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走出炼狱

首頁
    大院時,把釋放證給警衛看,警衛一點頭,表示認可。

    他通過狹窄的小門,走出院子。

    他回頭。

    又看了一眼那院子,忽然想起,憑印像,這是座早年他也帶領部隊參加修建過的監獄,那時哪裡會想到,自己要在這裡住八年呀! 他走了一段路,站定腳步,往上一看,天怎麼這麼藍呀!難道天是藍色的嗎?不,天并不總是藍色的。

    他有時會陰雲密布,有時會電閃雷鳴,暴雨瓢潑。

    但現在天上飄着幾片白雲,分外美麗。

    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白雲。

    空氣怎麼這麼新鮮呢?他深深呼吸了幾口。

    怎麼也呼吸不夠。

     “總會過去的。

    ”這是八年中鼓勵他活下去的默念的口号。

     監獄的大門外是一條小街。

    他見牆上貼着許多标語:“沉痛悼念毛主席!” “慶祝粉碎四人幫!” “打倒王、張、江、姚反黨集團!” “哦!形勢已經大變了!”他想。

    那些标語,經風吹雨淋,已經斑駁不清,可見這些形勢的大變化已經發生好久了! 他不知道在這八年,外面世界發生的這些天翻地覆的變化,是怎樣一個過程。

     中國政壇演出了怎樣的悲劇,喜劇或鬧劇。

     他問了過路行人,才知道自己是在順陽市和省會海天市之間的郊區。

    這裡距省會不到五十公裡。

    過去是有長途汽車的,可是他從來沒有坐過。

    他又問過路行人,打聽到汽車站,他身上還裝有以前每月發的幾十元生活費,買票上了公共汽車。

    汽車向省會海天市馳去。

     汽車進入海天市區,他在長途車站下了車,看着那縱橫交錯的街道,穿梭般的車流,張敬懷像進入迷宮那樣,連方向都辯認不清了。

    從他參加解放這個城市起,在這裡已經住了三十多年,他從來沒有坐過公共汽車,甚至不知道怎麼買票,也不知道回家的路怎麼走法。

    他問了過路行人,才明白回到他家要換兩次車,到一座大商店往右拐,走一段胡同,然後就是他的家了。

     他按照人們的指點,果然看見了他住過的四合院。

    然而卻面貌全非了。

     院牆已經破敗不堪。

    隔着不高的院牆往裡看,四合院已經一分為二,在正當中,砌了一道牆,門也分成兩個。

    房子好像已經很久沒有修繕過了,房頂的瓦楞上長滿了草。

    他敲了敲門,裡面沒有回應。

    原來過去為了保衛張敬懷的安全,附近五十米内沒有蓋房子,也就沒有鄰居。

    他回頭走到五十米開外的一座平房門前,敲開一家老百姓的門。

    他忽然想起來了:他剛搬進小院的時候,有兩三次吧,在春節時,他去向鄰居拜年。

    有秘書,警衛員陪着。

    他沒進屋時,人家熱熱鬧鬧的,他一進屋,人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大官,便十分拘謹,大家都忽地站起來,像一群塑像似的,紋絲不動,他覺得尴尬,以後也就不去拜年了。

     随着輕輕的敲門聲,那個他曾經拜望過的近鄰的門打開了。

    是一位和善的老太太,一見他就認出來了:“呵,……是你,你回來了?進屋坐,坐!” 這老太太沒有像造反派那樣對他“怒目金剛”,令他十分感動。

    他沒有進屋,急切地說:“我們家裡的人呢?” 老太太說:“都下鄉了,聽說是走’武器(五七)道路‘。

    你那房子,在奪權時候,兩派頭頭,還發生過武鬥。

    吓得我們不敢出門。

    你喝水,喝水。

    ”試着很麻利地為他倒了一碗水。

     他覺得這位老人家不會知道很多情況,喝了碗水,便告辭出來。

    他想,既然監獄釋放我時,讓我從哪裡來,還回到哪裡去,我當然是應當先到省委機關報個到。

    問問确切情況再說。

     他走了有三十分鐘的路,到了省委機關,門外挂着“革命委員會”的大牌子。

     兩個衛兵分立兩旁。

    他向衛兵詢問,衛兵示意他到收發室。

     收發室老頭認識他,也很熱情:“你回來了,請稍等,我給單主任挂電話。

    ” 不多時,單主任出來迎接了。

    好像十年中一切都不曾發生過一樣,他熱情地說:“啊,你回來了。

    張主任知道你今天回來,叫我在這裡等你呢。

    跟我來。

    ” “張主任?哪個張主任?”他問。

     單主任說:“就是以前的張環友書記,建立革委會時,結合’進革‘的。

    現在是省革委會的副主任。

    ” 張敬懷明白了。

    這位張環友同志,是原來一位副書記。

    因為對一把手有意見,“文革”前,長期不上班,基本上是處于“靠邊站”的狀态。

    “建革”時,原來主持工作的省委領導人凡是有水平有能力的,都被打倒了。

    按照“建革”的“三結合”原則(造反派、解放軍、老幹部),總要有一個老幹部參加。

    對于原來的當權派,到底結合誰,各派難于達成協議。

    張環友這些年沒有工作,當然也沒有錯誤。

    有人還說:張環友是受舊黨委迫害的好幹部。

    他在“文革”中又沒有參加任何派别,有人一提出他作為結合對像,各方很快達成了協議。

    張環友便撿了個“新生紅色政權”省革委會的副主任。

     單主任領着他往大樓裡走,有許多認識他的幹部,有人感到驚奇,有人走到對面,卻轉過臉躲着他,也有人問:“你出……回來了。

    ” 單主任把他領到一個大辦公室。

    原來的張副書記,現在的張副主任,正在批閱文件,一見他就問:“你回來了?好!”很熱情的樣子。

    又接着問:“身體怎麼樣?” “還可以,還可以。

    ”他随便答。

     單主任馬上給他倒了一杯茶。

     張主任告訴他:“敬懷同志” 這位現任革委會的領導,居然稱他為“同志”(自從“文化大革命”開始,就沒有人這麼稱呼他了)這使他甚為感動。

     張環友誠懇地說:“你的問題不歸咱們省裡管。

    上邊叫放人,我們就放人。

     至于以後的事,隻好等上邊下了文件再說。

    你先住在招待所等吧!你到财務處把工資領出來。

    我這就給你開個條子。

    還有,最近要開’三種人‘的批鬥會,你可以參加。

    ”張主任回頭,向單主任交待,“給敬懷同志一張門票。

    ” 張敬懷沉吟了一刻:“我的問題,……怎麼個說法?” 張主任說:“現在問題一大堆,你的專案材料也不在省裡。

    耐心等着,看上邊是怎麼個說法吧!” “我愛人和孩子呢?” “艾榮同志和孩子走’五七道路‘了,現在都在鄉下。

    我們已經做了安排,先讓她們回來。

    我估計,一個星期就到。

    ” 辦公廳單主任說:“走吧!咱們先到财務處把工資領出來。

    先解決吃飯要緊。

    ” 張敬懷便和單主任一起到了财務處。

    現在的财務處長,是原來的一個老會計師,姓孫。

    張敬懷過去從來沒有和财務處的人打過交道。

    但孫處長認識他,一見面也問:“你回來了?” 張敬懷點了點頭。

     他又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無論開什麼會,每次都要讀語錄“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