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部 南楚状元 第十八章 南楚称帝

首頁
    第一部南楚狀元第十八章南楚稱帝 顯德二十二年七月,大雍遣使求和,南楚君臣頗畏征戰,許之,未幾朝野有人,稱頌國主聖明,破蜀中,拒大雍,應晉帝位,國主惑于言辭,又信齊王當日所言,遂許之,于八月一日晉帝位,上表大雍,願為兄弟之國。

    時,朝中明智之士上表勸谏,國主憤怒,貶斥極多,江哲亦在其中。

    先,江哲上《谏晉帝位書》,詞深意切,語氣激昂,痛斥國主之非,國主大怒,欲斬之,内侍勸曰:"江哲乃南楚才子之冠,不可輕易加刑。

    "國主乃息怒,诏曰:"迫令緻仕,永不叙用。

    "江哲接旨,或勸之暫且隐忍,待日後相機勸國主收回成命,江哲唯言:"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從容而退,人皆敬之。

     --《南朝楚史。

    江随雲傳》 看我神色冰冷,陳稹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我淡淡道:"你想說什麼?" 陳稹猶豫一下道:"大人,您與大雍頗有聯系,但是為何又對德親王的事情如此傷情?" 我沉默了良久,才道:"大雍人才鼎盛,軍力強盛,又有明君賢臣,可以說天下一統的契機就在于大雍的發展,我南楚雖然人傑地靈,但是修于文略,疏忽武事,江南之人又多文弱,流弊難以革除,我從一開始就知道南楚必然亡于大雍,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所以我當初參加科考,并沒有為南楚嘔心瀝血的打算,我一介寒生,在南楚根本不可能掌握權柄,就是我能夠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南楚也不是我可以大展宏圖的地方,更何況我有自知之明,我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我所擅長的是出謀劃策,決勝千裡,如果沒有明君賢臣,我也發揮不出什麼作用,可是我終究是南楚人,讓我看着南楚這樣衰亡,我又不甘心,當初見到德親王,我希望他能夠是我心中的明君,可惜不是,他是個忠臣,不是枭雄,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所以錐心泣血,殁于軍中。

    大雍之人,我見過雍王、齊王,雍王殿下乃是王者風範,必然是一代聖主,齊王殿下雖然有些魯莽,但是也是霸王之才,我沒見過太子李安,但是想來能和雍王抗拒良久,那麼也非同凡響。

    我是一個普通人,所以對雍王和齊王我始終不願得罪,就是為了日後可以保全性命。

    " 陳稹道:"大人曾對德親王和雍王分别獻策,又是為了什麼?" 我淡淡道:"這些我本來不需要對你講,可是你既然甘心為我效命,那麼我也不妨直言,我為德親王獻策,如今已經達到目的,破城之策就不必說了,離間之策如今已經見到效果,你以為這次為什麼會是齊王攻打南楚。

    " 陳稹想了一想,道:"定是太子李安擔心雍王功勞太大,無法控制。

    " 我閉上眼睛,道:"不錯,當初我逼死蜀王,為的不是讓大雍無法更好的統治東川,而是為了王妃金蓮夫人,果然金蓮夫人到了大雍,雍帝李援喜愛她的美色,将其納入後宮,如果蜀王還在,雍帝必然不能如此做,雍王也不會因此直谏遭怒,否則你以為為什麼接下來雍王會因為太子的攻擊而狼狽不堪。

    " 陳稹疑惑地道:"可是沒有聽說過雍王進谏啊。

    " 我笑道:"這種事情,雍王怎麼會當面進谏,可惜就是暗中的勸谏也不免遭到父皇的白眼。

    接下來的事情德親王就不知道了,雍王派使者來求教,我讓他假意中毒,擁兵邊關,雖然保住了雍王的地位和安全,可是也讓他更進一步的和父兄離心,這才是我離間策的全部内容。

    " 陳稹驚訝的看着我,道:"屬下沒有想到大人抱病替雍王謀劃會是這個原因。

    " 我搖頭道:"你也别太敬佩我,其實雍王和雍帝、太子之間的矛盾本來已經很尖銳,我隻不過火上加油,而且雍王現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