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李康站在大雄寶殿之内,望着莊嚴的佛像,陷入沉思。
雖然還不到二月,長安還是十分寒冷,可是南鄭可是比長安溫暖的多,東川富庶之地,李康在這裡可以說是一手遮天,更何況他如今将朝廷安排的将領暗探一掃而空,更是沒有掣肘之人,按理說李康應該十分歡喜得意才是,可是李康心中卻燃燒着熊熊怒火。
就在方才,雍帝李贽的聖旨到了,不過不是朝廷使臣送來的,李康在使臣還沒有進入東川之前就派出得力手下扮作山賊将使臣殺了,不過仍然将聖旨取了來。
聖旨上面是命他嚴守葭萌關,不可懈怠。
看了聖旨之後,李康本應該歡喜,因為這樣看來朝廷還不知道東川已經被他完全控制,可是李康卻還是十分惱怒,憑什麼李贽可以對他呼來喝去。
李康從來都覺得自己是不幸的,出身微賤,自幼不得父皇寵愛,除了母親之外,李康從來沒有得到什麼溫情。
多少次他眼睜睜看着李安、李贽,甚至李顯、李貞,在父皇面前肆意邀寵,自己明明是三皇子,卻因為母親隻是一個地位低下的嫔妾而不敢上前。
若僅是如此,李康或者會容忍下去,可是唯一疼愛自己的母親,卻被紀霞那個賤婦生生害死,而父皇隻是追封了事,一怒之下李康逃離了皇宮。
可是逃離了皇宮之後,李康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生活已經是很多人夢寐以求得了,一個什麼都不懂的皇子在亂世之中生存談何容易,多少次被人辱罵毆打,多少次饑腸辘辘,憑着一點武技和心狠手辣,他終于活了下去,可是報仇卻是遙遙無期的一件事。
多少次他忍受不住外面的苦難,想屈服回宮,可是母親臨死之前的情景卻讓他終于堅持了下去。
而直到他遇到那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神秘人,李康才第一次覺得上天待自己不薄。
而後他練成了高深的武技,回去行刺紀霞,卻落敗被擒,若非是鄭暇仗義執言,隻怕他這個皇子就要問罪下獄了,若是如此也就罷了,偏偏李援将他派去東川,無诏不得回朝,這種明是貶斥暗是保護的舉動卻讓李康更加不平。
明明自己是天家骨肉,卻要讓自己向鳳儀門低頭,李贽還不是明目張膽和鳳儀門作對,可是憑着他的大軍,誰敢和他為難。
抱着這種心情,李康在東川整軍盡心竭力,終于掌握了一支不小的力量,可是即使如此,幹系大雍社稷的奪嫡之争,李康卻沒有絲毫機會參與,皇上、太子、雍王、齊王在這一點上似乎有相同的看法,所以李康的勢力根本無法在雍都立足,就是最溫和的李贽,也曾經寫信阻止自己介入長安之事。
難道我不是皇家的人麼,這種屈辱讓李康下定了決心,就是大雍颠覆,也不能任由人主宰欺壓。
所以超出了北漢魔宗的預計,李康決定反叛,而反叛的第一步就是清除身邊的暗探。
東川數年,李康已經成功的有了自己的力量,而蜀國餘孽也為了虛無缥缈的複國上了自己的船,再加上北漢魔宗的暗中支持,終于一舉鏟除了身邊的暗探和卧底,這些人早就被李康監控起來,如今一網成擒,李康終于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松。
然後汰換軍中将領,更換官員,李康多年來的謀劃終于付諸實施,東川已經是他一人的東川,而隻要尋到适當時機,就可以出斜谷攻向長安,到時候大雍朝廷就在自己掌握當中。
當然出兵的時機要仔細選擇,要等到長安周邊的軍力被李贽調去援救澤州前線和荊襄長江一帶之後,自己才可以如同匕首一般直接刺穿大雍的心髒。
李康心中明白,如今雖然自己手上有十萬兵馬,可是這些兵馬畢竟是大雍的軍隊,若是給大雍朝廷發覺自己的反叛,那麼這隻軍隊很可能會被朝廷分化招降,所以切斷長安和東川之間的聯系,隐蔽自己背叛的事實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而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憑着自己一人的力量是很艱難的,如果不能得到原蜀國勢力的支持,自己隻能功敗垂成。
而原蜀國勢力除了那些想要恢複昔日榮耀的舊世家之外,至今仍然暗中反抗大雍的錦繡盟就成了他最想招攬的力量,經過多次談判協商,今日就是錦繡盟主和自己會面的日子,霍紀城的謹慎很令李康歎服,他是輾轉多次,才最後得知在此地和霍紀城相會的,為了安全,除了葉天秀和幾個親信侍衛,李康沒有多帶人馬,他相信霍紀城也是很有誠意的,錦繡盟近些時日協助自己斷絕長安和南鄭通路,這就是誠意的證明。
将近黃昏時分,大雄寶殿的殿門突然無風自開,兩個黑衣人站在門前,其中一人正是多次和慶王會過面的陳稹,而另外一人則戴着遮陽鬥笠,青紗低垂,看不見形貌如何。
李康欣然上前道:“陳副盟主,這位就是霍盟主吧,小王聞名久矣,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
”
那黑衣蒙面人上前施了一禮道:“殿下禮賢下士,霍某也是聞名久矣,霍某不才,心中隻有複國一念,多年來碌碌無為,真是慚愧,聽陳稹說,殿下府上的蜀王遺子身份已經核實無誤,殿下之恩,蜀國遺民無不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