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轮品第二

首頁
    就舍,給他就好了。

    舍不得,等死了之後,你死了,反正也要燒掉,你作不了主,你舍不舍也等于零。

    不過,他沒有發這個願,沒舍的時候,别人不敢割他的器官,否則是犯罪的。

     因此,必須得有這個勇猛修定的妙藥,才能除得掉。

    連自己的身體也經常這樣修觀,就有定力了。

    有這種定力,你還有什麼舍不得,還想去偷别人東西嗎?自然不會。

    要經常的觀想忍辱,不跟任何人發脾氣。

    一遇上違順事,不順心,或别人惹到我,自己馬上就警覺了。

    “這是我修行的好機會!這是我忏悔的好機會!”如果經常這樣想,你的貪瞋癡現前,能這樣對治,還會愚癡嗎?這就有智能了。

    沒有智慧是作不到的。

    練習對治自己的貪瞋癡,遇到這種境界現前,就克服了。

    佛答應給我們的妙藥是什麼呢?就是這些法。

    你就學佛的方法,學的時候,要精勤的學習。

     我想大家就在這個時候,我要是呵責你,或者哪個道友說你幾句,或者你打瞌睡,他打你一下子。

    你往往會生起瞋恨心。

    如果我沒講的時候,你聽你的,關你什麼事,我确實看見過。

    之後,兩個人就吵架了。

    我說:“你吵什麼?”他說:“他打瞌睡,叫他有精神一點。

    ”那時我在南普陀寺講《華嚴經》。

    我說:“以後注意一點,人家幫助你,你應當忏悔你的癡。

    ”完了又發瞋,貪瞋癡都具足了。

    我說:“你幫助他本來是好事,你跟他吵架,你的瞋心又發了,等于不是幫助他。

    ”很難!我們在講這部經的時候,大家有一線光明,貪瞋癡都制止了。

     這樣的長期學習,若能夠精勤的學習,就可以減少你的病苦。

    人最大的病苦,就是煩惱病,并不是身上害的癌症,那都可以轉變,可是貪心很難轉變。

    你想要轉貪瞋癡,很難!那是随你無量生來的,怎麼能轉得動?現在的這個病,隻病你這一生,這世沒有了,再換個面貌,不曉得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在這裡,男相、女相、老相、少相,随時在變化的。

    未成佛之前都如是。

    大家都知道提婆達多是最反對佛的,他下地獄了。

    但是,他過去是給佛說大乘法的師父,我們往往隻看到眼前的境界相。

     “若諸有情,宜修不淨,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不淨藥。

    若諸有情,宜修梵住,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梵住藥。

    若諸有情,宜修緣起,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緣起藥。

    若諸有情,宜修息念,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息念藥。

    若諸有情,宜可修于三解脫門,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于三種解脫門藥。

    若諸有情,宜修靜慮,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靜慮藥。

    若諸有情,宜修無色,除煩惱病,即便授以修無色藥。

    若諸有情,乃至宜修首楞伽摩諸三摩地,除煩惱病,即便授以首楞伽摩三摩地藥。

    ” 一切有情應當修不淨觀,我就給他用不淨觀修煩惱病,授給他不淨的藥,給他說不淨觀的法來對治。

    他肯吃這個藥,也就是他聞了法,他的病就好了。

    有一些衆生,宜修梵住的,梵住是清淨,修清淨行,或者持戒,或者忍辱,都是梵行。

    梵者就是清淨義,除煩惱病。

    我就給他修梵住的藥。

    修四念處,或者修五根、五力都可以。

     “若諸有情,宜修緣起”,懂得一切諸法是因緣生,沒有實體。

    這個衆生修空觀很好,就給他說緣起,一切法是緣起,一切法無自性,一切法的自性本體是空的,那叫緣起性空。

     “若諸有情,宜修息念”,息念是止息雜念,就像持念來去也可以的,這就是息妄的,息妄可以除掉你的煩惱病。

     “若諸有情,宜可修于三解脫門”,也就是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

    這是修空觀的,修無作的,修無相的,這是三解脫門,就給他三解脫門的藥。

     “若諸有情,宜修靜慮”,靜慮就是定,修三昧的,就是用定去除煩惱病,那麼給他修靜慮的藥。

     “若諸有情,宜修無色”,無色就是除煩惱病,前面講無色處定,觀一切法無有形相的,也是跟修空相似。

    這個無色可能是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以一個色法來代表。

     前面是說修心,這裡說修色。

     “若諸有情,乃至宜修首楞伽摩諸三摩地”,也就是大定,首楞伽三摩地定,修這個定就是究竟定,無上甚深百八三昧的,那麼就授以首楞伽摩三摩地的藥。

     “所以如來授諸有情如是法藥,不令一切所化有情,為四魔怨之所系攝,不令一切所化有情,背人天乘,向諸惡趣,不令如來無上法眼,三寶種性,速疾壞滅。

    ” “如來授諸有情如是法藥,不令一切所化有情,為四魔怨之所系攝”,這是總說。

     授到首楞伽摩三摩地的藥,就究竟了。

    這種法藥所說的法,他肯接受,肯受持,就算服藥了。

    服了藥,煩惱就沒有了。

    這是第七佛輪。

    這個佛輪就是使一切有情不為四魔所系攝,系是系縛,攝是攝持。

     四魔,第一個就是五蘊魔。

    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這是一魔。

    還有,煩惱魔,煩惱就包括了見思煩惱。

    還有,死魔,我們對死魔非常恐懼,沒有人想死的。

    不得已,自殺也還是有。

    死是不愉快的。

    凡是自殺的,比那個正常死的人,痛苦要加上一倍,下地獄如射箭。

    你說這個煩惱受不了,想卸脫責任,自殺了事,一死,就完了。

    這絕對是錯誤的觀想。

    自殺跟殺人在戒上是一樣的罪過。

    不可以自殺! 佛在世的時候,有些比丘接受佛的教導修持不淨觀。

    他對身體厭惡到不得了,不淨觀修好了,看那個身體簡直是蟲子,雜穢不堪的,他對自己的身體厭煩到極點了,不淨觀修成了,就會有這種現象。

    可是他沒有發菩提心,沒有念念度衆生。

    所以,他修成了不淨觀,自己就想怎麼樣超脫幹淨。

    如果是度衆生,有大菩提心,他是不會自殺的。

    他認為一切衆生都是這樣子,可惜衆生不明白的,用自己實際的現象,跟大家說。

    他說了,别人也看不見,他自己觀照,修不淨觀修成了,他怎麼辦呢?自殺是不成的,他就雇那些印度的外道,把衣物、衣單都給這個外道,請他把自己殺了。

    那外道為了錢,就把他殺了。

    後來佛知道了,不許自殺,他殺也不行。

    自己殺不成,顧人他殺也不行。

    這是在戒律上講的故事。

     這叫死,看怎麼樣去觀想。

    死是障礙我們修道的。

    如果你正在修道的時候,死于非命。

    非命是你不該死,障道因緣。

    這一種障是一種魔,死魔。

     還有,天魔,天魔就是所謂的鬼神。

    當你修道修到一定的程度,要成就的時候,天魔來了,他就化現種種相。

    像釋迦牟尼佛要成佛的時候,魔王波旬就率魔兵魔子來圍繞着擾佛。

    天魔是給你作障礙的。

    這是天魔。

    你念經,看見鬼,或者是鬼來了,身體發燒,或者見什麼相。

    那不是壞事,不是你的眷屬來不到你的跟前。

    不是你過去多生的父母,或者六親眷屬,他們不會到跟前來。

    他們是來找你超度的,不曉得你會害怕,隻曉得你是他們的人,所以他們來了。

    來了,看是那一類的,有一類的衆生,他的威神很大,你身上就會感覺到發燒。

    或者天人,天神,來聽你念《地藏經》,念〈普賢行願品〉,念〈普門品〉。

    你跟他有感應,有相通,他來增福了,你就會感到身上發燒。

     真正的鬼來了,你就會感覺到身上發冷,一陣寒一陣冷的。

    你照樣念經,沒有事的。

    等你經念完了,沒事了。

    有的人不念了,他說:“我不念,就沒有了。

    ”我說:“你不念當然沒有。

    ”他說:“我永遠不念了。

    ”我說:“永遠不念就糟糕了,你繼續再念就不會有了。

    ”這就是魔障。

    這不是魔,要辨别清楚。

     佛輪運轉的時候,使這些人都不違背人天乘,或者作人生天,最低的也不違背人天乘,不趣向三惡道。

    同時,使如來的法,如來的法眼三寶種性,不能滅壞。

    所化的有情,使他們不背人天乘,不向諸惡趣。

    對如來的法眼,三寶的種性不滅壞。

     速疾滅壞者,像我們對釋迦牟尼佛的法,就是速疾滅壞,滅壞很快。

    正法五百年,像法五百年,末法一萬年。

    雖然是這樣說,這些都是不準确的,随着衆生當時的業如何。

    末法的時候,也還有正法存在。

    隻要有讀誦大乘的,有三寶在,有佛像,有法寶,有儈衆又有三寶,有我們植福的地方,就可以當成正法。

     現在我們學習,就是正法。

    如果離開這個去造罪,那就是末法。

    那個時候分正法、末法、像法的意思,正法就是說證道成道的意思,一入佛,一聞着,他就開悟,就明白了,就證道了。

    到了末法時候,天天在學,煩惱不容易斷。

    因為我們熏習的力量不夠,也許幾個月,聽上一兩回,或者幾年碰上一回,就修一修。

    可是這個怎麼修行?佛要求我們一聞着法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