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部 天长地久 第二十六章 茶香留客饮

首頁
    不需問我,隻需聽聽街談巷議也就知道了,不過在我看來,他是一個有福氣的人,娶得如花美眷,深得雍帝信任的,這樣的好運世間幾人能有?” 丁銘眸中寒光電閃,道:“原來雲公子也是出身寒門,想來今日能有這般成就,必是經過千辛萬苦,隻是公子身家基業想必都在江南,卻不擔心在戰火中付之一炬麼?”丁銘心中思量再三,這位雲公子聽他語氣竟不是名門世家子弟,此人的氣宇風标,絕不是庸碌之人,見他排場,又是豪富之人,那麼這人身份就有趣得很了,不能輕輕放過。

    更何況他久在吳越,卻不曾知道這麼一個人,又怎會甘心含糊下去呢。

     我淡淡一笑,道:“不惜身家基業的又何止我一人,南楚數代國主,除了武帝陛下之外,都是最不惜基業的人?” 丁銘沉聲道:“公子何出此言?” 我望向窗外,淡然道:“晉朝立國以來,朝廷選士以德行門第為主,所謂德行,皆是世家吹捧,所謂門第,更是将寒門庶人拒之門外,結果國力日益衰退,為蠻人破了國都,帝後皆自焚死。

    太子南渡,立建業為陪都,苟延殘喘,人稱其後的晉廷為東晉。

    如今的南楚王宮,多半仍是當日修建的陪都皇宮遺址。

    雖然最後中原将士将蠻人逐了出去,國都遷回長安,但是選士的方式仍未改變。

    其後不過百年,東晉便四分五裂,武帝陛下承襲了江南沃土,立國稱帝,改以科舉制度選士,選拔将領更是不拘一格。

    可惜為了大業,武帝被迫和江南世家妥協,放手部分權力,換取世家支持,但是以武帝的雄才大略,那些世家不敢過分阻撓,其時南楚朝中皆是俊傑,不拘出身來曆,不問道德文章,乃是南楚最興盛的時候。

    可惜武帝立國不到七年,便不幸崩逝,靈王繼位之後,世家勢力重新擡頭。

    之後三代國主,皆是渾渾噩噩,隻知平衡世家之力,以保王位不失,科舉選才變成形式,更将以策論選才,變成以詩詞歌賦争勝。

    而且就是高中金榜,若無世家支持,縱有驚人才能,也不能晉身朝堂,朝中人事更替,多半都是世家争雄的結果,賢能列為下陳,庸才卻為高官,南楚人才凋零,多因于此。

    國主尚且不知奮發以守基業,何況我們這些普通百姓呢?” 丁銘眼中閃過黯然之色,他本是寒門士子,讀書不成方學劍,雖然成了有名的劍客,但是在世家眼中不過是個武夫,雖有報國之志,卻無進身之階,但是他仍然說道:“國主年幼,尚未親政,尚相秉政,雖然才具平平,但是朝局尚稱平穩,尚有陸大将軍選賢任能,以保疆土,若得大賢相輔,未必沒有轉機。

    公子真知灼見,世所罕見,若肯為國家效力,必是一代名臣,為何還要沉埋民間,韬光養晦。

    ” 我冷笑道:“丁兄若真是這樣想的,那麼在下倒是要送客了。

    若說國主年幼,隻是未親政之過,丁兄想必不知道,水晶龍璧如今就在大内藏寶閣内。

    且自從顯德二十二年建業被李贽攻破,朝中秉政世家皆遭兵燹,隻有尚氏因禍得福,一統朝綱,這十年來朝廷上豈止是風平浪靜,根本就是尚氏的一言堂,隻可惜尚氏才能不足,目光短淺,不知趁機執行新政,削弱世家在地方上的影響,唯才是舉,加強國力,反而任人唯親,不問賢愚。

    當年朝堂上還有可觀之人,如今除了一二人之外,不是尚氏附庸,就是碌碌無為之輩。

    陸大将軍雖然如你所說,選賢任能,可是兵部掌握在尚維鈞之手,在軍中想要升任校尉,便需兵部文書,陸燦雖然有心,可是這些年來又有幾人能夠從士卒升為将軍。

    而且陸燦也不過能夠在他親領的軍中這般選拔人才,就是陸氏嫡系将領軍中,升遷也多半和家世派系相關,這一點就是陸燦本人也無力改變。

    若非如此,丁兄這等豪傑,為什麼胸懷報國之志,卻不曾投身軍旅,效力疆場,隻肯在野襄助呢。

    ” 丁銘歎息再三,終于不語,這錦衣公子所說之言無一不真,卻是沒有辦法辯駁,隻能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公子所說雖然有理,但是現在局勢緊張,我等也不能坐視雍軍南下,尤其不能眼看雍軍肆虐吳越,離散無數骨肉。

    隻可惜吳越世家商賈未受波及者卻多半畏懼雍軍,不敢捐資籌建義軍,當真可惜可歎!” 我見他如此,便順着他的口氣道:“丁兄這卻是不知道世家商賈之人的心思了,這些人心中隻有利益二字,若非如此,怎會私航貿易成風,朝廷律令在吳越之地多半是一紙空文,就是尚維鈞,不也是想盡辦法将心腹之人安排到吳越主政,暗中進行私航貿易麼?這些人心目中利益比什麼都重要,若是出資籌建義軍,義軍再被朝廷控制,則吳越再不能像從前一般不受建業政令約束,這才是他們心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