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不聽他的辯解:“門庭若市好嘛!門庭若市說明老百姓來找你,是相信你!門庭若市比門可羅雀好。
這個道理你都不懂得,還當秘書!”
這是吉海岩因為有人來訪第二次受到張書記批評。
如果這事讓蔔奎遇着,他處理的方式,肯定比吉海岩周全。
吉海岩和蔔奎不同,他的個性和自尊心比較強。
這天晚上,吉海岩來到張敬懷的房間,遲疑了半天,說:“我接受張書記的批評,看來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秘書。
如果張書記同意的話,我辭職。
”
張敬懷先是一愣,一想,是因為下午小馮的事。
是自己不對。
他作為秘書,應該盡自己的職責,如果真像自己說得那樣,他就沒有辦法工作了。
随即平心靜氣地說:“吉秘書呀,是我不對。
這些日子,有許多事,讓人煩惱。
是我’遷怒‘了。
孔子說,’不遷怒,不二過‘。
我遷怒了,不再’二過‘了。
你跟我一年多了吧。
我對你很滿意。
我無故發一次火,你就辭職,亂彈琴!”說着自己笑了。
吉海岩也笑了。
這是張敬懷和吉海岩發生的一次最尖銳的矛盾,以後沒有再發生過。
張敬懷不僅反對形式主義,甚至反對很多形式。
比如這過生日,無非是吃頓飯,喝盅酒,說些吉利話。
到頭來,我還是我。
辛苦工作了一陣,付出得很多,而不會促進事物發展變化的,他謂之“形式”。
過生日是一種形式,所以他從來不過生日。
張敬懷不過生日,夫人和女兒的生日是一定要過的。
母親替女兒辦;女兒替母親辦,每年都辦得紅紅火火的。
改革開放這些年,我國引進了發達國家一些科學技術,管理經驗,許多西方人的風俗習慣,也不請自來了。
比如什麼“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等,難道科學技術發達,風俗習慣也先進嗎?像過生日時,唱“祝你生日快樂”歌,接着是吹蠟燭,也逐漸普及起來。
為什麼我國春節之風俗,到了西方隻在華人圈裡流行,而西方這些節日,卻在中國普及得這麼快呢?有人說,這是“強文化現像”。
像西方人過生日的“吹燈拔臘”,他就很不以為然。
在我國人民的心目中,“吹燈拔蠟”是很壞和失敗的同意語。
為什麼在過生日時要把生命之火吹滅呢?
這幾年,夫人和女兒過生日時,也“吹燈拔蠟”,由她們“吹”去,“拔”去,張敬懷不去管,也管不了。
轉瞬間,吉秘書給張敬懷當秘書有兩年了。
他剛剛“上任”時,蔔秘書和他的個别談話,就是張敬懷授意的。
張敬懷讓蔔奎告訴吉海岩,是要他注意和艾榮搞好關系,否則得罪了老太太,那臉色就會讓你這個秘書下不去。
在夫人不高興時,要有點“忍”性。
吉秘書不像蔔奎那樣能“忍”,但遇到這類事,還是“忍”了。
吉海岩當然知道,張敬懷夫婦的長期不和,責任在夫人方面。
凡是他們夫婦吵起架來時,吉海岩按照蔔奎的“策略”,“躲為上計”。
夫人愛支使吉海岩幹這幹那的,這本來不是秘書的任務,可是為了工作,也礙于面子,吉海岩從來不推辭。
比如,她有時托吉海岩去買點什麼,吉海岩買回家後,把買的東西和剩下的零錢一起交給她。
買的東西稍有瑕疵,為退換,可能要跑好幾次路。
拿回來的零錢,她也要數來數去,好像吉秘書會“貪污”似的。
有一次,剩幾枚找零的分币,吉海岩沒有從口袋裡掏幹淨,老太太數了幾遍,說還差兩分,吉海岩一掏口袋,果然又掏出兩分,給了她,鬧得這個秘書下不了台。
這些他都“忍”了。
吉海岩同情張敬懷,夫妻不和,長年分居,家庭不像個家庭,從這方面說,他常常做點調解工作,以減少張敬懷一些煩惱。
下星期日是夫人艾榮的五十歲生日,吉秘書怕忘了,提前寫在日曆上。
這天,他向張敬懷提醒,說:“下星期一是艾榮同志的生日,是個整數,按舊社會是’五十大壽‘,怎麼辦?”
張敬懷不經意地從身上掏出來一百塊錢,交給吉秘書:“你看着辦吧。
”
“買件什麼東西,夫人能夠高興?”吉秘書征求張敬懷的意見。
“能買個官兒,她才高興。
”張敬懷冷冷地說。
吉秘書也不再問了。
結果是買了一條細毛圍巾和一台半導體收音機。
送給夫人時,說是張敬懷囑咐他買的。
夫人聽了還不相信,說:“他還會想着我的生日?”
吉秘書又和廚房大師傅商量,在艾榮生日那天,做了一桌豐盛宴席。
擺好後,張敬懷也想借機緩和一下家庭矛盾,強顔歡笑地坐在夫人旁邊。
他們一家三口,加上汽車司機、廚房大師傅、小保姆,都坐好了。
吉海岩主動當了主持人,說:“今天是艾榮同志的五十大壽,張書記,你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