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 理想的读者

首頁
    如果徑以高陽稿之可疑可究者加以鑽研對比,則接下來我應該立即為這一疊“随手”文字中幾處有頭無尾的線索作一番拾遺補阙的工夫。

     先從一個小問題說起。

    殘稿中提及哥老會首洪達展曾于民國四十四到四十七年之間設局用計、将化名“周鴻慶”:的莫人傑送入“敵後”。

    高陽則僅借魏三爺之口聲稱:“這一節,在《上海小刀會沿革及洪門旁行秘本之研究》中也記之甚詳。

    ”并有“細讀一回那陳秀美書前題記便了”之語一筆帶過,而未暇道其究竟。

     在那一列走走停停、似乎永遠也不可能抵達目的地的火車上,我遂從書袋底部抽出這本上千頁的大書,翻開前次浏覽時根本未曾注意的題記。

    或許由于本書篇幅原就極長,題記也相當繁瑣冗贅;除了包括類似一般工具書、教課書等著作之基于方便查考而訂有凡例之外,還有幾行感謝辭,不外是“若無某某之鼎力協助,則本文殆無法順利出版問世……”諸如此類的陳腔濫調。

    然而,這篇題記的最後三行讓我眸眼一亮—— 此外,筆者更十分感激佑洪文化基金會駐香港分會的莫人傑先生所提供有關哥老會晚近發展的秘密史料。

    遣憾的是莫先生于十年前身陷大陸,生死未蔔,筆者無法當面緻意,謹此敬申謝悃。

     乍讀這三行文字,辭意俱無不妥。

    可是深翫細诘,卻疑窦叢生。

    第一,“佑洪”早經覆案、可知為哥老會世襲首領廁身“老頭子”特務系統之代号,豈能明目張膽以之成立什麼文化基金會?第二、莫人傑這個名字從民國三十四年借屍詐死之後便消失在人世之間,豈能于近二十年後複以本尊姓字向老漕幫“幫朋大老”之門徒提供哥老會的秘史?第三,從陳秀美這部著作之出版于民國五十六年一月算起,倒推十年,則陳秀美應該尙未開始攻讀其碩士學位,而莫人傑既已“身陷大陸”,又如何能未蔔先知、且通過海峽兩岸的封鎖隔閡,使陳秀美得其晚近哥老會秘史之奧援呢? 然而,這三行彼此抵牾扞格的文字并沒有困擾我太久,我立刻想起同樣記載于殘稿之中、出自龍芳親筆的“使十目所視,各自會心,或可迫使後黑手猙獰出面”這幾句話。

    顯然,龍芳當年執意要将一部在高陽看來“寫得糟透了”的故事拍成一部中日合作、耗資巨萬的電影,以及陳秀美會在一部堪稱體大思精、學術嚴謹的著述中題記感謝一個從來沒能、也不可能提供她任何史料的人,其用意是一樣的: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的讀者”。

    這個“理想的讀者”能夠透過殘破散碎的文本,完全了解作品的意義:。

    且基于這份了解而訴諸某種符合作者所預期的行動。

    龍芳和陳秀美所要做的正是去勾逗、觸犯甚至挑釁這個“理想的讀者”——讓我們暫且保留對此一語詞的記憶。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憑着些許殘存的印象、終于在《上海小刀會沿革及洪門旁行秘本之研究》中找到魏三爺所謂“記之甚詳”的四個段落,它們分别散見于此書的“統領門”、“組織門”、“諜報門”、“醫藥門”等四個相去各有數十臣頁的章節,每段雖各有上下文,且祇寥寥數語,然而抽離重組卻可以串成一個首尾俱全的完整叙述—— 民國三十七年十一月,哥老會洪達展獲釋,旋赴南、京請命,奉準接掌“中國新社會事業建、設協會”,并廣泛吸收愛國青年,特許各成員保留原有幫籍身分加入協會,互稱同士心,戮力反共大業。

    (以上見“統領門”) 民國四十年三月,“新社會”同志施品才、康用才因奉極峰密令處分“上元項目”善後事宜圓滿周洽,擢聘主持保密局海外前進基地督察室。

    該罩位由哥老會洪達展直接掌握,獨立作業,不受機要室資料組節度;為小刀會首創以來幫會分子管領情治作業的最高層級。

    〈以上見“組織鬥”) 民國四十五年九月,海外督導室簡派前“新社會”同志羅德強赴香港前進基地,以“國府已偵知匪駐港辦事處主任連貫與莫人傑過從之事”向莫氏示警,促其盡速離港,暫赴内地藏匿。

    (以上見“諜報門”) 民國五十二年十一月,羅德強自行前往“河洛漢方針灸醫院”展開偵搜,其行動過程出現重大瑕疵,并且擅自洩露任務機密,督察室當即施以制裁。

    (以上見“醫藥門”) 第一段中的“洪達展獲釋”,所指者應該就是“太子爺打虎”之後的事。

    對照次一段可知:大約也就是在民國三十八年初左右,洪達展利用“新社會”吸收幫會分子的納編行動,一方面擴大中樞特務機構、争取“老頭子”進一步的信任,一方面也誘使幫會光棍,開始對步入政壇或分潤官方權力有了興趣。

    其中——可算得是我意外的收獲——“哼哈二才”以萬氏家奴身分一躍龍門、倚附于洪達展的時機、背景也浮現了大緻的輪廓;這兩人能在不數年之内跻身情治單位的督察,以世俗棍痞視之,自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