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共分食之。
中有一人,绐而先食盡,徒侶莫不愠怒,诟責雲:“違我大師之教。
”然業已如是,不能毆擊。
久之,忽失所在,仰視在樹杪安坐,清真等複雲:“君以吞藥故能升高。
”其人竟不下。
經七日,通身生綠毛,忽有鶴翺翔其上,因謂十九人雲:“我誠負汝,然今已得道,将舍汝,谒帝于此天之上,宜各自勉,以成至真耳。
”清真等邀其下樹執别,仙者不顧,遂乘雲上升,久久方滅。
清真等失藥,因各散還人間。
中山張倫親聞清真等說雲然耳。
(《廣異記》)
劉清真等人閉上眼後,真的冉冉升起,飛空而去。
半日後,他們感到腳踩到了地面,這才睜開眼,見山林一片,有樵夫過來,于是相問,才知道已到江西廬山。
他們往前走了一陣,果見一棵大樹,翠枝蔽日,劉清真大喜:“大師所說的奇樹,當是它!”
于是,衆人在樹下打坐。
幾天後,樹幹上就真的長出一隻白蘑菇,鮮麗光澤,飄然而動。
衆人異口同聲:“這就是大師所說的靈藥吧!”
當時的計劃是:把白蘑菇采下來,二十個人一起分食。
但其中一人,趁大家不注意,一口把白蘑菇全給吞下去了(這是第四個轉折),包括劉清真在内的其他人大驚,随即責問那人為什麼違背大師之教。
但已是事實,打那人一頓也沒什麼用了。
正在大家郁悶時,那人突然消失不見,随後再看,見其端坐于大樹的一根枝條上。
劉清真說道:“難道是因為你一個人吃了白蘑菇而高升了嗎?”他叫那人下來。
那人似乎沒聽到,就是不下來。
就這樣,一連過了七天。
七天後,奇怪的事發生了:在枝條上端坐的那人,身上竟長出綠毛!随即有仙鶴飛來,于樹上盤旋。
這時,那人對樹下的劉清真等人說:“我确實負了你們。
不過,我現在真的得道啦!我就要離開你們了,去谒見天帝。
你們今後要繼續努力啊,争取早一天像我這樣,成為一個真正而出色的神仙。
再見!”劉清真等人懇請他下來相别,但那人沒搭理他們,自己乘雲飛去,一點點消失在大家的視野裡。
劉清真等十九人沮喪至極。
那個人就這樣獨自竊食了神奇的丹藥。
我們作一個插曲。
關于竊食丹藥而成仙的故事,在唐朝還有一例:山西蒲州永樂縣,有座叫道淨院的道觀,唐文宗時代,有道士鄧太玄在該道觀煉丹。
多年之後,雖丹藥煉成了,但擔心藥力不濟,所以當時未有服用,而是叫弟子收藏起來,由道士一同監管。
鄧太玄死後,其門徒周悟仙成為道觀的管事。
轉眼到了宣宗時代,一個叫侯道華的蒲州人出現在道觀門前。
他說自己好道,願意入觀侍奉周悟仙,别無所求。
周悟仙自然高興,于是将他留下。
侯道華殷勤備至。
觀中道士也都使喚他,有什麼累活皆令其幹,侯道華絲毫沒有怨言,而是很愉快地做這些事情。
他喜歡子史經典,幹活之餘,手不釋卷,每每大聲朗誦出來。
衆道士問之緣由。
侯道華回答:“天上沒有懵懂無知的仙人啊。
”衆道士張大嘴巴:“你的意思是,你将來能成仙?太有意思了。
”侯道華笑而不語。
順便說一句,當時蒲州盛産大棗,甘甜純脆,為唐朝之冠。
據說,在當年所收之棗中,會有一二個沒核的,而誰吃到它,則有大幸運。
奇怪的是,邋邋遢遢的侯道華一連三年,都神奇地吃到了無核棗。
這天早晨,侯道華幹完了觀裡的活,拿着斧子去修古松的垂枝,觀中道士不解其意。
轉天,周悟仙和群道士發現侯道華不見了。
大家在古松下發現一張桌案,上面有一杯水,還有一雙鞋子,侯道華的衣服就挂在他昨天修剪的松枝上:他飛升成仙了。
當時是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五月二十一日。
就是這樣,鄧太玄所煉的丹藥被僞裝成仆人的侯道華竊食了。
在這個故事中,有一個細節:即侯道華說過一句話:“天上沒有懵懂無知的仙人啊。
”在南宋時代,詩人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點到了這個片段。
在筆記中,詩人這樣寫道:“唐道士侯道華喜讀書,每語人曰:‘天上無凡俗仙人。
’此妙語也。
《仙傳》載:有遇神仙,得仙樂一部,使獻諸朝,曰:‘以此為大唐正始之音。
’又有僧契虛,遇異境,有人謂之曰:‘此稚川仙府也。
’正始乃年号,稚川乃人字,而其言乃如此,豈道華所謂‘凡俗仙人’耶?”陸遊的意思是,侯道華說天上不應有懵懂無知的神仙,但實際上确實有,比如有的神仙不知“正始”為三國時魏國的年号,有的不知“稚川”是東晉道士葛洪的字。
由此看來,糊塗神仙确實不少。
我們不知道,那個激變為神仙的茶葉販子,到了天界後會不會是個糊塗神仙。
但無論如何,在這個由販茶引起的故事中,我們都失算了。
是的,我們沒想到這最後成了一個十九個人成全一個人的故事。
太有戲劇性了。
最郁悶的應該是領頭人劉清真,他實在無法想象自己的這次販茶之旅的遭遇竟是這樣離奇,更難以接受自己的一個手下意外地成仙。
故事一波三折,有的細節甚是令人回味,比如那人成仙前身上長滿綠毛。
難道這是成仙的步驟之一嗎?而那老僧又是誰,他所說的“大魔”到底是指什麼?倒黴的劉清真等十九人最後去了哪裡?回故鄉壽州了,還是找那老僧說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