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广知:唐朝轶史 上清珠

首頁
    晚唐五代時期有叫馮贽的,此人著有兩本具有文摘性質的反映唐朝生活的逸聞集,一叫《雲仙散錄》,一叫《記事珠》,後者之名來自唐朝的一樣寶物,即宰相張說的記事珠:“開元中,張說為宰相,有人惠說二珠,绀色有光,名曰‘記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則以手持弄此珠,便覺心神開悟,事無巨細,渙然明曉,一無所忘。

    ”此珠與避塵珠和上清珠共稱唐朝三大寶珠。

    而《酉陽雜俎》所記的,是上清珠的故事: 肅宗為兒時,嘗為玄宗所器。

    每坐于前,熟視其貌,謂武惠妃曰:“此兒甚有異相,他日亦吾家一有福天子。

    ”因命取上清玉珠,以绛紗裹之,系于頸。

    是開元中罽賓國所貢,光明潔白,可照一室,視之,則仙人玉女、雲鶴降節之形搖動于其中。

    及即位,寶庫中往往有神光。

    異日掌庫者具以事告,帝曰:“豈非上清珠耶?”遂令出之,绛紗猶在,因流泣遍示近臣曰:“此我為兒時,明皇所賜也。

    ”遂令貯之以翠玉函,置之于卧内。

    四方忽有水旱兵革之災,則虔懇祝之,無不應驗也。

     唐肅宗李亨小時候為玄宗皇帝所愛,後者曾對武惠妃說:“我這孩子有異相,日後定是我李氏家族中有福的天子。

    ”這一天,玄宗皇帝叫人到皇家府庫中取來所珍藏的寶物上清珠,親自用绛色輕紗包裹,将其系于兒子的脖頸,以增吉祥。

    上清珠是開元年間西域罽賓國所進獻的異物,該國在今天的克什米爾一帶,其國多産寶,該珠即是一例,其色潔白,于黑夜滅燭,可照亮一室;若長時間凝視,你會慢慢感到裡面有飛仙、玉女、白鶴現身,搖動身形,甚為神異。

     這是幻覺嗎?無論如何關于上清珠的故事在唐朝時流傳很廣。

    在這則故事中,唐玄宗望着兒子李亨,認為其有異相,他日可為一有福的太平天子。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玄宗的話一點都不靠譜。

    唐肅宗不是末代皇帝,但卻有着比末代皇帝更大的悲傷:他是有郁結的。

    依本故事看,皇帝父子感情很深,但實際上在李亨即位前,父子倆一直有着一種說不出的隔膜。

    從開元盛世到天寶狂飙,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肅宗這太子也做了幾十年,即位之日遙遙無期,心中自然不好受,但又怎麼辦呢?還好最後爆發了安史之亂,玄宗從長安出奔成都,使中年太子有了提前接班的可能。

    在出奔路上,老皇帝心愛的妃子楊貴妃被部下逼迫至死,在這件事情上很難說沒有肅宗的份兒。

    再後來,肅宗在甯夏即位,也是在沒有征得玄宗的認同下進行的。

     李亨即皇帝位,是為肅宗。

    大臣郭子儀等人扭轉乾坤,讓皇帝父子還都長安,但平叛工作還在繼續。

    這時候對肅宗來說,還需要面對宮内悄悄生起的風雲:曾幫助他即皇帝位的宦官李輔國成了氣候。

    這是唐朝曆史上第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