次回到這個城市,就必須接受忽必烈汗之統治,成為元之臣民。
在嚎啕大哭的男人當中,陳宜中邊哭邊說道:
“走,到占城去吧。
我可以保障大家的安全,這一點事情我應該還做得到才對。
大家一起到占城去好嗎?”
不久之後,宋之最後船隊終于起程航向占城。
Ⅴ
至元十六年(公元一二七九年),流亡至崖山的宋朝終被滅亡。
這對元之軍力而言,可謂達到了光榮之頂點。
從此以後,除了一部分例外,元對外戰争幾乎都不再成功。
至元十八年(公元一二八一年)、第二次遠征日本失敗。
至元十九年(公元一二八一年)、第二次遠征安南失敗。
至元二十一年(公元一二八四年)、遠征占城失敗。
至元二十四年(公元一二八七年)、緬甸浦甘王朝滅亡。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一二八八年)、第三次遠征安南失敗。
元五十大軍于白藤江潰敗。
至元三十年(公元一二九三年)、遠征瓜哇失敗。
……仿佛無窮無盡一再重覆之對外軍事行動多不可數。
或許忽必烈汗之心早有“歸根究底,自己除了軍力之外别無可供誇耀之事”的體認呢?從這些軍事行動所造成的人力和财力之龐大損失來看,隻能說,元的确是因元而滅亡。
單單憑借着軍事優勢而欲支配諸國人民之元,在喪失其優越條件之後,立刻就被逐出了占領地。
就連在忽必烈汗的領導之下所建造的大都亦無法守住,被逼回原本故鄉所在之北方草原。
從此以後,大蒙古帝國再也不曾複活。
諸國之人民亦不願此事發生。
文天祥抵達大都之時為至元十六年(公元一二七九年)十月一日。
一共花了五個月的時間縱斷中國大陸。
在這段期間當中,他曾曆經絕食自殺失敗,所以從那時起他便端然自處,等待着被忽必烈處刑之日的來臨。
原本是在元軍監視之下宿于旅舍,後來則被監禁于半地下之牢獄,并铐上手铐腳鍊。
不論遭受到如何嚴酷之對待,文天祥仍舊不屈不撓。
文天祥的态度始終如一,有時候手铐腳鍊會被取下。
在受到監禁的這段時間裡,文天祥于獄中寫下了《正氣歌》此處之“正氣”,并不單指之于國家的忠誠而已,更是人類所自豪之步向高貴正道的精神吧。
文天祥在詩中列舉出數位曆史上之人物來做為“正氣之人”之典範。
前漢之蘇武,西晉之嵇紹,唐之張巡、顔杲卿、段秀實等十二名。
這些都是護守節義,不屈于敵人威逼脅迫之人。
文天祥決定模效這些人。
許多人都為了勸服文天祥而造訪獄中,其實不如說是奉忽必烈汗之命而來的吧。
留夢炎亦是其中之一。
原本為宋朝左丞相的他,現在成了元朝丞相。
隻是他尚未開口,就受到文天祥一陣冷嘲熱諷,隻得蒼白着臉悻然離去。
從此之後,留夢炎便開始破壞宋朝舊臣為拯救文天祥性命之行動。
抱持着無比耐性期待文天祥歸順的忽必烈汗,此時已年近七十。
他并不喜歡朝廷之中為了文天祥應該斬首或是饒恕而分成兩派。
監禁三年之後,至元十九年(公元一二八二年一十二月八日,忽必烈汗将文天祥召喚至明廷。
他對着直立不拜的文天祥提出了條件,若是願意事元就授予丞相之位。
然而文天祥到底還是拒絕了勸誘,要求以宋臣之身份被處刑。
忽必烈隻得斷然下旨,将文天祥處死。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上午,文天祥四十七歲。
砂粒夾雜着狂風吹來,天色昏暗,幹冷的寒風刺痛着皮膚。
立于刑場的文天祥向圍觀民衆問道“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于是他朝着滅亡祖國之方向跪下,并拜叩了兩次。
行刑完畢之後,他的遺體由妻子與二個女兒領回。
這一天,文天祥充滿着榮耀與贊美之“死後”正式展開。
文天祥死的這年,亦是遠征安南的李恒戰死之年。
再二年後,元之大軍雖然由海路攻打占城,但是卻因占城軍之遊擊戰而嘗盡苦頭。
翌年無功撤兵。
鄭虎臣與蘇劉義等人想必也拔劍加入戰場了吧,隻是史上并無正式記錄,他們的生死下落完全不詳。
元軍攻打占城之際,陳宜中逃往暹羅,後來并死于該地。
什麼時候,怎麼死的,死在暹羅之何處等等,完全沒有記錄。
和文天祥不同,他被關注的程度僅僅如此而已。
“庸才誤國”。
《三江趙氏族譜》以這四個字來評斷陳宜中。
對于這樣的評價直到今日都無人提出異議。
不過,在熱帶的太陽底下,背着藥箱,擦拭着汗水、彎着身子來到患者家中造訪的年老醫師之姿态,倒是不難想見。
看見他的身影,或許有人會在背後悄悄地說起“那個人從前似乎是某個遙遠國度之宰相呢”。
當然,年老醫生的内心隐藏着無法為人洞察之心事,濃濃的影子在腳邊投射出來,他就這麼看着自己的影子,毫無自信地蹒跚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