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爺似乎對汪三此時說的話一點兒都不感興趣,他繼續接着方才的話問巨人道:“你是說……祭天金人?”包爺的話聽得我們幾人雲裡霧裡的,但巨人顯然聽得很明白。
他點了點頭,把肩膀上一直不讓我們幫着拿,甚至連碰都不讓我們碰一下的背包取了下來。
根據包爺和巨人之間的對話,加上之前我鮮有的零星了解,我算是大緻知道了他們口中所說的這個“祭天金人”的情況,同時對巨人的那句“把太陽射下去”隐隐相信了。
《漢書?霍去病傳》中,曾經有關于“收休屠祭天金人”的記載。
而這個祭天金人被公認的說法就是一個銅鑄的人像。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春天,當時戰無不勝的霍去病發動了舉世聞名的河西大戰,率領萬騎出隴西,過瘀氏山千餘裡追擊匈奴,斬首匈奴八千餘人。
在此戰中擊敗了匈奴休屠王,從當時負責保管祭天金人的休屠王那兒得到了這個匈奴的“祭天金人”,并且把祭天金人送到了長安,放在了雲陽的甘泉宮。
但關于這個“祭天金人”銅像究竟具體是什麼模樣,有些人說是一尊佛像,也有人說是蒙古高原的薩滿雕像。
因為當時匈奴各種各樣的祭天活動都少不了祭天金人,之所以交給休屠王保管,就是因為休屠王勢力較大,放在他那邊安全系數相對高些。
這麼重要的東西竟被他給搞丢了。
匈奴單于肯定是非常不滿了,他準備殺掉保管不利的責任人休屠王,以解心頭之恨。
這也就成了休屠王背棄匈奴轉而投降漢朝的主要原因。
很長一段時間,匈奴的祭天金人一直被學者們認為是從中亞地區流傳而來的佛像。
但是早在漢武帝時代,印度還尚且沒有佛像。
佛像的出現是在霍去病拿到匈奴的祭天金人之後的一百多年的事兒了,顯然這種說法不是太靠譜。
還有一種說法是,祭天金人銅像是希臘戰神阿瑞斯。
當時的中亞地區正不斷地朝着希臘化方向發展,當時的希臘戰神阿瑞斯的形象也稱得上是中亞遊牧民族所崇拜的對象。
早在公元前4世紀的時候,戰神阿瑞斯的形象就已經開始逐漸東傳了。
但不管這祭天金人究竟是誰的形象,它總之被稱為了匈奴人祭天的聖物,并且祭天金人當年就被霍去病給掠走了。
巨人把他的布包輕放在地上,那布包之前背在他碩大的身上看起來并不大。
但鋪在地上,沒有了他身體這個巨大的直接參照物,這才發現原來這布包并不小。
巨人把那布包的扣子解開,裡面便露出了他的寶貝來。
那布包裡裝的不是“金人”,而是一副被擦拭摩挲得锃亮的青銅戰甲。
他把那戰甲鋪展開來,尺碼比較大,應該和他的身材相差不多。
當年霍去病奪走的是“祭天金人”的青銅像,而真正的“祭天金人”外是穿着這件青銅戰甲的,真正被匈奴人敬奉的也正是這副戰甲。
與其說是信奉戰神,不如說匈奴人信奉的是一種精神。
正是青銅戰甲所代表的精神——無所畏懼,剽悍與血性。
巨人把這青銅戰甲套在了自己身上,單膝跪倒在地,朝着四面八方各磕了三個頭,随後站起身朝着石豁口走去。
我看見他的布包裡并沒有用來射太陽或者射天的弓箭或者其他武器,巨人此時正空着兩手朝着石豁口走去。
走到石豁口時,此時黑鷹已經所剩不多,一縷縷陽光逆着他的視線照射而來,落在他那身戰甲上。
隻見巨人朝着太陽的方向把雙手伸展開來,也不知道是單純因為陽光照射的緣故,還是那戰甲在他身上顯示出了非科學能解釋的威力,我看見此時的巨人渾身上下散發出一道道奪目的金光,俨然成為了一個活生生的“金人”。
他一邊單膝跪下身子來,一邊将雙臂擺成拉弓射箭的姿勢。
雖然我們看不到有弓箭的存在,但看他這般專注的樣子,我絕對相信在他的眼裡已經看見了弓箭。
我出于強烈的好奇,往巨人那邊靠近,在距離他三四米遠的地方停了下來。
黑鷹已經被太陽光吞噬得差不多了,這時沐浴在陽光之下的頭狼忽然發出一聲憤怒的嚎叫,似乎随時準備沖過來吞掉我們。
周身已經被金光包圍的巨人将“弓”張滿,“嗖”的一聲脆響便傳了過來。
是的,這聲響動并不是我的想象,我真真切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