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個“鎮龜道”弟子說:“為安全計,也盡快傳書給駐在京師的‘首蛇道’弟子,讓他通知師副掌門趕回來坐鎮。
”衆人點頭同意。
“他是在想什麼的……”旁邊一個同門喃喃說:“要去也帶人去嘛,這麼胡來……” “不許批評他!”桂丹雷厲聲呼喝。
“他是天下無敵的武當派掌門。
他要幹什麼事情,怎麼幹,無人能管。
” 第一線陽光透現時,桂丹雷、陳岱秀和五個沒有跟随葉辰淵遠征四川的“兵鴉道”弟子,已經備好兵刃和輕便行囊,踏往下山的路途。
就在那拜山神道旁,一個矮壯身影斜背着長刀,站在坡上等待。
不用細看那隻垂着左臂的身影,桂丹雷已知道是誰。
“誰告訴你的?”桂丹雷問。
錫曉岩沒有回答,但站在桂丹雷身旁的陳岱秀,不好意思地垂下頭。
“讓我也去。
”錫曉岩從斜坡上躍下來。
“我們是去做正事。
”桂丹雷嚴肅地說:“不是給你去發洩喪兄之痛。
” “我也是武當弟子。
”錫曉岩斷然說:“武當的戒條,我也懂。
” 桂丹雷凝視錫曉岩的眼睛。
然後搖搖頭。
錫曉岩不服氣:“你不許,我也跟着來。
私自下山犯了戒,你回來再懲罰我吧。
” 桂丹雷歎息搖頭。
同時卻也為門派感到自豪。
——武當派二十多年走的這條路,就為了培養出這種倔強驕傲的武者。
桂丹雷沒說一句,就領着六人繼續步下山道。
——但也沒有再阻止錫曉岩同行。
出了山門,下了山腳,八人背向升起的朝陽,往西而行。
目的地:關中。
西嶽華山。
這八人不知道:他們離開的同時,也有一隻不明的鴿子從武當山振翅而出,飛進那黎明的天空中。
大道陣劍堂講義·其之十二
武林“九大門派”列表(上): (本列表所述時代為大明正德八年) ◇少林派◇ 河南嵩山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寺僧自古已有修練武藝的傳統,以超脫生死的武道精神,參貫禅機。相傳少林寺最基礎鍛煉功法“易筋經”及“洗髓經”,乃是達摩祖師從天竺傳來,并衍生出其他少林武技,實際不可考。
少林武功在隋唐之間已負盛名,雄視武林近千年,對中原各派武術影響極深,故得“天下武宗”的稱譽。
少林派屬正統外家,主要走剛猛硬派一路。
少林寺僧練武本為參禅及保護寺院之用,因威力太猛,容易造成殺孽,因此不傳俗家。
佛家戒殺,故其武技少用刀劍利器,而主力發展徒手拳法及棍棒之術。
寺内武僧亦同時修禅,“禅武不二”的精神,乃為少林武道之根本。
少林派武術博大精深,秘藏寺院内的拳械與各種功法甚多,号稱“七十二技”。
但有說其中部分已經再無人傳承修習,僅存于拳經兵譜之内,實已失傳。
著名武技:少林五拳、緊羅那王棍、十八銅人陣法 ◇武當派◇ 元末明初全真道人張三豐于湖北武當山創立。
張真人身材魁偉,體質異常,不論寒暑,皆隻穿一衲一蓑。
相傳其内家武功,乃參悟道家的内丹養生功法,轉化成強身技擊之術,據記載曾有“單丁殺賊百餘”的勇武事迹。
張真人入武當山修道後,某日得觀蛇鶴相鬥,從兩者身姿動作,領悟了勁力剛柔之理,創出武當最高絕學“太極”,從此奠定武當派在武林二百年來的地位。
武當派武功素以拳劍著稱,原本專走内家功夫以柔克剛、借力打力的路數,武當弟子亦全為道士;惟二十餘年前大破物移邪教一役後,全派上下突然還俗,武學風格更大加改革,摒棄了養生道術而偏重于武鬥實戰,所有拳法劍術重新大幅整編,走上了暴烈辛辣之路,又以極酷烈的方式訓練大量弟子,武當派聲勢因而一時大振,并生起“天下無敵,稱霸武林”的野心。
著名武技:太極、武當形劍、武當勢劍、武當行劍、武當飛龍劍、兩儀劫拳 ◇峨嵋派◇ 坐鎮四川佛教名山峨嵋山,實際創立曆史已不可考。
有傳說春秋時代“白猿公”司徒玄空,入山創立峨嵋武學,此事并無足夠佐證;但可以确定最遲在宋代,已有僧人道士在山中傳承武功的記載。
數百年來,峨嵋山上及山下鄰近地區的各種武術家數,漸漸自然融合,最終成之為峨嵋派。
峨嵋派武道以槍棒術最為世人所識。
峨嵋槍法獨步天下,講究闩攔紮打間的微妙變化,武林各派長兵,惟有少林棍棒能與之較量。
峨嵋武功雖然最初源出于佛道宗教,但早已演變成為俗家門派,兼收男女弟子,傳承之風比一般的山門派系較為開放。
由于槍棒屬長兵器,适合于戰陣上使用,峨嵋派弟子參軍入伍也較他派為多。
著名武技:騎龍槍、大手臂、圓機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