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幾乎被砍斷後,人還能不能活?要是身首異處了,人一定會死嗎?假如将其縫合上呢?
唐大曆元年,周智光為華州刺史,劫剝行侶,旋欲謀反。
遣吏邵進,潛往京,伺朝廷禦伐之意。
進歸,告曰:“朝廷無疑公之心。
”光怒,以其葉朝廷而绐于己,遽命斬之。
既而甚悔,速遣送其首付妻兒。
妻即以針紉頸,俄頃複活,以藥傅之。
然猶懼智光,使人告光曰:“進本蒲人,今欲歸葬。
”光亦赒赙之。
既至蒲,浃旬,其瘡平愈,乃改姓他遊。
後三十年,崔颙為宋州牧,晨衙,有一人投刺,曰:“敕吏。
”颙召見,訊其由。
進曰:“明公昔為周智光從事。
”因叙其本末。
颙乃省悟,與缣帛。
揖之而去。
(《獨異志》)
故事發生在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
主人公是大将周智光的部下邵進。
先說說這周智光。
此人在唐朝中期以勇健著稱,善騎射,屢有戰功,受到當時在軍中監軍的權宦魚朝恩的賞識,在很短的時間内以小兵身份升至華州刺史,又任同、華二州節度使和潼關防禦使。
周智光其人雖善戰,但性格兇狂,甚傲慢,為人又狠。
有一年,吐蕃、回纥、黨項聯合入侵唐朝,朝廷派周智光出戰,大勝西域強兵,一路追殺至鄜州(今陝西富縣)。
當時,周智光與另一位朝臣杜冕有隙,戰至鄜州時,趁機殺死了該州刺史張麟,并活埋了杜冕家眷近百口。
由于周智光手握重兵,又能打,所以代宗皇帝也不敢采取什麼行動,隻有安撫杜冕,由坊州刺史改任其為梁州刺史,以躲避周智光。
此後,周更為驕縱,把與自己不睦的朝臣都列入刺殺目标,遂有禦史中丞孫龐充被刺殺的事件發生。
與此同時,他占據華州,專門打劫各地州郡向朝廷進奉的貨物,襲擊商人,豪奪金銀,以緻很多本應途經同州赴京趕考的舉子都繞道而行,周智光甚是惱怒,伏兵劫殺更甚。
本故事中,周智光收納亡命,大掠周邊,也知道自己成了朝廷眼裡的釘子。
為偵察朝廷的态度,遂派部下邵進潛入首都打探動向。
很快,邵進回來了,告訴周智光:“長安方面對您沒疑心,更沒行動!”
周智光不信,認為部下是在隐瞞朝廷的态度,欺騙自己,一怒之下,喝令斬殺了邵進。
人頭落地後,站在一邊的周智光的從事崔颙進言:“朝廷羸弱,将軍勇武,防禦番兵,全為依仗,不敢對您采取措施,也是常情,為何将邵進殺了呢?”
周智光雖兇狂,但不渾,細一想,有道理,于是很後悔,急忙叫人将屍首送赴邵家,意欲重葬。
随後,奇怪的事發生了:邵妻看到丈夫的屍首後,自然悲痛至極。
痛哭之餘,這位妻子做了古代史上最雷人的一次外科手術:她叫人取來針線,将丈夫的腦袋和脖子縫在一起,抹上某種特殊的藥膏,過了沒多長時間,邵進竟睜開眼睛。
我們實在無法知道邵進的妻子使用了什麼技術和草藥讓他的丈夫複活。
類似的故事,在《廣異記》中還有一則:唐肅宗至德初年的一個晚上,有王穆将軍在南陽一帶與安史叛軍作戰,敗而奔逃,被追上,頸部中敵人一劍,掉落馬下。
當時王穆的脖子幾乎被砍斷,按原書記載,隻有喉管還連着。
在昏過去一頓飯的工夫後,他竟奇迹般醒來,發現自己的腦袋垂在肚子上。
可以想象當時王穆有多麼恐怖。
随後,出現了更令人震撼的場面:他用雙手将自己的腦袋托起,放回脖子上,但由于幾乎被砍斷,所以剛一放回,腦袋又耷拉下來,讓他一下子又昏死過去。
又過了一頓飯的工夫,他再次蘇醒過來,把腦袋再托到脖子上。
這一次,他想了個辦法,将頭發散開,系在兩邊的臂膀上,固定住腦袋。
固定好以後,他費盡力氣,扶着自己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