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主有令,須為鷹爺梳洗更衣。
”
胖公公拍拍他,離房去也。
※※※
“帝宅巍峨夾清洛,
一代女皇定神都。
”
洛陽始建于隋大業元年,太宗李世民登位,深明洛陽戰略性的優越地位,命人修治洛陽城。
到武曌登上後座,鼓動高宗诏改洛陽為東都,同時展開營建洛陽的龐大工程,于原有的設施上,堆山立宮,沿洛水而築的上陽宮更是奢華無比,顯勝一時。
自永淳元年始,實際上高宗和武曌已遷都洛陽,不再返回長安。
武曌如此處心積慮遷都洛陽,除政治上的考慮外,還有實質上的需要,目的都是為登上帝皇寶座鋪路。
于政治而言,隻有離開長安,方可擺脫和淡化官民對李唐皇朝根深蒂固的回憶和感情,利于更朝改代,建立新政權新秩序。
從實際言之,由于長安人口大幅增加,農耕面積有限的關中區域早不敷應付,緻饑馑連年。
反之“三河四塞水陸通,何不長做洛陽夢”的東都,連接中土長江、錢塘、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更得大運河漕運之便,物産豐饒,可從根本上解決糧食的問題。
單看這一石二鳥,連消帶打的東遷大略,盡見武曌的高明處。
龍鷹被押送洛陽之前一年多,武曌登上帝座的一切條件均告成熟,敢反對的大臣不是誅家滅族,就是流放他方,唐朝宗室隻殺剩李顯、李旦兩個兒子,于是武曌在“上尊天示”、“順從衆議”的萬歲聲中,登臨大寶。
自此大唐被大周皇朝取代,武曌自号“聖神皇帝”。
她從媚娘、才人、昭儀、皇後、天後、聖母神皇到聖神皇帝,經曆三十多年朝廷内外的激烈鬥争,今天再沒有人敢挑戰她的權威。
在江湖方面,她蕩平了肆虐為禍數百年,于初唐尤烈的魔門兩派六道,赢得天下正道武林的景仰,于她個人而言,則盡收魔門經典,等若完成了從沒有魔門中人辦得到的一統魔道。
她的成就是前無古人。
龍鷹落網遭擒,不得不獻上“道心種魔大法”,實現她統一魔門的夙願,同時令她的威權攀上巅峰。
所以龍鷹在天津橋北登上陸岸的一刻,對她是意義深遠。
當然,背後尚有龍鷹、太平公主和胖公公沒法弄清楚的原因。
對龍鷹的重視是毋庸置疑的,她派出宮城衛軍的頭子羽林衛大将軍李多祚,率領二百精銳,從太平公主手上接收龍鷹,押赴皇宮。
被封為神都的洛陽,以洛河為界,分都城為南北兩部分。
都城西北為宮城所在,其他街、坊、市平均分布城南和東北部。
平民聚居的洛南設有九十六坊,洛北三十坊。
洛陽的一大特色是河道縱橫交錯,洛水橫貫全城,連接其他大小河道如伊水、漕渠、黃道渠等,故水上交通便利。
陸上交通亦規劃整齊,縱橫各十條通渠大街,主道闊達百步,小街三十步。
洛陽最著名的景點是天津橋,其“天津曉月”為洛陽八景之首。
橋南更為洛陽最熱鬧的肆市,兼之風景迷人,乃遊人必到之地。
市内青樓林立,足令自命風流的騷人名士流連忘返。
加上武曌剛遷徙關内雍、同等數十萬戶往洛陽,以充實洛陽的戶口,令人口超過百萬之衆,其況之盛,可以想見。
可惜龍鷹暫時無緣觀光,被送上馬車,車窗垂下簾幕,本該仍可隐約看到外面的風光,卻給左右護衛的騎兵阻隔視線。
旋明白過來,武曌該收到太平公主先一步送往京城的報告,知悉刺客一事,故如此大陣仗。
唉!終于要面對世上最可怕的女人,自己這便宜邪帝會否三招兩式就給她收拾?兩帝相遇,自己遭殃居多。
忽然想起向雨田,若這個“真邪帝”處于自己目下的處境,會怎麼辦。
車子緩緩減速,停下,門開,大将軍李多祚登車坐到他身旁,親切地道:“終于抵達端門,例行檢查後入皇城,直赴宮城。
我看過機密報告,鷹小兄真的命大。
俗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在小兄身上确是應驗如神。
”
馬車再次起行。
龍鷹一頭霧水,道:“我有什麼後福?”
這個年輕将領三十一、二的年紀,卻是位高權重。
乍看他算不上好看,隻是五官端正,可是由于體型骠悍,有及得上龍鷹的高度,兼之臉容清癯精明,雙目閃閃有神,愈看愈感渾身是勁,魅力非凡,故得武曌寵信,負起皇宮保安重責。
能占上這個位置,他不單是武曌的心腹大将,且在大周軍系裡該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尤得龍鷹好感者,是他态度親切,不打官腔,但如站在目下他與武曌的敵對立場,龍鷹靈銳的魔種感應到他内外功均臻化境,不會輸給那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