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使的是又大又長的一柄雙手樸刀,那刀中央護手成“卍”字倒鈎形狀,有鎖纏敵人兵器的功用。
江雲瀾當然知道,葉辰淵所選的三人,都屬這支遠征軍裡的最精英。
他朝着副掌門微笑。
“你們三人聽從江師弟的一切指揮。
”葉辰淵冷冷說着,指一指身後,那裝着錫昭屏骨灰的壇子。
“把那個人的頭顱帶回來,祭我們五位同門的英靈。
” 三人同應一聲:“是!” 江雲瀾把鐵甲爪穿好,動一動尖利的五指,确定移動靈活,便朝葉辰淵點一點頭,領着石弘等三人及陳潼出門。
柳人英看見那五個身穿全黑衣履的身影,乘夜快步走出“鳳來大客棧”時,不禁感到奇怪。
——這個時分,出不得城,他們要去哪兒呢?…… 柳人英已經在客棧對面的酒館裡坐了很久,一直監視着武當派是否有特别的動靜。
他見那五個武當人已經走到一條街外,馬上放下銅錢付賬,出門跟蹤上去。
柳人英跟弟弟柳人彥,是一對雙生兄弟,長得一般模樣。
隻是弟弟用的是雙截的鍊子槍,他用的則是一杆雙頭短花槍,此刻他把槍放在一個木造的胡琴盒子裡,背在身後面,一身衣着也像個流浪的樂師。
柳人英遠遠吊着那五個身影,心裡思考:他們必然是去城裡某處動手,否則怎麼都帶兵刃?成都城裡有武當的敵人嗎?而且要出動幾個人……難道我們的行藏被他們發現了?想找我們測試峨嵋派的武功?…… 柳人英想到這個可能,不免有點心焦,全神貫注着不要跟脫了。
他留意那五人,一前四後地走,顯然有個是帶路的。
他想起剛才不久前,有個黑衫男子進了“鳳來大客棧”,可能就是這個帶路的,是個探子。
峨嵋派被盯上了的可能性變得更大。
那五人并無停頓,也沒回頭看過一眼。
似乎他們不擔心被跟蹤。
五人轉過一個街角,柳人英看不見他們。
他放輕腳步急急上前,藏在街角牆後,謹慎地緩緩伸頭張望。
“你跟夠了沒有?” 一聽這話柳人英背脊毛管直豎。
他迅速取下背上的琴盒,舉起。
巨響。
樸刀的寬闊刀鋒,猛力橫砍在那牆角,斬入磚牆三寸。
牆後爆出琴盒的木碎——柳人英僅僅及時用盒子擋住那刀刃。
他的右手握住破碎琴盒内的花槍杆。
可是連一招都來不及發出,已經有另一條身影竄過牆角沖來。
兩柄顔色灰黑的劍。
一柄斬在柳人英的右臂膀。
另一柄直進心髒。
這種速度,就算不是被偷襲,年輕的柳人英也不可能躲過。
呼延達手上的“靜物雙劍”,無聲迅速收回。
牆上噴撒一股血花。
李山陽也輕松地把樸刀從牆角抽出。
他不用檢視,也知刀鋒無絲毫崩損。
江雲瀾和石弘,這時才緩步從街心遠處走回來。
陳潼則蹲在牆角的屋檐上——發現有人跟蹤的,當然就是他這個“首蛇道”弟子。
五人冷冷看着緩緩倒下的柳人英。
還有他仍握在手中的短槍。
“峨嵋。
”石弘說。
“沒工夫理會了。
”江雲瀾說。
“先集中完成這事情要緊。
” 陳潼躍下來,着地無聲。
五人前往“祥雲客棧”的路途,遺下還沒完全斷氣的柳人英。
因此他們看不見,死前的柳人英,用自己的鮮血,在牆上畫了半個歪歪斜斜的太極符号。
——不夠一盞茶的時間後,正要來接班監視的柳人彥,發現了哥哥仍暖的屍首。
大道陣劍堂講義·其之十
鴛鴦钺,别号“鹿角刀”或“日月乾坤劍”,乃是一種形貌奇特的奇門短兵器,出必成雙,故稱“鴛鴦”。兵刃的各部位皆有名稱,分别為鹿角、蛇身、鳳眼、魚尾、熊背。
鴛鴦钺全體上下左右總計共有四個刀尖,九處利刃,合計十三道鋒口,故此正式全稱為“四尖九刃十三鋒子午鴛鴦钺”。
正因鋒刃如此之多,又要左右同時運用,揮舞翻轉之間,很容易自傷身體,故這種奇門兵器非常難學;但一旦功成,因為各刃鋒角度詭異,出手方向莫測,又令敵人極難防範。
由于攻擊距離短,對步法身法的要求極高。
樸刀又稱“雙手帶”,是一種介乎短兵和長兵之間的民間用長柄兵刃,通常全長約在五尺(150公分)左右,刀身和柄杆各占其半,刀身寬而刀刃薄,主力以砍斬為主,因長柄利于雙手使用,其勢甚猛。
樸刀興起于宋代(小說《水浒傳》内就有很多關于樸刀的記載和描寫),據考究因當時民間禁止藏有軍器長兵,一般平民為了方便自衛,将一般農用刀具,接上長柄使用,權充長兵器,漸漸演變成樸刀的制式。
及至清代末年太平軍起事,其士兵大量使用樸刀,故當時又被稱作“太平刀”。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