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 少女的事业

首頁
    唐朝志怪與傳奇中活躍着一批本領高強的女俠,其中聶隐娘和紅線的故事最為著名。

    這兩個人的故事見于晚唐袁郊所著的《甘澤謠》。

    這兩個故事都與唐德宗時最強勢藩鎮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有關。

     聶隐娘是魏博鎮大将聶鋒之女,十歲時被一個尼姑拐走為徒,帶至深山,五年後被送回時已身懷絕技,可飛檐走壁,長空刺鷹,取他人項上之頭,如反掌觀紋一般容易。

    聶隐娘一度成為職業刺客,後被田承嗣收入帳下,元和年間被派去刺殺其對手陳許節度使劉悟。

    但沒想到聶隐娘被劉悟的風範吸引,反了水。

    随後,田承嗣又派兩大殺手“精精兒”和“妙手空空兒”前來行刺,都被聶隐娘化解。

    聶隐娘後來告别劉悟,遊于唐朝的山水間。

    文宗開成年間,有人在蜀地古棧道遇見過她。

    與聶隐娘并稱唐朝兩大女俠的是十九歲的女孩紅線。

    她本是潞州節度使薛嵩的丫鬟,當時薛嵩遭強大的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壓迫,田承嗣欲奪其境,薛嵩深為憂慮,又無計可施。

    紅線表示願解主憂,于是來回七百裡,夜入有上千猛士保衛的魏郡田承嗣府邸,但并未刺殺他,而是将其床頭的金盒拿走。

    後薛嵩又将金盒送還田承嗣,意思是,進入你戒備森嚴的府邸很簡單,你要不老實,可随時取你人頭。

    田承嗣捧着金盒,驚恐絕倒。

    這就是著名的“紅線盜盒”的故事。

    其實,除了此二人外,還有一批無名俠女。

    先看晚唐康(車并)(一作康骈)所著的《劇談錄》中的一個故事。

     長安潘将軍住光德坊,曾得玉念珠一串,此珠不但通财,還可使人有官祿。

    潘将軍故而十分珍視該珠,将其安放在府邸道場内,每月參拜。

    這一天,打開盛珠的玉盒後,發現裡面空了。

    潘将軍很郁悶,以為這是家破之兆。

    此事被京兆府的王超大人得知。

    王超已年過八旬,對此案發生了興趣,認為此案非尋常人所為。

    此日,王超路過勝業坊北街,見一個十七八歲的绾了三個鬟的女孩,腳穿木屐與少年踢球,接球而踢,高達數丈,觀衆驚異,王超亦為之叫好。

    後得知,此女居于勝業坊北門小胡同,與母親同居,家裡很窮,平時以縫紉為業。

    王超對這個女孩家多有資助,女孩對王超以舅相稱。

    其家雖窮,但女孩有時卻送給王超一些稀有的東西,比如南方進貢的洞庭橘,這在當時屬于皇宮之物,隻有宰相和少數大臣才有幸得到皇帝的賞賜。

    如此一來,王超更是懷疑女孩的身份。

    但他不動聲色。

    直到一年後,王超對女孩說:“潘将軍一年前丢了玉念珠,你可知道?” 女孩微笑說:“我如何知道。

    ” 王超說:“若你能找到,當重謝。

    ” 女孩沉吟良久:“那珠确是我所取,隻是與朋友打賭,沒想真的要它。

    來日您到慈恩寺塔院,我把該珠交與舅舅。

    ” 轉天早晨,王超如期而往,女孩則早就到了。

    此時寺門雖開,但塔門還鎖着,女孩不急不忙,騰空躍起,其勢如鳥,眨眼間,已上到幾十米高的塔上。

    探手取珠,朝王超揚了揚手,随後跳下高塔。

    而出現在下面這個故事中的女俠,身手更是不凡。

     開元中,吳郡人入京應明經舉。

    至京,因閑步坊曲。

    忽逢二少年,著大麻布衫,揖此人而過,色甚卑敬,然非舊識,舉人謂誤識也。

    後數日,又逢之。

    二人曰:“公到此境,未為主領,今日方欲奉迓,邂逅相遇,實慰我心。

    ”揖舉人便行,雖甚疑怪,然強随之。

    抵數坊,于東市一小曲内,有臨路店數間,相與直入。

    舍字甚整肅,二人攜引升堂,列筵甚盛。

    二人與客據繩床清坐定,于席前更有數少年,各二十餘,禮頗謹,數出門,若伫貴客。

    至午後,方雲:“來矣。

    ”聞一車直門來,數少年随後。

    直至堂前,乃一钿車,卷簾,見一女子從車中出,年可十七八,容色甚佳,花梳滿髻,衣則纨素。

    二人羅拜,此女亦不答。

    此人亦拜之,女乃答。

    遂揖客入,女乃升床,當局而坐,揖二人及客,乃拜而坐。

    又有十餘後生,皆衣服輕新,各設拜,列坐于客之下。

    陳以品味,馔至精潔,飲酒數巡,至女子,執杯顧謂客:“聞二君奉談,今喜展見,承有妙技,可得觀乎?”此人卑遜辭讓,雲:“自幼至長,唯習儒經,弦管歌聲,辄未曾學。

    ”女曰:“所習非此事也,君熟思之,先所能者何事。

    ”客又沈思良久,曰:“某為學堂中,著靴于壁上行得數步。

    自餘戲劇,則未曾為之。

    ”女曰:“所請隻然。

    ”請客為之,遂于壁上行得數步。

    女曰:“亦大難事。

    ”乃回顧坐中諸後生,各令呈技。

    俱起設拜,有于壁上行者,亦有手撮椽子行者,輕捷之戲,各呈數般,狀如飛鳥。

    此人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