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
一、般若咒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這是指般若波羅蜜多是咒語,不是指經文最後“揭谛揭谛”那四句咒語。
現在的人隻知道咒語屬于密部,而般若心經屬于顯部,其實顯部也是咒語啊,這是持咒的人所忽略而沒有詳察的原因了。
再說阿彌陀佛四個字,都是梵語,如果沒有前人的解釋,與大明咒、準提咒等密部又有什麼區别?現在的人也隻是知道大明咒、準提咒是咒語,而彌陀佛是名稱,其實佛的名稱也是咒語啊,這也是持咒的人所忽略而沒有詳察的原因了。
二、儒童菩薩
相傳孔子号稱儒童菩薩。
有人說:“我們的孔夫子是萬代讀書人的祖師,而‘儒童菩薩’等于把祖師當童子。
童就是幼,幼就是小,把我們的祖師說成幼小,難怪儒家反對佛呢。
再說僧人又叫比丘,‘丘’也是孔夫子的名諱了;‘比’也是并的意思,僧是佛弟子,而與孔夫子并列,他就等于把我們的祖師當作佛陀的弟子,難怪儒家反對佛呢。
”這話不對,所謂童,是很單純沒有一點虛僞的意思啊。
文殊菩薩曾是七位佛的老師,卻也叫做文殊師利童子;善财一生證得無上的智慧,卻也叫做善财童子;以及四十二賢聖,其中就有“童真住”階位,都是贊歎非常好的德行,不是幼小的意思啊,所以他們也是大人了,但都是沒有失去赤子之心的人啊。
至于僧人叫比丘,是梵語的讀音,梵語比丘的意思,這裡叫“乞士”;也叫“破惡”,也叫“怖魔”。
“比”不是并列的意思,“丘”也不是丘陵的意思,都是隻借用讀音不是取用字意啊。
例如梵語“南無”,這裡叫“歸命”,“南”不是南北的意思,“無”也不是有無的意思啊。
噫!假使孔夫子生在天竺國,必定會宣揚佛法以度衆生;假使釋迦牟尼佛生在孔子家鄉,必定會闡明儒教以傳萬世,這是因為地域環境的不同而造成這樣的結果。
大聖人所作所為,凡夫的情識當然不懂了,所以儒家的人不可以毀謗佛,佛家的人就可以毀謗儒嗎?
三、臨濟
以前的大德宋代大慧禅師說過:“臨濟禅師如果不出家,也必定成為一方首領,如孫權、曹操這樣的人物。
”為什麼把臨濟比作孫權曹操呢?這是比智力,不是比德行。
袁紹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而諸葛亮也說:“曹操指揮打仗,像孫武、吳起一樣。
”可知他們的智力不一般了。
假使他們不把這樣的智力用在外面,而是用在内心,把一生所有的神機妙算,全都用在修證佛法上,那對于佛道不是很有益嗎?又有古人說:“悉達多太子如果不出家,必定會做轉輪聖王。
”這是論德智都兼有的說法啊,大小不同而道理是一樣的了。
四、雁蕩山
天台山和雁蕩山是兩浙名山,而雁蕩山尤為奇特,所以有人不在乎千裡帶幹糧而前往旅遊。
我過去應邀請到太平寺,而太平寺距離雁蕩山隻有四十裡。
到期回來時,院主勸我去雁蕩山看一看,我本打算去,但願意跟從我去遊覽的有百多人。
因為考慮到雁蕩山的寺院很久沒有接待這麼多的客人,在那裡轉來轉去觀看,包括路途往返不會少于半個月的時間,要耗費幾百斤糧食,寺院貧窮不能負擔,于是堅持不去了。
衆人悶悶不樂,我勸慰道:“雁蕩山的殊勝,在中國還有超過它的呢;而中國最殊勝的地方,也不如天宮;天宮中最殊勝的地方,又不如西方極樂世界。
各位不向往極樂,而那麼執着的向往雁蕩山,為什麼呢?”結果沒有去。
五、悔不為僧
唐朝宰相杜黃裳,臨終時後悔自己沒做僧人,所以要求别人幫他剃頭穿僧衣然後放進棺材。
還有宋朝某位有名的執政官,遺言也是如此。
這不是過去世一直堅持正信的因果,現在怎麼能位居大官而依然清醒不迷失,呼吸停止體溫下降時,還具有這樣的念頭耿耿于懷呢?但有兩種解釋,或者是出家為僧的一念暫時迷失,到死才又醒悟本來的意願;或者是故意示現給他人看,警策同類的人,這就不知道了。
六、佛法作人情
宋代大慧妙喜禅師自己說,過去曾讓那些沒有法眼的老前輩胡亂印證,後來遇到圓悟老人才得到大徹大悟。
于是立下誓言自我約束,一定不以佛法作人情。
妙喜可算是大慈大悲,真正萬世人天的榜樣啊。
可惜我生的太晚,不能親身承受妙喜的鍛煉,實在遺憾啊!不過妙喜說的那些沒有法眼的老前輩,是用冬瓜印去印證别的學佛人,如今的學佛人很多都是用冬瓜印來印證自己,如果妙喜見到這種情況,又該怎麼樣呢?。
七、黃梅衣缽
有位前輩大德開示衆人說:“五祖弘忍大師的傳承信物衣缽,不但是說‘時時勤拂拭’的人不該得到,即使是說‘何處惹塵埃’的人也不該得到,倒是說‘畢竟作麼生’的人,應該得到。
”一位僧人說出九十九句禅機妙語,都不對,最後說:“一定要他的衣缽做什麼?”前輩大德才欣然認可了。
噫!師父可算是“殺人一定要見血”;弟子可算是一直追究到底的人啊。
八、耳根圓通
《楞嚴經》中文殊菩薩選擇圓通法門,單單選取了耳根圓通法。
但世尊身為這一期勸化開導衆生的教主,卻是以見到明星開悟的;光耀後世成為萬代傳燈的祖師迦葉,卻是以見到佛祖拈花有悟的,都是屬于眼根的作用了。
為什麼呢?這有兩種含義,一是随順衆生的緣,“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二是破執着,衆生處處執着,聽說圓通中隻有耳根法,便認為其它法門不能成佛道。
所以真正的大修行者,什麼法都是圓通的,就如同有大福德的人,拿着石頭也能變成寶貝,善于讀《楞嚴經》的人細細體會吧。
九、極樂世界
有人疑問:“《華嚴經》說極樂世界僅僅勝過娑婆世界,而《無量壽經》卻說極樂世界勝過十方世界,為什麼說的不一樣呢?”有一種說法解釋是,《無量壽經》所說勝過十方世界,指的是與娑婆世界相近的十方世界,不是《華嚴經》中說的華藏世界的十方世界啊。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