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 光叔

首頁
    按上面記載,保護宣宗的是權宦仇士良,并提到“尋請為僧”,也就是向武宗皇帝申請出家。

    這就可信了。

    同時代的《北夢瑣言》為了顯示該事的隐秘性,記為:“(宣宗)密遊方外,或止江南名山,多識高道僧人。

    ”正史上雖未記載他出家為僧,但說其“器識深遠,久曆艱難,備知人間疾苦……”這裡的“久曆艱難”很可能暗指其出家的經曆。

    關于宣宗出家的寺院,有河南淅川香嚴寺和浙江海甯安國寺兩說。

    香嚴寺傳說稱,宣宗在該寺出家七年,當是誇張;如果其真的出家雲遊,按諸筆記所載,多稱其遊曆江表,在浙江海甯安國寺出家的可能性更大。

    宋代筆記中多有此記載。

    但在武宗會昌末年,他應該返回了長安。

    因為會昌六年三月一日,武宗病危,這一天他被宦官擁立為皇太叔,即在此之前已恢複親王身份。

     韬光養晦的宣宗最終成為皇帝。

    武宗沒兒子,在其将死時,宦官們商量着立個好擺布的人為帝。

    這是他們選擇宣宗的原因。

    但即位後,宣宗出色的施政手腕使宦官和大臣瞠目結舌。

    宣宗早年信佛,晚年信道,同時又親近儒士,每每與大臣讨論問題;愛惜書生,常于殿柱上題寫秀才、舉人和進士的名字。

    他與大臣的關系非常和諧,每有大臣外出,他總會寫詩贈送。

    在接見臣子前,他總是更衣洗手,整理裝容。

    處理政務,他更是夜以繼日。

    若有章奏涉及朋黨,他會偷偷焚燒掉。

    這位皇帝非常勤儉。

    在唐朝,後宮生活中有一個習慣,皇帝與妃子同房時,必用龍腦香、郁金香點綴地面,宣宗廢除了這一淫逸的習慣。

    他所穿的龍袍,往往是洗過多次的;每天的餐食也不過三四個菜。

    有一天,皇後患病,召禦醫上湯藥,及治愈,宣宗從自己的袖子裡取出幾兩金子,塞給禦醫,說:“不要讓内官得知,若知道了,恐怕會有谏官上疏呀。

    ”皇帝拿自己的私房錢感謝醫生,但又擔心這樣做會為谏官所阻,惶恐中道出其可愛的形象。

    上面的事迹見于晚唐蘇鹗所著的《杜陽雜編》。

    當然,有時候他也發脾氣:有位官員叫孟弘微,很自大,有一次,宣宗與大臣議事,孟插嘴:“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陛下您怎麼不知道有我這麼個人呢?為什麼不因我出色的文字才華而叫我當翰林學士?)宣宗怒道:“卿何人斯,朕耳冷,不知有卿!”(宣宗怒道:“你是誰啊?我耳朵冷,不知道有你什麼個人!”)轉天,宣宗對宰相說:“此人太過狂妄,随便就要當翰林學士,想得太容易了吧!” 大中十三年(859年),可謂唐朝最後一抹輝煌。

     在宣宗做皇帝的第十個年頭,一位詩人踏上長安城南的樂遊原,寫下同名詩:“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詩人回望長安,看到它浸于一片絢爛的晚霞中。

    在那個時代,宣宗确實想為這龐大的帝國做些事,可暮色已至!在他即位前幾個月,曾發生過一件事:一天傍晚,他跟随武宗出行回來,路上墜馬,大約因為在隊伍最後面,人們都沒發現。

    時值寒冬,天降大雪,長安大街,四顧無人。

    他很冷,大呼:“我光王也!”半晌,才有巡夜人員走過來,但不知道這個躺在雪地裡的人說的是真是假。

    也許太冷了,巡夜人員嘀咕着走遠了。

    宣宗一個人躺在地上,慢慢爬起,發現巡夜人員留下一個罐子,幹渴的他一飲而盡,開始以為是水,喝到嘴裡竟是美酒。

    他感到一絲溫暖。

    他站起身,雪更大了。

    他想在風雪中沖破這無邊的黑夜,但這黑夜卻是那麼漫長……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