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頂禮佛足,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今問世尊,無量功德海,唯願賜開許,為解釋除疑。
”】
現在我們開始講《十輪經》正分。
這一品的經文,就是地藏菩薩所要講的十輪;而且是他請示佛,什麼是十輪?有衆生的十輪,有佛的十輪。
佛說的法,是對着衆生所作的種種業,我們現在在苦難當中,想求解脫;怎麼樣才能解脫呢?佛就告訴我們一些方法,每部經都如是。
先是菩薩的請求,佛的啟示,菩薩再請問,佛又說。
隻要會中有佛在場的,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地藏菩薩在序分當中贊歎佛,佛也贊歎他,之後,地藏菩薩就從座位起來。
請法的時候,要先有個啟請的儀式。
現在聖者沒有了,賢者過去了,就剩下一般的凡夫,泛泛的請法,連個意思都沒有表示,隻說:“法師!那個怎麼解釋?”這在過去是不行的;你要問問題,就從你的座位起來,把衣服整理好,“偏袒右肩,右膝着地”。
我們現在這件衣,肩膀部分是偏出來的。
為什麼每個頂禮,都偏袒右肩呢?因為在沒有頂禮之前,有時候氣候寒冷,兩個肩膀都蓋上。
等他要請示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衣掩過來,露出膀子,這叫“偏袒右肩”。
印度跪着是右膝着地,這個右腿,單腿跪,跪的時候,一條腿跪着,一條腿支着。
完了,兩隻手要合掌。
這就是請法的儀式,要請法必須作這個儀式。
但是,佛法傳到中國來,特别是在三武滅佛之後,禅宗把佛法的老規矩,把佛所教導的全敗壞了。
雖然說是敗壞了,也可以說是他為了當機者開悟,不注重這種形式,又喊又打,甚至還有用罵的。
丹霞劈佛,燒佛像,這些情形都不能視為常規,這跟佛所教導的儀軌不合。
大吼兩聲,或者給你耳光,或者踢你一腳,什麼形式都有,隻要讓你開悟就行了,他的目的是這樣。
但是在佛的儀軌上,這樣是不許可的。
無論大菩薩請示佛,或者你要請法,要有這個儀式,我剛才形容的就是這個請法儀式。
再來就是表白,請法的時候,還要贊歎。
“我今問世尊”,就是請問的意思。
“無量功德海”是佛的功德,無可限量的。
那麼,拿什麼來比呢?就像大海。
海者是深,海者是廣,你的智能,像海那麼樣深,像海那麼樣廣,也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所以,我請佛允許,唯願恩賜的意思,許可給我們說一說,好解釋我們的疑問,“為解釋除疑”。
我們的方式是先把事情說出來,完了是求解釋。
印度的方式則是先贊歎,完了,請你開示,幫我解除疑問,以下才說是什麼事。
他一請示,還沒有等地藏菩薩問,佛又贊歎他。
【“世尊告曰:汝眞善士,于一切法智見無礙,為欲饒益他有情故,請問如來,随汝意問,吾當為汝分别解說,令汝心喜。
于是地藏菩薩摩诃薩以頌問曰:
我曾十三劫,已勤修苦行,
為一切有情,除三災五濁。
多俱胝佛所,已設無邊供,
曾見大集會,清信衆和合。
聰哲勤精進,皆來同會集,
未曾見如是,無諸雜穢衆。
”】
“世尊告曰:汝眞善士”,說你是一位眞正的善人,這個善可不是我們一般的善,而是究竟的眞善士。
佛稱呼弟子都稱善士,善男子、善女人都加個善字。
“善”就是你能夠與我有緣,接近了,這個善緣是不容易的。
你是一位向善者,去除一切垢染,究竟清淨。
這是佛稱許地藏菩薩的,說你對于一切法,你的智能已經沒有障礙,自己都能通達了。
本來你是用不着問的,但是你為什麼要問呢?“為欲饒益他有情故”。
如果沒有地藏菩薩的請示,這部《大集十輪經》也不可能說的。
佛是很少自己說法,必須有請問的機,佛才說法。
無機,就像我們無的放矢是不可以的。
你欲饒益一切他有情故,利益衆生,所以才請問如來。
我就“随汝意問”,你想問什麼就問什麼,我就分别的跟你解說,令你歡喜。
令地藏菩薩歡喜,就是令一切衆生歡喜,于是地藏菩薩就問了。
以下就是地藏菩薩所問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此經的重點。
他要問什麼呢?他說,我曾經修行了十三劫,用十三劫的時間來修行苦行。
一劫是好長時間呢?可以分為成、住、壞、空四劫,四個中劫就算一個大劫。
現在我們這個劫是住劫。
住劫,人的壽命是從這個八萬四千歲,就說八萬歲,過一百年減一些,減到人壽命十歲;再從十歲過一百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那麼,這一增一減,算一劫。
地藏菩薩說,我曾經用十三劫的時間,十三次的這個八萬四千歲的一增一減。
作什麼呢?修苦行,所修的苦行并不是我們這種勞動的苦行。
像我們在修道、修定的時候,你進一步了,已經沒有見的煩惱了,把粗惑降伏下來了。
如果是修數息觀,你會感覺到出息很粗,一到很靜的時候,就不會再緣念粗息時所修的境界。
這就是進入細的境界,也就是後後勝于前前。
後面有進步的時候,就可以把前面舍棄了,不會緣念前面。
我們經常說,過了河,船就不要了;不要緣念前面的事物,舍棄了。
以後學法,學的深入了,如果已經得定了,你不必再去看文字,也不必再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