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老婦家人環繞而聽着。
某村民在圍觀人群中忽然專心念佛,老婦對村民說:“你常常這樣念佛,還怕不成佛道?”問為什麼?回答說:“因為你心裡在念阿彌陀佛。
”問你怎麼知道的?說:“見你身上有光明的原故。
”村民不認識一個字,隻是偶然想起念佛,這樣鬼也恭敬,何況長期念佛呢?所以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三二、鬼神
有人問:“有鬼神呢?還是沒有鬼神?”回答:“有。
”問:“鬼神可以信奉呢,還是不可以信奉呢?”答:“也可以也不可以。
”問:“這是什麼意思?”答:“孔子不是說過嗎,‘敬鬼神而遠之。
’這一句說盡所有含義了。
‘敬’字說明,有鬼神的;‘遠’字說明,相信而不奉承。
按時祭祀,盡到禮節,也就這樣了。
過分迷信并讨好它,期望它能預示吉兇,多降福佑,獲得靈通,那很快奔入邪道了。
噫!有可以敬奉而不可以遠離的,正是諸佛菩薩啊。
怎麼不深思呢?”
三三、東坡(一)
宋代詩僧覺範慧洪禅師稱“東坡的文章和德行都是燦爛千古,又深入佛法,卻不能忘掉長生不老的法術,不但沒有功效,反而因此受害病死”。
我覺着蘇東坡尚且如此,何況其他人呢?現今有些人口裡雖談着“無生”,而心裡卻想着長生;有些人開始學無生,不久就改學長生。
這都是認識不真切,見解不堅定啊。
所以學道的人不可刹那間就失去了正知正見。
三四、東坡(二)
宋代佛印了元禅師寫信給蘇東坡說:“現在的人不喜歡子瞻你做宰相啊。
其實三十年的功名富貴,轉眼成空,為什麼不下決心一刀割斷它?”又說:“子瞻你讀了萬卷書,文筆也沒有一點俗氣,為什麼對于自己的生死大事反而不清楚呢?”以東坡的聰穎敏捷,又有這樣的良師益友鞭策啟發,何愁不天天進步?如今豪紳貴族與出家僧人交往,也應該講這樣的友誼。
三五、憎愛
有句老話說:“愛那個人及那個人屋頂上的鳥。
”這是說愛到了極點啊。
但忽然因緣變化而感情遷移,轉愛為憎。
憎上加憎,過去的愛還在嗎?轉憎為愛,也是這樣的。
因此愛不必歡喜,憎不必憤怒。
夢裡的事空中的花,本來不是真實的。
三六、靜之益(一)
白天有些事務,可能沒處理好,夜間睡到四五更起來靜坐,白天的是非這時能不能忽然明了。
白天的錯在這裡全都顯現,因此可以知道你到現在不能明心見性,都是由于雜事忙亂,覆蓋了本體清淨啊。
古人唐代居士龐蘊說:“真正清淨就見到真如本性。
”百丈懷海禅師又說:“心性如水清澈,心中寶珠自然顯現。
”難道是空話嗎?
三七、靜之益(二)
世間釀造香醋美酒,貯藏的越久而味道就越醇美。
這都是由于封口牢固嚴密,不漏氣的原故。
古人元代高峰原妙禅師說:“二十年不開口說話,就是佛也拿你沒辦法。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嗎?
三八、華嚴不如艮卦
宋朝有讀書人說:“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
”此種邪說對于高明的人自然知道他是荒謬的,而平庸的人就深信不疑了。
打開邪見的門,堵塞成佛的路,這樣的語言不可不慎重啊。
假如說讀一部《易經》,不如看一艮卦,這都不可以,何況佛法呢?更何況還是佛法中的《華嚴經》呢?《華嚴經》具備無量法門,所有大乘經典還是華嚴無量法門中的一門呢。
《華嚴經》如同天王,其它大乘經典好比是諸侯,其它小乘經典就是諸侯的附屬了。
剩下的不說也知道啊。
三九、韓淮陰
漢王劉邦的大将韓信幫助劉邦滅掉楚霸王項羽,被封為淮陰王後,叫來窮困時給過自己一碗飯的洗衣老婦人,贈一千兩黃金作為報答;又找來窮困時侮辱過自己的少年,也給他千金。
能知恩報恩是人之常情了,不報仇反而給以恩惠,可算是大人大量,很有君子長者的風範啊。
但是最後沒有得到正常的善終,千年以後,還使人感到惋惜。
當然,有兩個原因,一是仁心有餘而智慧不足;二是殺人太多,就難免自己被殺,因果道理本來就是這樣,所以也不奇怪了。
四○、誦經雜話
抗倭名将總戎戚公戚繼光,一直持誦《金剛經》。
他在鎮守浙江地區時,有個已死的士兵托夢給他說:“明天會讓妻子來拜見戚公,請求為我誦經一卷,可以幫我脫離冥道。
”第二天,果然有一個婦人悲哀哭泣要見戚公。
仔細一問,和夢裡說的一樣,戚公就答應她的要求,早上起來就開始誦讀佛經。
夜裡又夢見士兵說:“感謝戚公大恩,但是隻得到半卷,因為其中摻雜了‘不用’兩個字。
”戚公回想原因,想起在讀經時,他的夫人讓丫環給他送茶水和點心,他遠遠看見,揮手阻止,嘴上雖然沒有說話,可心裡是“不用”的意思。
第二個早上,戚公又關門誦經。
當夜士兵感謝說:“已經獲得超度了。
”這是我親耳聽到浙江僧人東林講的故事。
東林真誠樸實有修持,不是說假話的人。
噫!誦讀佛經的僧人不可不注意啊。
四一、平心薦亡
杭州城有很多小神廟,其中有座東平廟。
郡縣中有窮人死後,托夢給他的妻子說:“估計你沒有能力為我做超度。
即使能做很多超度,也不如東平廟的廟主為我施一頓飯就足夠了!”他的妻子就向東平廟廟主請求施食,廟主說:“我有七場法事到期要做,怎麼辦呢?不過我甯可先為你做。
”于是廟主做了施食。
然後妻子夢見亡夫說:“我已經得到超度了。
”這位廟主平時在床榻上供奉王靈官的神像,像前安放一個瓶,凡是經忏的費用,他不看,就放到瓶中,随取随用,不想計較錢多錢少啊。
一念平等,亡魂就因此得以濟度。
噫!心存平等就有這麼大的威德,何況心達空性的人呢?佛弟子更應當勉力自己啊!
四二、對境
人對于世間财、色、名、利等境界的反應,可以用比喻說明。
有一堆火在這裡燃燒代表财色名利等境界,旁邊有五種東西,第一種是幹草,觸到火就燃起來了;第二種是木材,燃的慢一些;第三種是鐵,不能燃燒,但可以被火熔化;第四種是水,不但不能燃燒,反而能滅火呢,不過隔着鍋或水壺,還是可以煮開的;第五種是虛空,随便火怎麼燃燒,始終如一,也不用滅火,火自然會滅。
第一種是不學佛的凡夫,中間就是正在修學佛法的,漸漸到最後,第五種才是佛或者大聖人了。
四三、去障
修行去除障礙,也有五等。
譬如一個人的身體,有五種東西重重纏繞或包裹。
最外面的是鐵甲,其次是皮衣,再次是棉布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