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處的漢代。
”
“未必,司南的最早記錄出現在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有度篇》,秦朝當政本就不長。
”林嶽搖頭道,“從時代上來看,張良會持有改良前的司南也不為過。
”
“自戰國到秦漢,金屬制品原材料采用的是青銅,兵器和日常用品都是如此,隻是配比不同,堅硬度不同。
”我反駁道,“難道張良會舍本求末地去專門鑄造一個黃銅的司南鬥盤?是為了标新立異,還是别有天機?”
“照你那意思……得,别和我說你是參照那根錐子得出的結論。
”林嶽眉毛一揚,“少昊之子那可是三皇五帝時代的人物,這年月也忒早了點吧。
”
就在我和林嶽争辯不休的時候,S已經将司南鬥盤的圖形導入到了筆記本電腦中,通過3D立體建模的方式同比制作了一個虛拟司南鬥盤。
晖兒則在一旁盯着上面的各個刻度,若有所思地翻動着一本筆記,繼而雙手飛快地在電腦上操作着,屏幕的一側不住地閃過一排排驚人的運算數字,正中漸漸形成了一個複雜的數學模型。
“這倆小子跟烏眼雞似的,年代啥的還要争嗎?”耿婆瞥了我倆一眼,“你們也不瞅瞅這司南鬥盤上的八卦排列。
”
我倆聽得一陣迷糊,不約而同地向那司南鬥盤望去,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這不是……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乾為金,坤為土,針秉先天之金氣,于乾為同體,于坤為金母,此針所以首南而尾北也。
至漢張子房隻用十二支,至唐一行除戊己二幹居中隻用八幹……”耿婆的話戛然而止,沖着我倆搖頭道,“這下面的我就不背了,人老了,這記憶力就差了啊。
”
這是清代孟浩所著《雪心賦正解》中的一段文字,是風水堪輿典籍中的一段經典诠釋,說的就是先天八卦的地盤刻度。
“漢張子房”便是張良,而當年他改進姜太公的奇門遁甲局七十二局為十八陰陽遁局時,用的也是後天八卦原理。
如此看來,這個以先天八卦為基礎的司南鬥盤,年代确實是在三皇五帝時代。
“說是這麼說,不過老婆子也弄不懂這鬥盤的奧妙。
”耿婆歎道,“司南盤我見多了,可這個樣子的卻第一次看到,居然還會打上孔。
”
說到那個孔洞,按司南的構造原理來說更是一個奇怪的現象。
從孔洞光滑的邊緣可以看出,這是制造者刻意造成的,但司南上作為指針的磁石長勺需要底盤絕對光滑,如果出現這樣的孔洞勢必便會增加摩擦力,這樣一來這個司南的精确度就會受到影響。
三皇五帝、先天八卦、司南鬥盤、圓孔……難道這塊鬥盤是另一件指南儀器的組成部分?!
“也許我們都被慣性思維蒙蔽了。
”沉默許久的晖兒突然道,“我想,這個司南指的應該是司南車,年代成于黃帝時代。
”
《晉書·輿服志》曾這樣記載:“司南車,一名指南車,駕四馬,其下制如樓,三級,四角金龍銜羽葆,刻木為仙人,衣羽衣,立車上,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它是一種指示方向的機械裝置,是在聯合運用車輪、滑輪、各種齒輪和繩索的基礎上的指南針的原始形式。
晖兒的結論并非空穴來風,如果結合這塊司南鬥盤的以上特征,那麼它很可能是指南車的方向标記部分,而那個圓孔便是導杆孔,用來穿出支撐木人的導杆。
從三皇五帝的時代背景去追溯這塊司南鬥盤的确切時間,那麼被鎖定的目标就隻會有一個,最早應用指南車的人——軒轅黃帝。
“我參閱了姜老送我的筆記,上面的記載和這塊司南鬥盤幾乎完全相符。
”晖兒遞過手中的筆記道,“隻不過它的盤符設計似乎在凸顯着奇數幻方陣列,我大約地列出了一系列算式,但卻看不出結果。
”
那本泛黃的舊筆迹上清晰地畫着與司南鬥盤相似的圖案,而從九宮八卦的标記上可以分明地看出,這塊司南鬥盤上刻意留下了清晰的數字。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四八為足,五居其中。
”我看着數字标記脫口而出,“這是洛書的幻方陣列,後天八卦是源自洛書,這個先天八卦怎麼會遵循洛書原則?!”
“我不是很熟悉河圖洛書,但從幻方陣列來看,這個鬥盤還有下一層含義。
”晖兒迅速地在鍵盤上敲擊了幾下,S立即導入數據,屏幕上那個虛拟的司南鬥盤立刻轉動了起來,一陣變化交錯間,新的數字陣列顯現了出來。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耿婆端詳着屏幕上的圖案緩緩道,“這先天八卦套上了後天九宮,才會把河圖洛書給擰到了一塊。
晖丫頭,你能不能把兩個算式拼起來?”
“已經拼起來了,這個算式的結果我看不出什麼規律。
”晖兒點點頭,點出了一個綜合的數字陣列,“不過,對亦凡來說應該很眼熟。
”
屏幕上由黑白圓點組成的數字陣列再次轉動了起來,可就在停下的那一瞬間,我幾乎驚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