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

首頁
    。

     這種人心存堅固身形而服食草木(此與前之地行仙不同,地行仙是熱食,如吃燒煉的丹藥,而此是生食,如吃靈芝、黃精等),久行不息,則由于服藥之道圓滿有成,名為飛行仙。

    飛行仙是身輕體健,能飛高走低之義。

     堅固身形服食金石(如鉛、汞等),行之不止,久之化形易骨之道圓滿有成名遊行仙(遊于世外行于世間)。

     心存堅固身形之念而運氣(動之義)守竅(止之義),如此行之不息,久之練精還氣,練氣還神,練神還虛精氣兩化,形神皆妙,可遊虛空名空行仙。

     心存堅固身形之念,修習咽津液之術,久行不息,則水升火降而成内丹(此謂潤德圓成),如此可禦氣飛天名天行仙。

     心存堅固身形之念,取日月精華、雲彩之色,久行不息,吸食粹取日月精華圓滿有成,則精神與物質二者相通無礙,可穿金入石無所不去,此名通行仙(通行無阻之義)。

     心存堅固身形之念,以持咒禁(咒語與禁戒)修行,久行不息則咒術法力圓滿有成稱為道行仙(行道以養生濟世之義)。

     心存堅固身形之念,存思想于頂門以觀元神,系心念于臍下以練氣,久行不息則思想憶念上圓滿有成,元神得以出入自在,這種人名照行仙(即以觀照成就之義)。

     心存堅固身形之念,而行男女交遘之術,久行不息則因男精與陽氣、女精與陰氣互相交感相應(感應之義),這種在“精”方面修行有成叫精行仙。

    附注:道家之精氣神大概等于佛家之五蘊身、肉身與氣身三者。

    “精”大概是指五蘊身與肉身。

     心存堅固身形之念,修行求能以心變化諸事(變化之義),久行不息,覺悟到心與造化相通,如此能移山倒海,翻易四時,此種名絕行仙。

    附注:仙家是性與命雙修,修性成陰魂鬼仙,以神魂為性。

    修命可得輕妙長生之身體。

    雙修則得以神形俱妙。

    他們是以人身修行,使人身壽命延長,精神長留人間,此與“天界”不同。

    天人是依上品十善及世間禅定為因,舍人身而得天身之果報。

    仙人居海上深山皆非天界。

     修練妄心。

     生命之理。

     不求常住之真心。

     于邪淫中心不奔流放逸(即心無邪淫之義。

    )且于邪淫之心全無以緻心能清澄瑩潔生出光明,故命終生四天王天。

    附注:諸天界的詳細情況請參考各種“佛學辭典”或參看藥師山刊物“佛教的世界觀”,在此不再詳述。

     四天王天是東方持國天,西方廣目天,南方增長天,北方多聞天,男女淫欲同于人間。

     尚有淫念之義。

     逢欲愛之境界時則短暫相交,過後就不再思憶。

     一切時間心皆清淨,但有外之應觸到來時,尚未能完全違抗拒絕。

     “精微”指此天的精細微妙。

    (含内外院)。

    “不接下界”指兜率天之内院。

    此句是說這種人命終之後将投生兜率天(含内院與外院),“若能”進一步生到内院則不與下界諸人天境界相接(内院是彌勒菩薩教化之地),三災皆不能及。

    附注:三災指水火風三災,下文有解釋。

     行淫欲之心。

     沒有世人行淫之心,隻是随同世人不得不行淫欲之事,于行淫之際(交之義),心中了然超越(即心不在淫中)。

     能超越化樂天(化之義)與其下四天(無化之義)之境界。

     對行淫之事表面(形之義)看好像已出離沖動(出動之義,不再沖動),實際内心尚有交纏存在。

    附注:以上六欲天的果報是以“十善”為本(天台宗之說),若兼護法則生四王天。

    兼慈化則生忉利天。

    兼不惱衆生、善熟純巧則生夜摩天。

    兼修禅定則生兜率天。

    兼修欲界定則生化樂天。

    兼修未到地定則生他化自在天。

    即前三天兼修功德善行,後三天兼修禅定。

    即以十善為因,功德善行及禅定為緣,十善中以斷淫為首要,故于此分出勝劣(以斷淫心之大小來分勝劣)。

    附注:以下講色界十八天。

    色界天人皆已離淫欲染著,但身有色質、貌如童子,身銀白色,衣黃金色,惟男無女,純為化身,因色身殊勝故名“色界”。

    又名“梵世”,乃欲愛清淨之謂。

    此天亦無食睡二欲,倦則入禅定,出定則精神飽滿故稱“以禅悅為食”。

    欲界是苦、粗、障而色界則是淨、妙、離。

    色界衆生隻是身心不行淫欲,故隻有“戒德”尚未有定慧。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