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忏悔品第五

首頁
    “爾時世尊說是頌已,于衆會中有無量百千衆生曾誤聞法,謬生、空解,撥無因果,斷滅善根,往諸惡趣。

    聞說此經,還得正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于世尊前,深生慚愧。

    至誠忏悔,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本在聲聞乘中,曾種善根,未能成熟聲聞乘器,後複遇聞獨覺乘法,迷惑不了,便生空見,撥無因果。

     由是因緣,造身語意無量罪業,往諸惡趣,我等今者于世尊前,聞說此經,還得正見,深心慚愧,發露忏悔,不敢覆藏,願悉除滅。

    從今已往永不複作,防護當來所有罪障。

    唯願世尊哀愍攝受,令我等罪皆悉銷滅,于當來世永不更造。

    唯願世尊哀愍濟拔我等當來惡趣苦報,我等今者還願受行先所修集聲聞乘行,唯願世尊哀愍教授。

    ” 佛一說法,就去除了與會大衆的痛處。

    佛為什麼說這些法?這是對機說法的。

    因為在大集會裡有些人謬生空解,過去就犯了這個錯誤。

    “撥無因果,斷滅善根”了,所以往諸惡趣,堕到三惡道。

    現在“聞說此經”,聽到佛說《大集十輪經》,“還得正見”,又恢複他的正見了。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于世尊前,深生慚愧、忏悔。

     這是第五品,“忏悔品”。

    我們讀這段經文的時候,想想自己有沒有犯這個錯誤? 有的話,你就随喜忏悔一下;沒有,你可以不要随喜。

    不過,大家一定會犯錯的,或多或少而已,這都是忏悔的。

    他們頂禮佛足,就忏悔了。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恭敬“大德世尊”,“我等本在聲聞乘中,曾種善根”,修過道,但是沒有成熟聲聞乘的根器,沒有證道,沒有成果。

    “後複遇獨覺乘法”,就迷惑了,生了空見。

    一生了空見,就“撥無因果”,不信善惡的果報。

    由于這個因緣,造了“身語意無量罪業”,做了很多的錯事。

    做了錯,就堕到惡趣。

    我們現在在世尊前,“聞說此經”,才恢複了正見。

    “深心慚愧”,就是感覺過去做的不對,現在向世尊發露忏悔。

    “不敢覆藏”,請求世尊證明,“願悉除滅”我這個罪。

    在世尊前忏悔完了,就除滅掉了。

    “從今以往永不複作”,再不做這個罪了,再不堕惡見了。

    “防護當來所有罪障”,我忏悔完了,将來這個罪障再來了,我就認識他了,不會再堕落了。

     “唯願世尊哀愍攝受,令我等罪皆悉銷滅”,現在我們向佛忏完了,這是佛加持我們,令我們消滅這個罪之後,“于當來世永不更造”,再不造這個罪。

    “唯願世尊哀愍濟拔我等當來惡趣苦報”,如果我不忏悔,将來一定受這個果報。

    “今者還願受行先所修集聲聞乘行”,他就是聲聞乘的根器。

    他說,現在不羨慕獨覺乘了,還要修行聲聞法。

    “唯願世尊哀愍教授”,請佛再給我們說一說聲聞法。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如是慚愧發露忏悔。

    于我法中,有二種人名無所犯,一者禀性專精,本來不犯。

    二者犯已慚愧,發露忏悔。

    此二種人,于我法中,名為勇健得清淨者。

    于是世尊随其所樂,方便為說四聖谛法,于彼衆中,有得下品忍者,有得中品忍者,有得上品忍者,有得世間第一法者,有得預流果者,有得一來果者,有得不還果者。

    于中複有八萬四千苾刍,諸漏永盡,心得解脫,意善清淨,成阿羅漢,歡喜禮佛,還複本座。

    ” 佛就告誡說:“善哉善哉”,很好。

    “汝等乃能如是慚愧發露忏悔”,照你們這樣的慚愧發露,你們要認識到在佛法之中,“有二種人名無所犯”,也就是清淨的。

    “一者禀性專精”,他的性情守戒守的很好,專精持戒,本來就不犯。

    “二者犯已慚愧”,犯了戒,生起慚愧心,“發露忏悔”,也就清淨了。

    這“種人于我法中名為勇健得清淨者”,一切罪惡都忏清淨了。

     “于是世尊随其所樂”,他的心在樂什麼?“方便為說四聖谛法”,四聖谛法就是苦集滅道、兩重因果,集就是世間的因,苦就是世間的果;道就是出世間的因,滅就是出世間的果。

    出世間的因,出世間的果,修道就可以出離了。

    經佛這麼一說,于此會中“有得下品忍者,有得中品忍者,有得上品忍者,有得世間第一法者”,這個叫“暖、頂、忍、世第一”四位,就證了初果,修行得了暖氣。

    剛修行的時候,一點暖氣都沒有,也就是入門入不了。

    能夠進入,或者定也好,或者讀誦大乘也好,或者有種欣樂感,這就是“下忍”。

     “中忍”,又進了一步。

    “頂”,可以說是能夠接受了。

    完了,到了“世第一”位,在世間法,這是頂點。

    完了,就是出世間了,出世間就證初果。

    證初果就是出世間法。

     這是屬于小乘的一切位子。

    “有得預流果者”,進一步成了這,預流果就是初果,預聖人之流,小乘的預流,大乘的信位就入預流。

    有得一來果者,一來果就是二乘,前面是須陀洹,這是斯陀含;有得不還果者,是阿那含,就是三果。

     “于中複有八萬四千苾刍”,前面沒有說數字,是指很多的意思。

    在這個大衆當中,還有八萬四千出家人,披赤袈裟的,“諸漏永盡”,再不受三界的輪回,就證得阿羅漢果。

    “諸漏永盡,心得解脫”,見思惑一斷,心得解脫了。

    “意善清淨,成阿羅漢,歡喜禮佛,還複本座”,這些衆生都很歡喜,因為他們脫離苦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