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年,張敬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大型國有企業改造方面了,至于農村,自從實行了“聯産承包責任制”,農業基本上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轉,他沒有下工夫研究過農村和農業問題。
有一天,在吉秘書送給他的材料中,有一份标題是《五門地區關于推行“水火工程”經驗的報告》。
吉秘書在報告第一頁,别了一張“内容提要”的條子,上寫:請張書記閱。
五門地委送來此報告後,曾經多次打來電話,他們希望省委批發各地,以便推廣該項經驗。
張敬懷一時不明白何為“水火工程”,便細看文件。
本省的五門地區,在全省各地,屬于後進地區。
原來所謂的“水”,是指他們地區采取的一項節水措施。
本省東部十年九旱,他們用“滲灌”的方法,使農田灌溉用水節約百分之八十;所謂“火”是指農村普遍實現了“沼氣化”。
其中的東中縣,是全省最貧困的縣份,這個縣地處平原,農民沒有柴燒,地委在“水火工程”經驗報告中,以東中縣為例,經過推廣“水火工程”,達到“一年脫貧”。
他們廣泛推行的“沼氣化”,不僅解決了生活用柴,而且同時解決了農田的肥料問題,和此相連帶的還解決了農村廁所和漚肥中的衛生問題。
前些日子,省報報道了這個消息,同時還有一個長篇通訊,描寫該地區領導和縣委書記在建設“水火工程”中的動人事迹。
最近,各地紛紛請五門地區地委書記和東中縣縣委書記作報告,介紹他們“水火工程”的建設經驗,一時幾乎成了全省的“焦點”。
從全省說,農村“水火工程”的建設經驗,可以和“林鋼改革經驗”相媲美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該縣在農村的建設中,将起到示範作用。
地委在總結中,将推行“水火工程”經驗歸納為:一要解決“三個認識問題”;二要抓緊“四個環節”問題;三要實行“五個落實”問題;四要幹部解決“六個責任”問題……一共七個“要”。
“好經驗!好經驗!”張敬懷暗暗贊歎。
張敬懷到省裡這麼多年,第一段,還沒有真正開始工作,就來了那場“文化大革命”;第二段是粉碎“四人幫”後,恢複工作不久,又主要抓落實幹部政策和“拔亂反正”,隻去了一次三平地區;第三段,又将工作重點放在城市和工礦企業的改造上。
他自己認為,對農村和農業的情況,對地方組織中的各個方面,諸如地方幹部的工作作風,上下級關系,各種工作的“運作”方式,可以說基本不熟不懂。
他又将“簡報”細細讀了兩三遍,覺得他應該實地考核一下,去摸摸農村和農業的情況了。
關于幹部的工作作風,“大躍進”時,他在部隊,略微知道有過“五風”,特别是其中的“浮誇風”最為嚴重,吹牛吹破了天,荒唐而又荒唐。
他這幾年還有一個重大發現:遇到問題,隻要他先表了态,下面的幹部總是講“指示”如何重要,如何正确。
有時,他發現自己掌握的情況不對,修正了自己的意見,聽到的話,又是“指示”如何重要,如何正确。
這種溜溜拍拍,順着領導意見的“往上爬”的作風,使他十分讨厭。
這不是尊重領導,這是領導被人欺騙,是幫助領導犯錯誤。
殷鑒不遠,不可不加以警惕!
他很清楚,目前的上下級關系,和戰争年代是大大不同了。
那時,在戰場上到了緊急關頭,指揮員可以大喊大叫:“娘賣皮!給我沖,完不成任務老子槍斃你!”可是下級并不會生你的氣,如果這個下級真的犧牲了,指揮員仍然要淚流滿面的。
那時軍民之間,人們用“魚水”形容,上下級之間,人們用兄弟形容。
可是現在,他深刻感覺到,人們愛看領導的眼色行事。
張敬懷沒有去過五門地區,對那裡的領導人隻是在省裡開會時見過面,對他們不熟悉。
所以,他想來想去,到五門地區之後,切不可輕易對什麼問題表态。
他隻要一表示高興,他們會順着你高興的事往下說;如果你一有不快,對方會立即改變方向。
他決定這次到五門地區視察,喜怒不形于色。
無論他們對工作怎麼彙報,對生活怎麼安排,他要對地方工作的現狀,認真體驗一番。
張敬懷下去視察,按照慣例,省辦公廳先通知了五門地區和東中縣,說張書記要去他們地區視察工作,特别是要了解“水火工程”的經驗,要他們準備彙報材料。
同時要安排好張書記的食、住、行和保衛工作,不可發生萬一。
張書記在工作疲勞時,經他同意,也可适當安排些娛樂和參觀遊覽項目等等。
五門地區接到通知,地委書記立即召開會議,研究如何接待問題,這是一件大事,是一項政治任務。
地區各個有關部門,像一部巨大的機器,便迅速運轉起來。
臨行前,單秘書長又來請示張敬懷,是不是還帶其他随行人員?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從辦公廳、組織、宣傳部門臨時抽調。
張敬懷說,隻帶吉秘書一個人就夠了。
單秘書長走後,張敬懷諄諄告誡吉秘書:我們這次下去,隻帶一雙眼睛,兩隻耳朵,隻聽,隻看,不要發表什麼意見,不要表示什麼态度,更不發什麼指示。
如果發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