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 一个人的乌托邦

首頁
    。

    ”因以酒令元之飲,飲滿數巡,不覺沉醉,既而複醒,身已活矣。

    自是元之疏逸人事,都忘宦情,遊行山水,自号知和子,後竟不知其所終也。

    (《玄怪錄》) 後面的故事是: 漫遊了和神國的古元之,對紅塵之事再無興趣,而是遊山玩水,給自己起了個法号“知和子”,後來大家再也沒見到他,不知去了哪裡;或者說,他真的去尋找那個和神國去了。

    關于烏托邦,在唐人的腦海裡主要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類似于“桃花源”的類型,如晚唐盧肇所著的《逸史》記載:信州李虞與秀才楊棱遊華山,至幽谷,發現一小洞,鑽進去後,行了幾裡,又至一洞口,穿越之後,豁然開朗,川岩草樹,不似人間,亦有耕種的人點綴眼前。

    耕者見二人後甚驚異,通報洞主。

    在交談中得知,洞主叫杜子華,逃避魏晉亂世,居住于此,已數百年,而不知有隋唐。

     第二種描述的則是純粹的仙境了,如晚唐谷神子所著的《博異志》中著名的《陰隐客》一篇,主人公意外地進入到地心世界:唐中宗神龍元年,房州竹山縣百姓陰隐客,在其莊園打井已有兩年,深挖了一千餘尺,依舊不見有水。

    陰隐客不放棄,叫工人繼續穿鑿。

    工人挖着挖着,忽聞地下有雞犬之聲,又鑿數尺見一石穴,工人鑽進去後,“初數十步無所見,但扪壁傍行,俄轉有如日月之光,遂下,其穴下連一山峰,工人乃下山,正立而視,則别一天地日月世界……”也就是說,工人意外地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千岩萬壑,石如碧玉,每處岩壑中,都有放射光芒的宮阙,四周有大樹,樹幹如竹,一節一節,葉似芭蕉,花呈紫色,有五色蝶,翅大如扇,飛舞其間;更有五色鳥,身長如鶴,翺翔其上……井底異境被發現在房州竹山即現在的湖北十堰市竹山縣。

    按故事中的描述,這個異境叫“梯仙國”,當那個工人尋路回到人間時,發現自己置身于房州北三十裡孤星山頂洞中。

    後來,一路詢問,才知道人間已是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離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已有80多年。

     關于進入仙境之路,在唐朝志怪中,往往是通過某個洞穴,如晚唐皇甫氏所著的《原化記》中有一例:唐高宗顯慶年間,一山民在青城山采藥,發現一棵大草藥,但在挖掘時,一直不見根,挖到幾丈深時,掉入下面的洞裡,該山民認為必死無疑,卻不想旁邊有一石穴,匍匐着鑽進去後,視野漸漸開闊。

    走了幾裡地,見有溪流,對岸則是一個村落,雜花生樹,男女衣服,不似唐人。

    山民一路走來,耕夫釣童,往往相遇,驚問其由來,遂以實相告,異境之人遂用小船将山民渡過河流,來到一個奇異的世界。

     另一個渠道則是經漂流,通過水世界進入幻境。

    依舊是晚唐谷神子所著的《博異志》,其中有一篇《白幽求》:唐德宗貞元年(785年),秀才白幽求跟随新羅王子過海,于大謝公島遭台風,被向南吹了兩日兩夜,來到一個地方,山巒間樓榭壯麗,進入一城,“皆龍虎列坐于道兩旁……”這龍虎的世界令人驚奇。

    而《許漢陽》一篇,則說的是許漢陽行舟于江西,遇風浪轉入一湖中,奇怪的是,此湖雖廣,但水深才兩三尺,後來停靠于竹樹岸邊,入一宮宅,裡面竟有虹橋,周圍是奇花異果,更有異樹高達數丈,枝如梧桐,葉如芭蕉,有紅花綻放于樹間,随着鳥叫,那花慢慢開放,每朵花中,都有一個一尺多高的美人…… 回到第一個故事,這就是大唐宰相牛僧孺的烏托邦之夢吧!他給我們描述的這個奇異的理想國度,寄托了作者的真切的願望與無限的狂想。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