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敢为天下先者胜

首頁
    省委書記楊同理,先是到中央黨校學習了一年,然後又留在中央等待另行分配工作,一晃又是一年。

    根據中央指示,在楊同理不在期間,由張敬懷代理省委書記,主持全面工作。

    不久又被任命為書記,待開下屆省黨代會時,經過選舉确認。

     張敬懷成為主持全面工作的一把手,感到身上的壓力更大了。

    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安排得滿滿的。

    從吉秘書這一天為張敬懷制定的“日程表”中可以看出,他忙碌到什麼程度。

     4月25日日程安排: 上午: 8時10分,去黨校,出席27屆短期進修班開學典禮,張書記講話,30分鐘; 9時50分從黨校到馨村賓館,路上約10分,10時會見香港實發集團總經理張會有先生,談話20分鐘; 10時30,出席會山立交橋竣工通車剪彩,40分鐘; 11時30分,再返賓館,宴請香港張會友先生,40分鐘;在賓館休息約30分鐘; 下午: 1時20分,聽取三平地區彙報情況,約1點30分鐘; 3點50分,和組織部長談四陽地區領導班子的調整問題; 5點30分鐘,話劇團新排話劇《李自成北京稱帝之後》,進京參加會演彩排, 希望張書記觀看審查,并在演出後接見演員。

     晚上,有五個省委文件(急件)等待張敬書記批示,下發;有三個上報中央的文件,待張書記批閱後上報;有六封人民來信,需要張書記批辦。

     …… 這年年初,張敬懷有機會到世界上幾個發達國家考察了一個月,這時,他不是憑文件,而是憑親身體驗知道,我們在各個方面和發達國家有多麼大的差距!過去我們常說:落後就要挨打,現在還可以說:落後就要餓飯!從國外回來之後,無論多麼忙,他都要擠出一個小時讀書。

    過去他讀的書,大多是有關曆史和文化方面的。

    現在他讓吉秘書借來一些世界著名企業家傳記,企業管理,現代前沿科學技術,不讀不知道,一讀吓一跳,正是我們這麼多年“以互相整人為綱”時,他們的經濟發展了、科學技術走在了前面。

     他首先把工作重點放在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造上。

    從蔔奎向他彙報的關于林鋼的情況中可以看出,這個在五十年代建設并為國家立了大功的鋼鐵企業,由于設備落後,技術落後,産品質量低下,已經到了資不抵債的邊緣。

    現在靠賣廢鋼發工資。

    林鋼是他确定的試點企業,他經常去調查研究,幫助林鋼制定大政方針,并讓林鋼“走出去”到發達國家以“拿來主義”的态度,學習所有的先進經驗,同時又“請進來”各個方面的“老師”,傳授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

     吉海岩在大型國有企業方面,有過很多調查研究和改革的設想,張敬懷讓吉海岩當他和林鋼的聯絡員。

    吉海岩常常去林鋼,回來向張敬懷請示彙報,有什麼指示,又及時向蔔奎傳達。

    這是張敬懷的試點單位。

    他想在林鋼摸出一套改革大型國有企業的經驗。

     在農業方面,因為有了行之有效的“聯産承包責任制”,他暫時沒有花費更多精力。

     經過将近兩年的努力,如果按全省工農業總産值算,在全國各省市,從排名第十五位,已經上升到第十位了。

     這天,張敬懷剛剛到辦公室,吉秘書就向他報告,說是張主任病危。

     張環友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前就是省委一名副書記。

    他是60年代初期調到本省工作的。

    在抗日戰争時,他曾經是省委書記楊同理的上級,經過這麼多年的變化,他比楊同理反而低了一級。

    當時,張環友沒有想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在一支隊伍或一個團體中,占什麼位置,是由各種曆史的、客觀的、個人的、偶然或必然等諸多因素綜合而形成的,這既由不得他楊同理,也不是張環友自己能夠決定的,但是,張環友一直心理不平衡,長期和一把手鬧不團結,住在醫院不上班。

    到了文化大革命後期,在建立省革委會的時候,根據“三結合”原則,必須結合一個老幹部“進革”。

    當時,在結合老幹部方面,在誓不兩立的兩大派鬥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凡是“亮”了觀點,當然都要結合支持自己這一派的老幹部“進革”。

     張環友成了當時兩派都能接受的“中間人物”。

    一拍即合,“支左”的解放軍代表也沒有疑義。

    兩派便達成了協議。

    張環友便成了代表老幹部的新生“紅色政權”的一名副主任。

    張主任“進革”之後,因為他也是“三八式”的老幹部,一看那麼多忠心耿耿的老同志,老戰友被打倒,“同病相憐”吧,對老幹部沒有執行那一套極左路線,一上台,反而落實了一些幹部政策,因此得到一些好評。

    “四人幫”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