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沒拒絕,打開石門,含水往谷下噴去。
劉法師放眼望,隻見幽谷中,有一條蒼龍和一頭白象在那裡對舞,姿勢非常優美;又有鸾鳳一對,在那裡放歌,其聲清越,更是動聽。
劉法師正看得入迷,過了不久,他被拍了一下肩膀,那人示意張公弼送他回去。
劉法師無奈,隻能聽其安排。
劉法師到山下後,再回望,剛才有龍象争舞的地方,唯有青崖面面,丹壑道道,林木蔥翠,别無其他。
劉法師怅然若失。
快到道觀時,張公弼不再相送。
走之前,劉法師對他說,自己回到道觀後将事情處理一下,就去找他,意思大約是以後就跟他混了。
張公弼未置可否。
卻說劉法師,把道觀裡的事情安排好,回去找張公弼。
他按記憶裡的路徑,向着那絕壁攀緣,步步險阻,艱難異常,峰回路轉,迷失山中,永遠都不可能到達了。
他非常懊喪,悔恨當初沒在石洞裡住下。
就這樣,我們的主人公坐在華山深處,沖着天空呼喊張公弼的名字,但張公弼再也沒有出現過。
貞元中,華州雲台觀有劉法師者,煉氣絕粒,迨二十年。
每三元設齋,則見一人,衣縫掖而面黧瘦,來居末座,齋畢而去,如此者十餘年,而衣服顔色不改。
法師異而問之,對曰:“餘姓張名公弼,住蓮花峰東隅。
”法師意此處無人之境,請同往。
公弼怡然許之,曰:“此中甚樂,師能便往,亦當無悶。
”法師遂随公弼行,三二十裡,援蘿攀葛,才有鳥道,經過崖谷險絕,雖猿狖不能過也,而公弼履之若夷途,法師從行亦無難。
遂至一石壁,削成,高直千餘仞,下臨無底之谷。
一徑闊數寸,法師與公弼側足而立。
公弼乃以指扣石壁,中有人問曰:“為誰?”曰:“某。
”遂劃然開一門,門中有天地日月。
公弼将入,法師随公弼亦入,其人乃怒謂公弼:“何引外人來?”其人因阖門,則又成石壁矣。
公弼曰:“此非他,乃雲台劉法師也,餘故交,故請來此,何見拒之深也?”又開門,内公弼及法師,公弼曰:“法師此來甚饑,君可豐食遣之。
”其人遂問法師:“便能住否?”法師請以後期。
其人遂取一盂水,以肘後青囊中一刀圭粉糁之以飲法師,味甚甘香,飲畢而饑渴之想頓除矣。
公弼曰:“餘昨雲山中甚樂,君盍為戲,令法師觀之。
”其人乃以水噀東谷中,乃有蒼龍、白象各一,對舞,舞甚妙,威鳳彩鸾各一,對歌,歌甚清。
頃之,公弼送法師回,師卻顧,惟見青崖丹壑,向之歌舞,一無所見矣。
及去觀将近,公弼乃辭。
法師至觀,處置事畢,卻尋公弼,則步步險阻,杳不可階,痛恨前者不住,号天叫地,遂成腰疾。
公弼更不複至矣。
昭應縣尉薛公幹為僧孺叔父言也。
(《玄怪錄》)
故事是牛僧孺的叔父聽昭應縣縣尉薛公幹說的,前者又告訴了牛僧孺。
或許這樣神奇的石壁真的存在于華山蓮花峰?千年時光令我們無處可尋,但那異乎尋常的想象已帶我們攀上石崖,并眺望到翩然起舞的白象與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