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拜访张副院长

首頁
    還是不要喝酒的好。

    ” 胡寶亮聽了勸,不再堅持喝酒,卻和漢子聊起天來。

     這漢子是農家樂的主人,名叫李國旺。

    這裡的地名叫引鳳村大院子社,隸屬中州市鳳南縣管轄。

    李國旺算是這裡土生土長的農民,祖祖輩輩都是老實巴交種地為生的農民,父母均已早逝。

    前些年,李國旺守着一畝二分承包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雖說勉強能填飽肚子,但一年下來總是沒有多少節餘,已是三十五歲的男人了,還打着光棍。

    但他人心眼好,有的是力氣,誰家有個急事找他,準肯幫忙;因此,村裡倒是有不少姑娘中意于他,可人家父母一看他這家境,都打退堂鼓,為此他苦惱不已。

    後來,村裡在鎮政府的啟發下,召開扶貧幫教會,到外面請來專家指導怎麼發家緻富。

    李國旺參加了幾次這樣的會,受到啟發後,決定根據自家情況開家農家樂。

    他先做通他二伯的思想工作,把二伯的三間磚房和自己的兩間土牆房子串起來,用作經營農家樂的場地。

    開始的經營自然很辛苦慘淡,由于李國旺肯吃苦耐勞,又在菜品上苦下功夫,摸索了好多回,那菜肴竟燒出了明堂,回頭客越來越多,他開的農家樂居然越辦越紅火。

    李國旺緻富成功以後,貸款把原先的土牆房子拆了,在原地基上修建了一幢三樓一底的洋房,四面都貼了瓷磚,看起來氣派得很。

    他富裕以後也沒有忘記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服務員就是那些願意來餐館打工的鄉親們。

    他對他們很和藹,沒有一點老闆的架子,甚至無償傳授他們自己辛苦摸索出來的手藝,好讓他們以後另立門戶掙錢。

    村裡人在他的帶領下,陸續又有了幾家農家樂。

     張渝這時在想,胡寶亮等人策劃的城南開發項目,對李國旺這樣善良淳樸的農民也不知道是禍是福?但願胡寶亮他們這些人不會昧着良心搞開發吧。

     三個人在農家樂吃飽喝足了,張渝和蔣力義争着付飯錢。

     “蔣哥,我來付賬。

    ”蔣力義忙說,“張兄,你不管,還是我來。

    ”最後還是蔣力義付的賬,李國旺隻收了他們三十元。

    付完帳三個人就準備離開了。

     李國旺真以為他們是來搞開發調查的領導,特地從樓上提下來一大包制幹了的野菜,這些菜在城裡很少吃得到的。

     李國旺說:“我們鄉下也沒别的好東西送給你們,隻有這些東西才伸得出手,感謝你們幾位不辭辛苦來這裡調查。

    你看,實在抱歉得很,晚上又沒把你們招待好。

    ” 胡寶亮推辭說:“吃好的,老闆做的味道很不錯。

    東西呢,就不拿了。

    ” 李國旺固執的說:“這些東西我們這裡多的是,你們拿去吧,隻是一點心意,值不了幾個錢。

    ”硬要送給他們。

     蔣力義見狀,就把包接了下來,還說:“那不好意思啰。

    ”把那包東西扛在肩上,試着走了幾步路,還沒走出院子,突然踩虛了腳,忙把那包東西丢在地壩上,才沒摔跤,不過樣子有些狼狽。

     張渝看見後心裡好笑,不知這蔣力義是真踩虛腳,還是故意做的這樣子給李國旺看。

     李國旺看他們三人不習慣走夜路,大聲叫了聲:“老三!我們送送他們,你去拿兩個火把來點起。

    ” 老三是個青年小夥,“喂”的一聲答應着,點着兩個火把,從廚房裡出來,遞了一隻給李國旺。

     李國旺一手扛着那包野菜,一手舉着火把在前面帶路,張渝三個人走在中間,後面跟着老三,也拿着一隻火把,一前一後的送他們到公路上去。

     張渝他們再一次被這裡淳樸民風感動了,一路上走着三人都沒主動開口說話。

     李國旺把三人送到車旁,告别說:“三位慢走了,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然後打着火把往來時的路去了。

    卻見那火把的光亮一明一暗的,倏忽間轉個彎就看不見了。

     張渝還是坐的胡寶亮的車回城裡,回城的路上兩人仍是誰也不想先開口,互相都琢磨不透對方的心思。

     後來胡寶亮見車裡的氣氛實在太沉悶,打開了CD機,這回卻換了音樂,放的是薩克斯,車箱内就回蕩着悠揚低沉的管樂,如泣如訴…… 張渝的擔心并不是多餘的。

    本來按照胡寶亮的初衷,開發城南的土地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工程,對這兒的老百姓也不啻是一種幸運,但是後來事情的發展,卻不完全盡遂人意。

     由于多了人的貪欲,土地開發讓這兒的村民原先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有的甚至離鄉背井,家破人亡。

    這是後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