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沒有還想打仗?你還沒有發起信心,對三寶還沒有信敬的心,戒也不持,這樣你還說大乘?小乘都沒有,人天乘也保不到。
這種人,不愛護自己的身口意,随便身口意放逸,放逸就是專行惡行,專做壞事。
他自己還虛妄的稱說大乘。
學大乘法,聲聞緣覺乘三乘皆非法器。
他不是一個學法的人,但是他要破壞别人學法。
他結的朋黨,能幫助他,他的道友,他的弟子,他能給他們去除煩惱嗎?衆生的煩惱,就像擺一個軍陣那樣子,那個煩惱堅固勇猛的,就像大陣似的,你要到這裡頭作戰的時候,你雖然沒有完全失敗了,你也是在煩惱堆裡頭。
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這個涵義,佛說這段話是比方的話。
說有些人,妄自稱大乘,自己連苦集滅道都沒有斷,都沒有修,世間因果都沒有修,一天就在做惡行,就是集,集就是召感,召感的苦果,他根本沒有修持二乘道、出世之道。
不但沒修,信心也不具足。
有了信心,他不敢做罪,随時會防護他的意念,他不敢起壞念頭,他還敢做事實嗎?他看見眼前的利益絕不對貪的,因為知道貪了那是不好受的,你消不了災。
他連這個心都沒有,八聖道、七菩提都沒有,想入涅槃城是不可能的。
終無是處,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可能做到。
真正是大乘的法器,他行持清淨律儀,就說菩薩比丘,不隻比丘戒清淨,菩薩戒也清淨。
或者受比丘戒的比丘,二百五十戒是清淨了,受菩薩戒的不容易,因為十重四十八輕,是梵網戒。
梵網戒,他要求的很深,很廣。
梵網戒是什麼地位菩薩受持呢?是登地菩薩,從歡喜地,到法雲地。
說戒的時候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是盧舍那佛說的,是報身佛說的。
盧舍那佛說這個戒的時候,是給一千尊釋迦牟尼佛說的,大化身就是盧舍那佛,坐的是個一百葉一千葉的蓮花座,一個座一個葉,一個葉一尊釋迦牟尼佛,他有百億國土,百億小化的釋迦牟尼佛,這是大化。
那麼,毗盧遮那佛說梵網戒給千釋迦說的,千釋迦每一釋迦他所屬他所化的,就是千百億釋迦,有百億一百億的釋迦佛。
那麼他又給百億釋迦佛說梵網戒,這百億釋迦佛又到他化的國土,像我們閻浮提釋迦牟尼佛在這兒說梵網戒。
所以持梵網戒的,能夠持十重四十八輕。
見了法性的,心念跟你自己本身的法身、法性相合的;有一分相合的,才能持到戒。
三賢位都不敢說持清淨,特别是在利益衆生,度衆生方面。
方便善巧慧,沒有具足,那就不敢說是受持的清淨戒。
這個說受持,不但持清淨,而且第一,比一般的受持的都是超出的。
不但是信位,而是住位、行位、回向位、登地了,到了這樣才能受持清淨戒。
他所作的一切善行是微妙的,那麼持清淨戒就是三聚淨戒的攝律儀戒。
無論哪一類的畜生,你給它念受個三皈,你對狗,乃至于對放生那個魚,他都瞪很大眼睛瞅着你,你給那狗說三皈,那狗就瞪眼瞅着你,不管它懂不懂,你給它種個種子,就是這樣意思。
一定要這樣做,應善觀察三乘法,“歡喜為他普開示,當得成佛定無疑”,能夠這樣做的人,這才真正大乘,一定能夠成佛。
“破戒悭嫉懷驕慢,自贊毀他号大乘”,不但不是大乘,小乘也不是,沒有入佛門,連佛法的邊都沒有沾上,這種人不要理他。
“舍離此人依智者,定當成佛度三界”,像這個破戒悭嫉又懷驕慢,贊歎自己毀謗别人,凡是毀他的,就含着贊歎自己的味道。
舍離此人依有智能,一定成佛度脫三界,超出三界。
“于三乘器随所宜,慈悲為說三乘法”,對于三乘的人,他是那類的根機,宜是應當的意思,他應當受什麼法,你就慈悲的給他說什麼法。
“随願令滿無悭嫉,當得成佛定無疑”,随他的願,令他滿足,令他歡喜,千萬不能悭嫉法,對法悭貪嫉妒,你會得吣舌之報,說不出話來。
“知蘊界處皆空寂無所依住譬虛空說法等攝諸有情當獲妙覺無邊智破戒意樂懷惡心聞說大乘勝功德詐号大乘為名利如弊驢披師子皮我今普告一切衆若欲疾得勝菩提當善修持十善業護持我法勿毀壞”
五蘊十八界十二處,都是緣起的、沒有自性的,他的性體是空寂的。
空者沒有住相,無來無去。
知道一切的五蘊十八界諸法,是空寂的,這得用功夫。
你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