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喻如來說秘密大法。
深嗟蒙憧頑皮靼者。
乃深慨歎蒙憧昏昧頑皮之人。
如極厚之牛皮堅固之不開。
但祇知犯重罪者。
能障菩提之佛果。
而不能得見如來大開秘密之真訣。
有二比丘犯淫殺。
波離螢光增罪結。
維摩大士頓除疑。
猶如赫日消霜雪。
佛住世時。
有二比丘山内結庵修行。
一比丘外出。
一比丘睡沉。
有樵女藉比丘睡沉。
就偷行淫欲。
比丘醒知。
大為懊喪。
外出比丘回庵。
被淫比丘相告。
彼比丘聞之大怒。
去尋找樵女。
女見之恐懼逃跑。
彼比丘追之。
女懼罪逃跑。
失腳堕于深水坑中而死。
二比丘各自知有罪。
同詣優波離尊者處。
各自發露罪相。
尊者、乃小乘戒師。
不追原情、遂與二比丘。
各結重罪。
二比丘心疑、雖有一殺一淫之事。
不出于本心。
同見維摩居士。
各自發述實情。
維摩說。
不出有心。
不能結罪。
故說有二比丘犯淫殺。
出于無心。
乃優波離尊者。
小智慧如螢火之光。
不明情理。
與二比丘增結重罪。
幸有維摩大士。
頓然解釋。
出于無心。
不能結罪。
頓除二人之疑。
猶如赫日當空。
消化霜雪。
不思議。
解脫力。
妙用恒沙也無極。
四事供養敢辭勞。
萬兩黃金也消得。
粉身碎骨未足酬。
一句了然超百億。
此段文承維摩大士解罪之功德。
人尊言重。
此大士乃金粟如來示現居士身。
又助釋迦如來引導諸小乘聲聞弟子等。
恥小乘。
慕大乘。
行菩薩道。
以待般若會上。
好随佛揚化。
以不思議心。
方有解脫之力。
其妙用功能。
雖有洹河沙之多數。
亦不能以緻其極。
就應用四事供養。
亦不敢辭力。
雖供養萬兩黃金。
亦能消化得了。
粉身兩句。
此又頌揚其德。
雖粉骨碎身亦未足酬報。
因他這一句。
無有殺淫之心。
雖有殺淫之事。
亦不能結罪。
所以者何。
乃一切維心造。
罪從何來。
故曰。
一句了然超百億時劫之罪苦。
法中王。
最高勝。
怛沙如來同共證。
我今解此如意珠。
信受之者皆相應。
以無為之法。
為法中之王。
最高最勝。
雖恒河沙數之多的如來。
同以無為之法而共得成證。
我今解悟此如意珠。
非從外得。
亦非有所解。
乃本來如是。
法法現成。
皆備于我。
若自迷得失。
當不如意。
若能自信受者。
皆得相應。
了了見。
無一物。
亦無人。
亦無佛。
大千沙界海中漚。
一切聖賢如電拂。
謂解此如意珠者。
唯是自了明了。
本無一物可了。
不但無物。
而亦無人。
不但無人。
而亦無佛。
所以者何。
以法法皆如故。
若果法法皆如本位。
則佛如、衆生如。
何則。
因物而立人名。
因衆生而有佛名。
若無衆生。
佛依何立。
若無萬物。
人名何立。
其萬物人佛之名。
無非偏計而立。
立後又起執着。
故謂之偏計執呀。
總俾其一名不立。
則無作無為。
仍未逃出依有作有為。
故佛謂之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又有言說。
皆依無言說而起。
故又謂之依他起也。
雖大千沙界之廣。
無非依海中一漚而立名。
再以環境推及于人。
人有凡聖賢愚。
亦是互相依他而起名相。
若非偏計依他。
一切聖賢之假名假相。
如電力一拂掃。
則名相皆空了。
如是之說。
贊成者有幾。
難免衆惡攻擊反對啦。
假設鐵輪頂上旋。
定慧圓明終不失。
日可冷。
月可暖。
衆魔不能壞真說。
此說、乃諸佛之心心相印。
任何人終不能改。
假使熱鐵輪頭上旋轉。
緻身成焦炭。
我心之定慧圓明不能失去分毫。
假使日之熱可令其冷。
月之涼可令其熱。
以此比較。
反對佛法之魔力。
雖能使其日冷月熱。
而衆魔亦不能壞其真實義。
大無畏澈底之論說。
象駕峥嵘漫進途。
誰見螳螂能拒轍。
大象不遊于兔徑。
大悟不拘于小節。
莫将管見謗蒼蒼。
未了吾今為君訣。
象駕峥嵘乃行之高峻。
誰人能見螳螂之微物。
能拒住象駕之轍。
大象不遊于兔徑。
喻謂大乘菩薩。
決不能行于小乘之道。
而大徹大悟。
當然不拘于小節。
莫将竹管之小見。
而謗蒼蒼之太空。
設若未了大義。
不妨吾今為君詳細果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